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83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战威力。该系列反舰导弹具有体积小,威力大的特点,采用亚音速
地效航空母舰飞行发动攻击,主要用于攻击超视距外、驱护舰以上等大中型水面舰艇。
鹰击-83反舰导弹的研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海军为了解决“鹰击”8射程短、“海鹰”1甲速度慢、“海鹰”3个头大的缺点,开始着手新一代的“鹰击”83反舰导弹。该
导弹于1998年6月成功试射后定型,并在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阅兵式上亮相。鹰击-83反舰导弹全长6.86米,直径0.36米、翼展1.18米;采用小型涡喷发动机推进,涡喷进气口位于导弹腹部下方,射程最远可达180千米;使用雷达主动导引,巡航段飞行高度为20-30米,在接近目标时飞行高度为5-7米。
鹰击-83反舰导弹服役后,发展成了一种通用导弹,包括有舰舰型号的鹰击-83,空射型号的鹰击-83K,以及派生出对陆攻击型号的K/AKD-88等,可由空中、舰艇、陆地和潜艇发射。除已广泛装备在驱护舰、
导弹护卫艇、
导弹快艇等水面舰艇之上外,也能由
轰-6与歼轰-7A携带出战。
中国鹰击-83
反舰导弹,被西方国家称为C—803型反舰导弹,是中国海军自行研制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中的一种,具有很强的实战威力,该系列反舰导弹体积小,威力大,采用亚音速掠海飞行发动攻击。
鹰击-83反舰导弹,在制导方式和
发动机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鹰击-83属于多用途反舰导弹,包括有舰舰型号的鹰击-83,空射型号的鹰击-83K,以及派生出对陆攻击型号的K/AKD-88等,可由多种发射平台携带。鹰击-83反舰
导弹除了已经广泛装备在驱护舰、导弹
护卫艇、
导弹快艇等水面舰艇之上外,也能由
轰-6与歼轰-7A携带出战,主要用于攻击超视距外、驱护舰以上等大中型水面舰艇。
鹰击-83反舰导弹体采用了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弹头整流罩为钝形,4片前缘后掠的切梢三角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前缘后掠的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位于弹体部,弹翼和舵面呈X形配置,位于同一平面。其总体尺寸为:长为6.86米,
翼展1.18米,弹径0.36米,战斗全重850
千克。弹头整流罩较前略为尖细,其下部清晰可见
涡轮喷气发动机进气道。此外,折叠式弹翼的前面有一接收资料链的天线,可接受舰艇、直升机的导引。在弹体结构上,鹰击-83反舰导弹的弹体内部从前到后分为5个舱段:雷达舱、
战斗部舱、自动驾驶仪舱、发动机舱和后设备舱,如果是舰载反舰型,其尾部还带有火箭助推器,而空射型发射瞬间已经具有一定初速度,因此并不需要火箭助推器。
鹰击-83反舰导弹使用雷达主动导引,巡航段飞行高度为20-30米,在接近目标时飞行高度为5-7米。鹰击-83反舰
导弹的具体工作为:先由其搭载平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潜艇则为主动
声呐)捕捉到目标,待锁定后经
火控系统计算出射击诸元,再输入导弹制导系统中。发射后先由固体火箭助推器工作,数秒后助推器脱落,
导弹飞行速度0.9
马赫,此时固体火箭主
发动机工作,导弹开始等速
地效航空母舰巡航,弹上驾驶仪使导弹在一定距离内按预定的航向飞行后,弹上末制导雷达开机捕捉并跟踪目标,导引导弹向目标机动飞行,接近目标时导弹作俯冲攻击,在水线附近命中目标,其作战任务剖面为典型的“高—低—高”,以不断纠正自身的飞行轨迹,保证朝着目标区域飞去。
鹰击-83反舰
导弹的射程达到了将近180千米,比之前的鹰击-82大幅增加,因此设计有接收中继制导的模式,可通过战术数据链系统在飞行途中接收海军侦察、
预警机发送的目标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导弹命中精度。受海军整体科技实力进步的牵引,鹰击-83在作战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手段大为丰富。除了引进的“音乐台”超视距主、被动对海搜索雷达外,通过NH900战术数据系统,还能接收到运-8警戒机所截获的信息。而且在发射后巡航阶段还能接收到“音乐台”EM3数据传输装置或卡-28
舰载直升机机载雷达提供的目标指示信号,在一定范围内修正其巡航轨迹,强化规避能力、提高攻击的隐蔽性及命中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