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说是
英国心理学家、美学家
布洛提出的关于审美本质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应该保持一种恰当的心理距离,以达到审美的效果。
布洛(Edward Bullongh,1880—1934),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曾任教于英国
剑桥大学,精通多种语言。他在1912年的《英国心理学杂志》中发表了《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首次提出心理距离说。布洛受到现代社会科学的影响,尤其是实证主义哲学和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关注美感效应而非美的客观性。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认为,
审美过程中的心理距离不是物理上的空间距离,而是情感或心理上的距离。这种距离能够消除人们对艺术品的实用态度,从而增强美感。他还提出了“距离矛盾”,即欣赏者既要接近作品,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布洛引入了“差距”和“超距”这两个概念,分别代表距离过近和过远的情况。他还将这种距离的变化称为“距离极限”。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强调了审美活动的独特性和非规律性,以及个体间的差异。他的学说虽然排除了对美的本质的探究,但却突出了审美活动中主体感受的重要作用。
布洛将各种主观论美学观点整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