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林水库、“亚洲第一村”梅林一村、福田农批市场……提及下梅林,人们总会细数它周围优越的地理标签。由于商业、教育、交通、市政公园等配套设施完善,下梅林早被公认为是中心区的后花园。
30年前的下梅林,只不过福田区一个边远落后的贫困农村。上世纪90年代初,市政府将该村1.4万多亩土地全部征用,下梅林人这才洗脚上田。再后来,随着福田农批市场、梅林一村、
家乐福的进驻,下梅林商圈经济被带动起来,当年逃港的村民陆续回深,过上衣食无忧的“包租婆”和“包租公”生活。
据记载,早年下梅林因为山多林密,长有很多
杨梅而得名。元末明初,
郑成功后裔为避中原战火,由河南荥阳迁居到
莆田市。明末时期,福建莆田一个支系又迁到如今的下梅林一带定居。
“
改革开放前,下梅林有‘三多’,土地多、山头多、荔枝多。”说这句话时,村里的老人显然很自豪。在
梅林水库脚下,他们用手指在空中画了一道长长的弧线:“以前这一块全是我们的果园和农田。”弧线囊括了梅林一村、梅林水库以及周边几个近年来崛起的楼盘。
300多年前,郑氏先人从福建莆田带回20多棵荔枝树苗,经过一番轮种,荔林由最初的20多棵发展到5000棵,最高产量曾达到53万斤,曾与西丽、南头的荔枝齐名,远销海外。那个时候,香港人点名要买“梅林荔枝”。
而今,
下梅林村大部分土地被政府划走,山头归国有,保留在
梅林公园内的荔枝更是少之又少。曾经的“三多”,在绝大部分村民眼里,不过是一种永久性的回忆罢了。
上个世纪80年代,下梅林村成为全市第一个改造的城中村。祖辈们留下的瓦房纷纷被推倒,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部分村民选择就近盖新房,另一部分村民则将家安在了相对较远的景田片区。北环大道建成通车后,下梅林村属下的6个自然村地理位置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