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中宏,男,1930年8月7日出生于
台山市,原籍广东广州,
汉族。是中国著名的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专家,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光学材料、激光玻璃材料领域的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1年3月,姜中宏被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兼职双聘院士、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光电通讯材料所所长。
人物经历
1953年7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系。
1953年9月至1964年3月,在中科院
长春光华微电子设备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工作。
1964年3月起,姜中宏在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工作,历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4年,参与材料规划小组,负责特种玻璃材料部分。
1985年,参与自然科学基金会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开题指南制订。
1986年至1990年,担任该组评审组成员。
1991年,成为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光学与光电子学研究组成员,负责光学材料专题。
1991年至1993年,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组成员,担任特种玻璃与非晶态专题负责人。1999年,姜中宏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加入
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兼职双聘院士、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光电通讯材料所所长。
科研成果
在科技研究方面,提出光学玻璃全铂连熔工艺方案并成功投产,且于1982年5月通过部级鉴定;完成第一、第二、第三代激光玻璃研制,确保了国防科研任务的完成;熔制出我国第一块1.6M零膨胀天文望远镜用透明微晶玻璃;研制成功我国的一台1013 W激光
核聚变装置大型
磷酸盐激光玻璃。
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提出用
相图热力学计算法,在较高玻璃形成体区计算玻璃形成范围,实现了玻璃形成区的
半定量预测,现已计算了大量
硅酸盐、
硼酸盐、卤化物玻璃形成区,对玻璃析晶能力提出新的判据,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玻璃析晶能力;采用近代物理连续
相变方法,定量计算玻璃不互溶区;提出玻璃是由最邻近的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的
混合物构成的理论,计算了含硼玻璃结构中的基团及硼配位数比例;研究了12种稀土在玻璃基质中的
吸收光谱,并计算了有关光谱参数;在国内首次采用
计算机自动选择满足规定性能的玻璃成分范围;在决定研制神光装置所使用的激光玻璃时,通过M.C.Mahon公式的决策参数,确定
磷酸盐玻璃为最佳材料,此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
二等奖等奖项;通过引入
单体,获得较大尺寸不易裂的凝胶材料,制成了新激光材料,已取得2项专利;将热力学反应判据方法用于研究
玻璃熔制过程中除
铂机理。在《
科学通报》、《J.Non-Cryst.Solid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多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80多篇。
• 论文著作
主要论文:
有《Phase diagram structure model of glass》、《Optical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Rare 地球 oxides in
inorganic glasses》、《Prediction of eutectics and phase separation in the glass formation range using a thermodynamic method》等。
主讲玻璃分相与成形、光通信材料及其技术等课程。
指导硕士生9名、博士生16名。
主要学术著作:
有《现代玻璃科学技术》(上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光学玻璃》(上、中、下册),参编,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88年;《玻璃现代前沿科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84年等。
• 学术奖励
曾获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中国科学院特等、一等、三等及重大成果奖各1项。
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先进个人表彰奖1项。
论文著作
姜中宏的主要论文包括《Phase diagram structure model of glass》《Optical and spectral properties of rare earth oxides in inorganic glasses》《Prediction of eutectics and
相位 separation in the glass formation range using a thermodynamic method》等。他主讲玻璃分相与成形、光通信材料及其技术等课程,并指导了9名硕士生和16名博士生。主要学术著作有《现代玻璃科学技术》(上篇),《光学玻璃》(上、中、下册)等。
学术奖励
姜中宏曾获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中国科学院特等、一等、三等及重大成果奖各1项。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先进个人表彰奖1项。
社会任职
姜中宏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无机非金属材料评审组成员,国际玻璃协会(ICG)第七委员会委员,
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特种玻璃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获得荣誉
2004年10月25日,姜中宏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06年8月获得“
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9月,姜中宏获得“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人物评价
中国粉体网评价姜中宏院士不仅在科研研究上不断前行,也在学术与教育上提携后来人。《
中国科学报》评价称,以姜中宏院士为核心的玻璃团队为中国激光钕玻璃的研发奠定了重要理论、实验、总体与单元技术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评价他为完成国家有关重大科研项目作出重要贡献。研究员
胡丽丽评价姜中宏院士87岁了,还一直在思考怎么做下一代激光材料,从未停止过对科学问题的探索。
教育思想与成果
姜中宏强调“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重要性,他认为无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应该刻苦努力。他对年轻科研人员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要设定清晰的科研目标,学好外语以增进国际交流,并且要勤于阅读文献,善于总结思考。他的教育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讲座授课
2017年10月27日,姜中宏受邀参加第120期尚光学术沙龙,作了题为《激光玻璃研究中若干重要技术问题回顾及发展方向思考》的专题报告。2018年10月30日,他受邀为高功率单元激光技术实验室全体党员及科研骨干作了题为《上光故事中的上光精神》的专题党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