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绰(314年~371年),字兴公,东晋玄言诗著名代表人物,太原中都(今
平遥县)人,
孙楚之孙。博学善作文,初隐居
绍兴市(今
绍兴市),放游山水十余年,作《遂初赋》以抒己意;后作《天台山赋》,辞采甚高,名冠一时;赋初成,对友人范云期言:“你试扔在地下,它能发出金石一样的声音。”云期道:“此非金石,怎么能发出金石般的声音?”后来每读至佳句处,往往不由赞叹道:“应是我等说的话。”授著作佐郎,袭爵长乐侯,被征西将军
庾亮辟为
参军,补章安令;又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历任
殷浩建威将军府
长史、
王羲之右军将军府长史、
永嘉县太守。迁
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隆和元年(362年),
大司马桓温北伐收复
洛阳市,欲通过
迁都扩充势力,图谋篡位。朝廷大臣及众官皆惧怕
桓温权势,无人敢提异议,孙绰遂挺身上《谏移都洛阳疏》。疏中写道:迁都乃“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疏上,迁都之议才得停止,由此名播史册。不久,转廷尉卿,仍领著作郎。
孙绰时为文士冠,与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交好,朝中重臣名士如
殷浩、桓温、
庾亮等的墓志碑文都出其手。王公大臣也把能得到文章作为荣耀。
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卒。明人辑有《孙廷尉集》传世。
人物生平
孙绰,字兴公,祖籍太原中都(今
平遥县),生于
会稽郡(今
绍兴市),是
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玄言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据《晋书·孙楚传附孙绰传》记载:孙绰袭父爵为长乐侯,历任太学博士、尚书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后历任建威
长史、右军长史、
永嘉县太守。
刘欣时,迁
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统领著作郎(负责撰拟文书的职务)。
司马丕隆和元年(362),
大司马桓温北伐收复
洛阳市后,阴谋篡位,欲
迁都洛阳,并请自“
永嘉之乱”南渡者,全部北徙
河南省。朝廷及众官慑于
桓温权势,无人敢提异议。唯有孙绰挺身上书《谏移都洛阳疏》。疏中写道:迁都乃“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疏上,迁都乃止。不久,转廷尉卿仍领著作郎。孙绰由此而一举名垂青史。孙绰作为当时文士之冠,温、王、郗、庾诸公之,必须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刊石。文誉之隆,由此可见。
司马奕太和六年(371年),卒,时年五十八。明人辑有《孙廷尉集》传世。有文集十五卷,《
隋书》、《
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轶事典故
早年博学善文,放旷山水,曾著有《遂初赋》自述其志,并著有《天台山赋》。与高阳
许询为「一时名流」。时人「或爱高迈,则鄙於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於洵」。沙门支遁曾试问孙绰:「君何如许?」问他和许洵相比怎么样。孙绰答道:「高情远致,弟子早已服;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自称「情致」不及,文才有馀。
孙绰信奉佛教,与名僧竺道潜、
支道林都有交往。依附
玄学来推行自己的宗教,他写了很多佛教方面的文章,如《名德沙门论目》、《道贤论》等。在《道贤论》中,他把两晋时的七个名僧附会作
魏晋之间的「
竹林七贤」∶以竺法护比
山涛(巨源),竺法乘比
王戎(浚冲),帛远比
嵇康(叔夜),竺道潜比
刘伶(伯伦),支遁比
向秀(
锺子期),于法兰比
阮籍(嗣宗),于道比
阮咸(
石苞),认为他们都是高雅通达、超群绝伦的人物。
轶事典故
王文度的弟弟阿智,不仅仅是坏,年龄已大了,却没有人和他结亲。孙兴公有一个女儿,也很怪僻、不近情理,又没有办法嫁出去;他便去拜访文度,要求见见阿智。见面后,便假意说:“这孩子必定合意,很不像人们所传的那样,哪能到现在还没有成亲!我有一个女儿,还不丑,只不过我是个贫寒之士,本不应和你商量,但我想让阿智娶她。”文度很高兴地告诉父亲蓝田侯王述说:“兴公刚才来过,忽然说起要和阿智结亲。”
王述又惊奇又高兴。结婚以后,女方的愚蠢、顽固,快要超过阿智。这才知道孙兴公欺诈。
后世影响
晋室南迁之后,避乱到
江南的士大夫把崇尚老庄和清淡之风带到江南并加以发展,尤其是
东晋时代,更因
玄学的盛行,使佛教徒附会玄学欲使玄佛结合,许多佛教徒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东晋时,佛教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玄学,佛教以玄学语言阐述佛理传教,由此佛教大为盛行,佛教在
东汉传入后首先被附于黄老之家,
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
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至
隋唐方高度发展并形成各种宗派。佛教
般若思想大约是两晋之际传入
中原地区的一种思潮,佛教徒借玄学的概念、命题来阐发自己的思想,以便使这种思想更容易更迅速地进入上层
统治阶级和士人阶层。但是,由于过多地使用老庄
玄学概念、命题去比附译解般若经典,则使佛学在某种程度上被玄学化了。玄学内部有许多的派别,如贵无派、崇有派、独化派等等,这些派别的影响使佛教内部发生分化,
东晋时期,佛教内部因对般若思想理解不同而出现了所谓“六家七宗”的争论。仅就《
高僧传》中的僧人就有
支道林、
道安、
僧肇、
佛图澄等64位名僧都有极高的玄学水平。从中不难看出东晋
南北朝玄佛合流的盛况。东晋时,玄学家虽然精通佛教,却不在注老庄列中运用佛教理论。南北朝
道教也开始大量吸收老庄
玄学理论构建
神学。玄学衰落后分别被道教,
般若,理学、
禅宗思想所继承。孙绰被誉为玄言诗的名家,但其所作之诗仍不及支道林。
孙绰为当时朝廷地方重臣,曾任右军
长史、
永嘉太守时,在
会稽郡住过相当长的时间,与
谢安、
王羲之等皆为一时名流,是当时士族集团的重要成员。
殷浩、
桓温、
庾亮等的墓志碑文,均出其手。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与王羲之、谢安、
支道林等四十一人会于
兰亭,饮酒赋诗。孙绰与其兄
孙统各赋诗两首,孙绰并被推举撰《兰亭集诗·跋》。
孙绰的《游天台山赋》工丽细致,词旨清新,在晋赋中较为有名。赋中虽流露出求仙思想,但对景物作了细致的描绘,如:“赤 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双阙云以夹路,琼台中天而悬居。朱阙玲珑于林间,玉堂阴映于高隅”等句,文辞工整秀丽,颇有情韵。孙绰视此赋为平生得意之作,曾对
范启说:“卿试掷地,当做金石声也。” (《世说新语·文学》)有《孙廷尉集》,原书今佚。
张溥的《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辑本。... ...
另外有《情人碧玉歌》二首,《
玉台新咏》题为孙绰作。但此二诗颇具
民歌特色,或疑非孙绰所作。
在他的著述中,影响最大的是《喻道论》。(载《
弘明集》卷三)说文以问答的形式对佛和道、周孔之教与佛教的关系、
出家是否违背孝道等问题进行了论证。是继《
牟子理惑论》之後又一部捍卫佛教立场的论著。关於何谓「佛」与「道」,孙绰说∶「夫佛也者,体道者也;道也者,导物者也。」佛是体悟「道」的道者,佛道并没有冲突。他认为佛、道是「
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所以虚寂自然;「无不为」所以具有化导万物的神秘莫测的作用。他认为佛、道至为高深的,人们往往於传统的儒家学说,看不到还有比它更博大精深的佛教教义。
关于周孔之教与佛教的关系,他提出了「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的观点,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用如此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儒佛一致论。有人设问∶「周孔之教何不去杀?」孙绰回答说,这是误解了圣人。难道圣人有杀心吗?圣人并无杀心,杀心实是下民的野心。圣人有见於人们相互争斗,甚於豺虎,才转而求其次(「不去杀」),为的是「去一以存十」,知其轻重,则知圣人之用心也。他认为佛教著重於内心教化(「明其本」),周孔主要是社会治理(「救极弊」),两家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一致的。
关于
出家是否违反孝道的问题上,孙绰认为佛教徒出家修行正是走「立身行道,永光厥亲」的道路,这正是最大的孝行。另外,《喻道论》中还论证了佛教因果报应等思想。从各个方面向人们说明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同时说明了它们与
儒家之教,同时说明了它们与儒家之教是一致的,相互补充的。
东晋偏安
江东,
清谈之风更甚,反映在诗歌创作中是玄言诗盛行。
南梁钟嵘《诗品序》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
江表地区,
微波尚传。"孙绰和
许询就是这种诗风的代表。《诗品》称孙、许"弥善恬淡之词"。孙绰的《答许询》就是明显的一例。其第三章中"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等句,实际上是用
四言诗演绎
道家哲理。但他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秋日》中"
疏林积凉风,虚结凝霄;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等句,写景生动。孙绰《答许询》:““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散以玄风,涤以清川。或步崇基,或恬蒙园。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史书记载
《晋书·卷五十六》
绰字兴公。博学善属文,少与高阳
许询俱有高尚之志。居于
会稽郡,游放山水,十有余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尝鄙
山涛,而谓人曰:「山涛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元礼门为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所居斋前种一株松,恒自守护,邻人谓之曰:「树子非不楚楚可怜,但恐永无栋梁日耳。」绰答曰:「枫柳虽复合抱,亦何所施邪!」绰与询一时名流,或爱询高迈,则鄙于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于询。沙门支遁试问绰:「君何如许?」答曰:「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绝重
张衡、
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
中宫商。」然每至佳句,辄云:「应是我辈语。」除著作佐郎,袭爵长乐侯。」绰性通率,好讥调。尝与
习凿齿共行,绰在前,顾谓凿齿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凿齿曰:「簸之扬之,糠在前。」
征西将军
庾亮请为
参军,补章安令,征拜太学博士,迁尚书郎。
扬州市刺史殷浩以为建威
长史。
会稽郡内史
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
太守,迁
散骑常侍,领著作郎。
时
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
河南省粗平,将移都
洛阳市。朝廷畏温,不敢为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乃上疏曰:
伏见征西大将军臣温表「便当躬率
三军,讨除二寇,荡涤河、渭,清洒旧京,然后神电舒,
朝服济江,反皇居于
中原地区,正
玉衡于天极。」斯超世之弘图,千载之盛事。然臣之所怀,窃有未安,以为帝王之兴,莫不藉地利人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怀不建,沧胥秦京,遂令胡戎交侵,神州绝纲,土崩之衅,诚由道丧。然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者,何哉?亦以地不可守,投奔有所故也。天未革,
李显龙飞,非惟信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
长江画而守之耳。《易》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义大矣哉!斯已然之明效也。今作胜谈,自当任道而遗险;校实量分,不得不保小以固存。自丧乱已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井木刊,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归。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 前之哀实为交切。若
迁都旋之日,中举五陵,即复缅成遐域。
泰山之安既难以理保,烝之思岂不缠于圣心哉!
温今此举,诚欲大览始终,为国远图。向无山陵之急,亦未首决大谋,独任天下之至难也。今发愤忘食,忠慨亮到,凡在有心,孰不致感!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者,岂不以反旧之乐赊,而趣死之忧促哉!何者?植根于江外数十年矣,一朝拔之,顿驱踧于空荒之地,提挈万里,逾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富者无三年之粮,贫者无一餐之饭,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夫国以人为本,疾寇所以为人,众丧而寇除,亦安所取裁?此仁者所宜哀矜,国家所宜深虑也。自古今帝王之都,岂有常所,时隆则宅中而图大,势屈则遵养以待会。使德不可胜,家有三年之积,然后始可谋太平之事耳。今天时人事,有未至者矣,一朝欲一
宇宙,无乃顿而难举乎?
臣之愚计,以为且可更遣一将有威名资实者,先镇
洛阳市,于陵所筑二垒以奉卫山陵,扫平梁、许,清一
河南省,运漕之路既通,然后尽力于开垦,广田积谷,渐为徙者之资。如此,贼见亡征,势必远窜。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军风驰电赴,若身手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固,中夏小康。
皇帝且端委紫极,增修德政,躬行
文言文简朴之至,去小惠,节游费,审
秀才,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先。十年行之,无使废,则贫者殖其财,怯者充其勇,人知天德,赴死如归,以此致政,犹运诸掌握。何故舍
百胜餐饮集团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哉!陛下
春秋方富,温克壮其,君臣相与,弘养德业,括囊元吉,岂不快乎!
今温唱高议,圣朝互同,臣以轻微,独献管见。出言之难,实在今日,而臣区区必闻天听者,窃以无讳之朝,狂进说,荛之谋,圣贤所察,所以不胜至忧,触冒干陈。若
皇帝垂神,温少留思,岂非屈于一人而允亿兆之顾哉!如以干罪大,欲加显戮,使丹诚上达,退受刑诛,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人家国事邪!」寻转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垂称,于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焉。年五十八,卒。
子嗣,有绰风,文章相亚,位至中军参军,早亡。
史臣曰:
江统风检操行,良有可称,
陈留郡多士,斯为其冠。《徙戎》之论,实乃经国远图。然运距中衰,陵替有渐,假其言见用,恐速祸招怨,无救于将颠也。逮愍怀废徙,冒禁拜辞,所谓命轻鸿毛,义贵熊掌。位隆端石,竭诚献替。惇遗忽荣利,聿修天爵。虽出处异途,俱难兄弟矣。孙楚体英绚之姿,超然出类,见知武子,诚无愧色。览其贻皓之书,谅代之佳笔也。而负才诞傲,蔑苞忿奕,违逊让之道,肆陵愤之气,丁年沈废,谅自取矣。统、绰棣华秀发,名显中兴,可谓无尔祖。统竟沦迹下邑,穷观胜地,会其心焉。绰献直论辞,都不慑元子,有匪躬之节,岂徒文雅而已哉!
赞曰:应元蹈义,子荆越俗。江寡悔尤,孙贻辱。统昆弟,
江东驰声。彬彬藻思,绰冠群英。
个人作品
孙绰作为以玄言诗而出名的一代文宗,为当时的玄言名流,需要指出的是玄言诗不是真正的诗,也不是真正的哲学,而是一种失败的杂烩。玄言诗是
东晋的诗歌流派之一,约起于
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
许询、庚亮、
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社会生活,而孙绰所做的玄言诗也远远不及道林。后来东晋的文学家如《文选》等都极力避开玄言诗。孙绰还著有《
论语集解》、《老子赞》、《喻道论》、《道贤论》、《遂初赋》等,后人辑为《孙廷尉集》,原书已佚。明文学家
张溥的《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辑本。孙绰亦工书,
唐朝张怀瓘《
书断》列孙绰书为第四等,与
羊欣、
孔琳之等同列。
情人碧玉歌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表哀
微微冲弱,眇眇偏孤。叩心昊苍,痛贯黄墟。
肃我以义,鞠我以仁。严迈商风,恩洽阳春。
昔闻邹母,勤教善分。懿矣慈妣,旷世齐运。
嗟予小子,譬彼土粪。俯愧陋质,仰忝高训。
悠悠玄运,四气错序。自我酷痛,载离寒暑。
寥寥空堂,寂寂响户。尘蒙几筵,风生栋宇。
感昔有恃,望晨迟颜。婉怀袖,极愿尽欢。
奈何慈妣,归体幽埏。酷矣痛深,剖髓摧肝。
赠温峤
大朴无像,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
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
既综幽纪,亦理俗罗。神濯无浪,形浑俗波。
爰在冲,质嶷韵令。长崇简易,业大德盛。
体与荣辞,迹与化竞。经纬天维,翼亮皇政。
狡哉不臣,拒顺称兵。矫矫君侯,杖斯征。
鲸悬鳃,灵浒载清。净能弘道,动□功成。
无则无慕,有必有希。仰荫风云,自同兰夷。
辞以运情,情诣名遗。忘其言往,鉴诸旨归。
赠谢安
缅哉冥古,邈矣上皇。夷明太素,结纽灵纲。
不有其一,二理曷彰。幽源散流,玄风吐芳。
芳扇则歇,流引则远。朴以雕残,实由英。
捷径交轸,荒涂莫践。超哉冲悟,乘云独反。
凝神内湛,未一浇。遂从雅好,高九霄。
足不越疆,谈不离玄。心凭浮云,气齐皓然。
仰咏道诲,俯膺俗教。天生而静,物诱则躁。
全由抱朴,灾生发窍。成归前识,孰能默觉。
暖暖幽人,藏器掩曜。涉易知损,栖老测妙。
交存风流,好因维。自我不,寒暑三袭。
与尔造玄,迹未偕入。鸣翼既舒,能不鹤立。
整翰望风,庶同遥集。
兰亭诗二首
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宿此良俦。
修竹荫沼,旋濑萦丘。穿池激湍,连滥觞舟。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与庾冰诗十三章
浩浩元化,五运迭送。昏明相错,否泰时用。
数钟大过,干象摧栋。惠怀搆,神銮不控。
德之不逮,痛矣悲夫。蛮夷交迹,封豕充。
天步艰难,蹇运方资。凶稽诛,外忧未夷。
乃萧墙,仍生枭。逆兵累遘,三缠紫微。
远惟自天,抑亦由人。道苟无亐,衅故曷因。
遑遑遗黎,死痛生勤。抚运怀□,天地不仁。
烝哉我皇,哲嶷自然。□远隆替,思怀普天。
明发询求,德音遐宣。临政存化,昵亲尊贤。
亲贤孰在,实赖伯舅。卓矣都乡,光此举首。
苟云至公,身非己有。将敷徽猷,仰赞圣后。
义存急病,星驾路次。穆尔平心,不休不悴。
险无矜容,商无淩气。形与务动,志恬道味。
余与夫子,分以情照。如彼清风,应此朗啸。
契定一面,遂隆雅好。驰张虽殊,宫商同调。
邂逅不已,同集海畔。宅仁怀旧,用忘侨叹。
子冲赤霄,我蓬黎。启兴歧路,慨矣增怀。
我闻为政,宽猛相革。体非太上,畴能全德。
鉴彼韦弦,慎尔准墨。人望在兹,可不允塞。
古人重离,必有赠迁。千金之遗,孰与片言。
矣庾生,勉踪前贤。何以将行,取诸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