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之哀》出自《
容斋随笔-》,其中提到:“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恸哭。”这句话的意思是,带有嬉笑的愤怒比生气时瞪大眼睛更强烈,而通过歌唱表达的悲伤则比放声哭泣更加深刻。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这一说法在文学作品中有具体的体现。唐代诗人
元稹在江陵时,得知好友白居易被贬至
江州,创作了一首绝句:“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哀伤之情。白居易对此表示,这样的诗句连别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是他本人。然而,在元稹的诗集中,这几句诗被改为:“垂死病中仍怅望”,不仅失去了原有的情感力量,而且也没有注明这是他在病中所作,因此被认为是对原意的一种偏离。
宋代文学家
苏轼在担任彭城县令期间,他的弟弟
苏辙前来探望并居住了百余日之后离别。苏轼为此写了两首诗:“逍遥堂后千寻木,长送中宵风雨声。误喜对床寻旧约,不知漂泊在彭城。”以及“秋来东阁凉如水,客去山公醉似泥。困卧北窗呼不醒,风吹松竹雨凄凄。”这两首诗表现了苏轼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苏轼认为,读到这些诗让他感到非常难过,于是他自己也写了几首诗来安慰自己。即使到了现在,人们阅读这些诗歌依然会感受到那种深刻的悲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