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理,女,1967年1月生,
内江市人,毕业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现任中国石油大学教授。
立足华北克拉通南部,擅长通过野外露头地质、室内地质与
地球物理学,以及构造应力场模拟和物理模拟对油气区构造和区域构造进行综合研究,在伸展构造的几何形态、运动方式、
动力学机制和年代学研究及其对油气的控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科研优势。
鲁西隆起及济阳坳陷南缘和
埕岛油田部分地区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石炭系-二叠系/奥陶系假整合面不再是沉积界面,它们已转换为构造面,是一种缓倾斜的顺层滑脱
断层。陡倾斜控凹正断层与滑脱断层组成的伸展滑脱断块是华北克拉通南部晚中生代以来伸展构造的主要样式。它们最早的发育时间大致相同,均为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
新生代持续发育,陡倾斜断层在中
地壳15km或下地壳28-32km深度拆离滑脱。在深部背景方面,伸展滑脱断块受控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沿作为转换断层的郯庐断裂带发生的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近东西向俯冲、碰撞引起
地幔物质上涌,进一步揭示两板块晚中生代早期的俯冲、碰撞存在多方向性。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相关研究发表在《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地球物理学报》、《
地质科学》、《
地质论评》、《
中国地质》等SCI或国家级期刊上,并在2010年
成都市举办的“盆地构造研究前缘与进展”研讨会上作了发言。
利用
磷灰石和
锆石裂变径迹研究方法首次建立了
泰山的抬升史,得出泰山快速抬升时间在
新生代,尤其是
始新世44-37Ma和
新近纪23-20Ma抬升
速率明显加快,亦即鲁西隆起是新生代特别是44Ma以来才抬起来的。这就证明鲁西隆起与济阳坳陷在44Ma之前是一个相连的大盆地。44Ma鲁西隆起整体快速隆升使二者分隔开来,进入各自的隆、拗演化史,并造成坳陷大幅度
沉降,进而控制着烃源岩的形成、
油气运移时间和油气分布由南向北迁移;约23 Ma,隆起区和济阳坳陷区共同抬升,因此,济阳坳陷现今地貌形成的关键时期为44-37Ma和23-20Ma,后者在坳陷区产生的裂缝、
溶洞由于形成时间与油气的运移时间相匹配,为潜山油藏提供了有效的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是潜山油气藏形成的关键。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相关研究发表在《
岩石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和《
地质学报》等SCI或国家级期刊上,并参加了2010年在
格拉斯哥大学举办的第十二届国际热年代学大会。
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潍坊-莱州湾段在古近纪的活动是分段的、叠加的,
古新世为左旋走滑活动,
始新世约43Ma转为右旋走滑活动。且自南向北由早到晚活动,即南段潍坊段活动停止得早,北段莱州湾段活动停止得晚,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的油气的形成、运聚及分布由南向北迁移。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在2008年北京“全国第四届构造地质大会”上作了报告,并发表在国家级期刊《
地质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