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新区包括
通州区、
顺义区、
大兴区、
昌平区、
房山区五个区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
北京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也是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重心所在。该区涵盖多个规划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同时是全市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基地。
城市发展新区占地6295.57平方公里,占北京总面积的38.36%;2006年常住人口424.7万人,占26.86%,常住人口密度为675人/平方公里;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34.92亿元,占全市的19.64%。
存在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较低且不平衡,布局过于分散,规模效应较差;
城镇发育滞后,不能有效发挥市区疏散功能承接地的作用;
基础设施与城镇化进程不协调,并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镇建设步伐;
区域差距与城乡统筹不协调,城乡差距较大;
水资源短缺、后备土地资源相对匮乏。
调整思路
通过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扩充经济总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加快重点新城建设,吸引市区次级功能向该区转移,为市区向国际城市功能跃迁准备条件;
注入功能活力,推动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
调整内容
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生活性服务体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体系;
通过教育、医疗、文化以及休闲产业的布局牵引,带动市区功能的进入;
启动
顺义区、
通州区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新城建设,构建反磁力系统,分担市区功能。
新城建设属于重点开发区域,需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总体目标
初步形成经济结构合理、城镇功能基本完备、城乡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发展新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吸引产业的转移和集中,扩充经济总量,培育城市新的增长极;以各级产业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成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成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建设功能完备、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新城,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转移的任务。
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5%以上,税收增长指数和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稳步上升。工业集中度、投资指数显著提高,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水耗显著降低。基本形成与重点新城功能定位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结构。
2、到2010年,新城建设基本完成,市级中心镇功能进一步完善,一般建制镇主导产业突出,综合实力增强,城镇化水平达到70%左右,外来人口管理指数逐年提高,非正常集体越级上访批次逐年减少,公共安全指数、大气环境质量指标不断上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主要任务
1、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融合。一是重点发展高效益、高科技含量、强关联度、低消耗、低污染的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都市工业、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产业群,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都市型工业的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文化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促进大型连锁超市、大卖场等商业新型业态繁荣,营造“宜居、宜商”的良好发展环境。三是实现二、三产业联动,构建“强二兴三优一”的产业发展格局,注意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互补性,并以重点功能区为依托,引导和推动空间组织形态上的产业集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形成产业之间相互促进、区域之间相互协调、资源效能充分发挥的局面。
2、启动新城建设,构建反磁力系统。一是增强新城人口与产业承载功能,缓解中心城区的负担,重点推进
顺义区、
通州区和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重点新城建设,辐射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其中,顺义做好临空经济和新城建设的文章;通州以建设“区域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基地、滨水宜居新城”为核心,大力发展以文化产业为主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业;亦庄则继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快一批重点城镇建设,形成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节点,积极发展其它小城镇,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三是选择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市政基础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中心村,促进农村人口的集中,形成以新城为核心,重点镇带动一般镇,小城镇带动广大农村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3、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一是要整合和提升城市发展新区生产性、生活性以及公共服务产业,优先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是公共服务业中的薄弱环节,谋求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形成以
顺义区、
通州区、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新城为核心,服务于周边地区的区域高等级服务中心地。二是形成以新城主城区为核心、中心城镇带动一般城镇,小城镇带动广大农村的服务网络体系。三是创新招商模式,重点引进知名品牌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和品牌产业,引领和带动综合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支撑条件。一是加强新城与中心城区、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及周边地区间的联系,解决好新城之间的交通路网联系;巩固与
延庆八达岭、京承、
京哈铁路、京开、京石、
京津塘高速公路、京沈等周边主要交通干道的联系;加快城市发展新区内部区、镇、村三级路网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努力形成适度超前、功能完善、结构合理、高效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立城市综合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
5、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新区。一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分布,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人口综合调控机制。二是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围绕商贸服务业、物流业、旅游业、会展业等区域经济新增长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三是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者和农村居民的收入,逐渐缩小城乡差距。四是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及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弱势群体,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
6、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新区农村建设。一是要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以籽种农业、加工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抢占农业高端市场,向农产品加工、储藏、流通农业等相关产业延伸与拓展,实现农业的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生态化。二是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推进新区“新农村”建设,全方位建立“三农”发展投入与分配机制,根本上扭转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增加值过低的状况,在努力缩小新区农村与城区之间人均GDP差距的同时,要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居民享受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福利水平的差距。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