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哈里斯(莱罗伊 艾斯沃兹 哈里斯)(Roy Harris,1898–1979年),
美国作曲家。20世纪30年代美国音乐界响当当的人物之一,作品生动自然。《第三交响曲》(1939年)之类的作品具有旋律大气流畅、节奏参差的特点,并采用了
民俗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元素。哈里斯生于
俄克拉何马州林肯县,先后在
洛杉矶和
巴黎师从阿瑟·法威尔和纳迪亚·博兰格尔学习音乐。1926年凭借管弦乐《行板》崭露头角。哈里斯曾在包括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多所学校教授音乐。
父母亲是来自
苏格兰爱尔兰籍的拓荒者。5岁时全家迁居
加利福尼亚州。他自幼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习钢琴、
风琴和
单簧管。1919年,哈里斯入
加利福尼亚大学南部分校学习哲学与经济,并兼修和声学,还在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法韦尔(A.Farwell,1877-1952)的指导下学习作曲。
1926年3月15日,哈里斯的第一部作品《雨天的印象》在
洛杉矶首演,这部作品受到了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汉森(H.
HANSON,1896-1981)的竭力推崇,而汉森于4月23日在
纽约州罗切斯特(Rochester)指挥演出该曲的成功,又使哈里斯获得了一笔由热情的听众募捐给他出国深造的资金。当年,哈里斯来到
巴黎,在著名女音乐教授
布朗热(N.Boulanger,1887-1979)门下学习作曲。值得一提的是,生于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年轻一代中,凡是日后在
音乐创作上有所建树的人,如
阿隆·科普兰、
汤姆森、卡特和皮斯顿等都曾留学欧洲,从师过这位
新古典主义的推崇者布朗热。加上和那里种种新的音乐流派极其代言人如:
贝拉·巴托克、
阿诺尔德·勋伯格及其弟子和布朗热最为赏识的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频繁交往,给这些美国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大开了眼界。
1927年,哈里斯推出了他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为弦乐四重奏组、
钢琴和
单簧管而写的
协奏曲,这部作品在巴黎的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次年即被介绍到了
美国。1929年,哈里斯不慎跌交,因脊椎骨折而中断了学习。
室内乐作品在哈里斯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有人还认为哈里斯的《钢琴五重奏》和《第三弦乐四重奏》等作品奠定了伟大的音乐语汇的基础。哈里斯运用若干首美国民歌和通俗歌曲而创作的七乐章套曲《民歌》交响曲,以及《人声》交响曲、《占领之歌》等作品,也是卓有成就的。而哈里斯最大的成就在于另外的十一部交响曲,其中以《第三交响曲》最为著名。具有宣言性质的《第五交响曲》写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品的题献是:献给英勇的爱好和平的
苏联人民;哈里斯在1958年10月还专程赴
莫斯科指挥了这部作品。
哈里斯一生从事音乐教育,从1933年开始,他先后在
普林斯顿大学的
威斯敏斯特市合唱学校朱丽亚特音乐学院、科内尔大学、
印第安纳大学、
波多黎各泛美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等校任教。1979年10月1日,哈里斯在
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沿海城市
圣莫尼卡逝世。
哈里斯还作有《
当约翰尼迈步回家时》(1935年,序曲)、《合唱交响曲》(Symphony for Voices)(1936年)、《民歌交响曲》(1940年)、《第七交响曲》(1952年)、《幻想曲》(1954年)、《第八交响曲》(1962年)、《约翰·肯尼迪之死》(Epilogue to Profiles in Courage: J. F. K.)(1964年)、《亚伯拉罕·林肯交响曲》(1965年)、《第11交响曲》(1968年)、《第14交响曲》(19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