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蛉(alderfly),泥蛉科(Sialidae)昆虫的统称,触角长,呈丝状;翅大,两对,膜质,
前翅长20∼50公釐(3/4∼2),部分後翅折叠如扇。成虫色深,长15∼30公釐,行动迟钝,飞行力弱。常栖于岸边植物,尤其是
桤木上。幼虫水生,咀嚼口器,腹部有7∼8对
气管鳃,在池、河底爬行,以小昆虫为食。蛹作在泥土或
苔藓植物中。一年一代。
泥蛉和鱼蛉属
广翅目,世界已知不足300种,多见于溪流附近或其它凉爽、潮湿的环境中,取食花蜜和软体昆虫。幼虫水生,出现于湖泊和溪流中,
捕食小型的水生动物。广翅目幼虫可作为鱼类饲料。
泥蛉成虫无单眼。触角丝状。足第跗节分为两叶。幼虫腹部,各有分节的气管鳃,腹末端有尾丝。生活于静水中,在池塘、稻田等水底泥中捕食小虫。成虫栖息水边。多为大型。成虫有单眼。触角丝状、念珠状、锯状或栉状。足第均。幼虫腹部有对
气管鳃,腹末端有一对带钩的尾足。生活于流水中,捕食
石蝇、蜉、蜻蜒等的幼虫。成虫白天多栖息于树上,夜晚飞翔。
广翅目昆虫的成虫中至大型,颚发达,
下颚须。触角丝状、锯状或栉状。复眼凸出,单眼或缺。无中垫。膜质,翅宽,翅展米,前后翅相似,翅脉呈网状,翅成屋脊状置背上,前缘部脉不分叉;后翅臀区宽广,可以折叠;翅脉较多,翅有小点,但到外缘不再分成小叉,可区别于
脉翅目;前缘横脉成列,简单或端部分叉。缺尾须。腹,雄虫无尾须。广翅目昆虫。卵长筒形而端部圆钝,顶端有凸出的精孔器,卵成块,外边有坚固的白色覆盖物,一块可多达千粒以。体小至中形,细长而柔弱。触角丝状。复眼相距较远,具金属光泽。前后翅形状、脉序相似,前缘区内有30条以下的横脉,末端不再分叉。亚前缘室近基部有一横脉,Rs的各支部是简单的梳状分支。卵长圆形幼虫体长而扁,头前口式,口器咀嚼式,
下颚须5节,下唇须3节;触角细长分4节;每侧有个眼聚集一起。近似方形,中、后胸横宽;3对足的跗节等长而不分节,爪1对。腹部两侧有细长的
气管腮7,腹端延长或有尾足。
泥蛉刚由卵孵出的幼虫没有翅能够跳跃。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这种形态的昆虫又叫
若虫逐渐长大,当受到外骨骼的限制不能再长大时,就脱掉原来的外骨胳,这叫蜕皮。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由卵孵化到第一次蜕皮,是1龄,以后每蜕皮一次,增加1龄。腹部圆形以后,翅芽显著。以后,变成成虫。可见,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像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昆虫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孵化的自土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 例。到了出翅芽,这是翅芽已很明显了。
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口器只适合吸食所以在野外以树木及果实为食。有些
蜉金龟甚至会利用颚把树皮夹破使其流出汁液,方便自己取食。成虫体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泥蛉鳃组成,各节都能自由开闭。体壳坚硬。
前翅坚硬,后翅膜质,蜉金龟多在夜间活动。有的泥蛉种类还有拟死现象,受惊后即落地装死。成虫一般雄大雌小。夏季产卵多产在树根旁。越冬寄主交尾后产卵过冬。受惊后坠落水面能游水用口器蛀食,后足
腿节粗壮没有集群和迁移的,常生活在一个地方,一般分散活动。
头部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端并向前伸,使头部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乎平行,这种头部类型就叫前口式)。咀嚼式口器。前胸方形。前、后翅质地和脉相近似,后翅有发达的臀区,翅脉网状,但翅缘不分叉。跗节5节。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泥蛉
鱼蛉广翅目,头前口式眼凸出;脉无缘叉四翅宽,幼虫水中具腹突。
[分类系统与常见科介绍] 广翅目近包括2个科,即泥蛉科和
齿蛉科。
也称齿蛉。体型较大,长于25毫米。有单眼3个。跗节各节相似,均为圆柱形。成虫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动,有些种类有趋光性。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有1对钩状尾足,指状鳃8对,不分节,无尾丝。常被用作鱼饵。
颜色较暗,中等大小,体长不超过25毫米。第4跗节膨大,并深裂为两叶。成虫通常在水源附近活动。幼虫水生,常见于溪流中的石头下,
捕食小型昆虫。无钩状尾足,指状鳃7对,分节,有1根尾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