大树乡是
江西省九江市都昌县下辖的一个乡。位于都昌县西南部,西南濒
鄱阳湖。距县城7公里,面积55.1平方公里,人口30094人(2017),均为
汉族江右民系。都中公路横贯东西。
历史沿革
建国前夕属
金汤镇。建国初属第十区东山、枫田、英池、金汤4乡。1958年设立东山公社和南山垦殖场。1967年合并为东山公社。因境内多山岗,又位于县城东部而得名。1984年改置大树乡。1997年,面积55.1平方千米,30094人(2017),乡政府驻玉阶里,辖参岭、大埠、
白山市、东山、牡丹、大树、玉阶、龙门、烽火、岭上、罗岭、瓦塘、枫田、马塘14个行政村。
行政区域
辖参岭、大埠、白山、东山、牡丹、大树、玉阶、龙门、烽火、岭上、罗岭、瓦塘、枫田、马塘14个村委会和林场。
地理位置
大树乡位于
都昌县城东南新城开发区。南濒鄱阳湖,北倚阳储山脉,东有群山环抱。全乡总面积55.1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2个自然村,6464户,人口29484人,均属
汉族。交通便利,都中公路直贯全乡,东山路、鄱阳湖大道横穿境内,是蔡都公路的必经之地。实现了村村
水泥路。大池呈盆状与鄱阳湖相连,素有“金城汤地”之称,
明朝为
朱元璋与
陈友谅相争战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中国工农都湖鄱彭游击队活动根据地。佛教圣地——篁竺峰古刹,曾为朱元璋练兵指挥场所,门前两棵银杏树600多年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山清水秀渔米香。属典型的丘陵地形和
亚热带季风型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度,年降水量1308毫米,年无霜期260天。境内多为
第四纪红色土壤。全乡有耕地面积19867亩(其中:水田11000亩、旱地8861亩),山地30342亩,水面6270亩,草洲5510亩。有山林面积30000亩,淡水养殖面积6000余亩。藏有丰富的石灰石、风化煤、
瓷土资源,其中瓷土曾是
景德镇市电瓷业主要原料之一。狮山口东侧有一温泉,冬季水温15℃;枫田境内有岩洞,径5米,深莫测。
经济发展
农业以水稻、棉花、小麦为主。盛产紫皮大蒜、芝麻、烟叶等。大树是
都昌县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城发展的延伸,都中公路的改造,灾后移民建镇,给大树乡经济带来了历史性的契机。
大树乡的
建筑业很有特色,以形成了建筑、建材、采石、运输一条龙。全乡有三个建工队,固定资产超8亿元,从业职工近千人,企业资质等级为四级。全乡有五座砖瓦厂,新开采的石头塘,石质坚硬,供不应求,瓦塘坂村发展成为运输专业村,从事建筑运输的车辆有二百多部。
大树乡建工队不仅在
都昌县城占有很大的市场,而且在
景德镇市、九江、湖北等地也有一席之地。大树利用移民搬迁在乡政府建起了一个设计合理、配套完备的农村集镇。全乡铺通了所有村级公路,都中、都蔡、万里大道东路贯穿插全乡。电视光缆正在铺设之中,用户电话600多部。
大树集镇由南京工程学校设计、大树建筑公司承建的绿化工程、高杆路灯、镇标、宣传文化中心全面竣工,为投资者提供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
水产
全国最大的
淡水湖鄱阳湖湖畔的大沔池养殖的鲢、草、青、、鳜、鲫鱼,鲜嫩可口,鱼中上品。
对虾、螃蟹滋阴壮阳,营养丰富,深受江浙客商青睐。
建材
具有烧制墙体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50年代的砌土砖艺远近闻名;60年代烧制的青火砖色青声脆;70年代利用煤干石制成的碳化砖首开建材改革先河;80年代后的红砖远销九江、
鄱阳县等地。
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主产水稻、棉花、油菜、红薯,盛产苎麻、
黑芝麻、长花生、
紫皮蒜等。
工业
都昌县重点招商项目——江西大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占地350亩,由两名博士生创办,为现代高科技
种猪基地,种猪首期养猪4000头,每年利税300万元;
肉猪首期养猪30000头,每年利税260万元。都阳渔业有限公司是天然淡水养殖基地,养殖水面4700余亩,年渔业产量600余吨。新型墙体砖厂、木具制品厂、竹具
加工厂、制衣厂异军突起。新城区框架已定,是居住、经商、休闲、创业的首选之地。大树正以奋飞雄姿,笑舞万里风,喜迎天下客。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大树考察、洽谈业务、投资开发、创办实业,共同为这棵大树培土、浇灌,使她根更深、叶更茂、果更丰、明天更辉煌。
名胜古迹
篁竺峰古刹
篁竺峰古刹位于大树乡篁竺峰之巅,因篁竺(竹)茂密而得名。此峰巍然屹立,气势磅礴如巨龙之首,又名龙王脑。
峰顶上有白果树(银杏树)二株,雌雄各一,并立参天,犹如巨龙之角,直插云霄。其中一棵因遭雷击早年枯焦,近年又复生,实为罕见。据传二树迄今有八百年之久,已成宝树。当地乡民,皆奉其为神树,常来参拜。纵览山之全貌,地势显要,雄伟壮观,东邻杨储山,南傍大沔池,西望芙蓉山,北眺匡庐峰,极目远望,县城全貌尽收眼底。周边邻县,隐约可见。
据传元末明初,
朱元璋与其劲敌
陈友谅于
鄱阳湖之战,曾在此峰观阵。故后人又称“龙望脑”。山下至今尚留下诸多古迹,如山南的马蹄印和望夫脑、寻夫岭、遇驾山等。
朱翊钧万历年间,有名僧复初择此宝地建庙宇,取名篁竺庵,迄今数百余载。漫长岁月,世事沧桑。此庙几经毁坏,几经修复。中有清
咸丰年间
太平军人昌,遭受冲击,
同治二年得以维修。
光绪年间办过私塾。辛亥革命后,则日渐衰败。民国十六年后,此庙又整修一新。并改称篁竺峰古刹,从此香火鼎盛,香客盈门。二十世纪四年代又遭
日寇侵犯,致使庙宇遭受灭顶之灾。僧离庙破,无人问津。
1952年,山下群众又将残庙拆除,仅留荒基。
2001年在山下周边12个村委会上百个村庄的支持下,又复建成今日之貌。
圆通寺
圆通寺位于
都昌县大树乡龙门村区域内。东靠龙望岭,西近县城,面向大沔池,背靠芙蓉山,山青水秀。确实是一块清净的风水宝地。据有关资料记载,三国以前此地名叫圆通洲。
刘宋武帝永初二年,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观音菩萨,在圆通洲用乱石
土坯茅草盖了一座庵堂,取名圆通庵。并用泥巴塑造了一尊菩萨佛像供老百姓敬拜。这座茅舍的庵堂留传了800余年。
唐初,圆通寺重修,建成三进的以观音菩萨为主的三尊大佛,内有尼姑百十余人。宋、元战乱不息,
圆通寺遭劫,毁坏倒败。
清代康熙三十二年,圆通寺又得到一次大规模修复。解放后,六十年代动乱时期又被毁坏。
2001年,当地香客村民们自愿捐款,捐物,在僧人释印学的带领下,李运森(现释顿佛)、于通藻、张杏生等人成立
圆通寺筹建小组,重整倒败荒废的圆通寺庙基。2002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圆通寺庙顺利落成。
重修的圆通寺主体长13米,宽12米,高5.89米。现有斋堂、藏经楼68平方米,柴房60平方米、僧舍、卫生间66平方米。寺庙占地面积共2600多平方米。
圆通寺内观有菩萨十一尊,其中三尊大佛每尊高1.5米以上,其它各尊菩萨高度都在1.3米以上,俱塑金身,威武壮观。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