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短趾百灵
百灵科短趾百灵属动物
红顶短趾百灵(黑枕黄鹂普通亚种:Calandrella cinerea),是一种小型鸣禽,典型的干燥草原鸟类。全球活动范围约为6,050,000平方千米。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外形特征
红顶短趾百灵红顶短趾百灵是一种典型的干燥草原鸟,小型鸣禽。体长14-15厘米(5.5-5.9英寸),平均体重约为23.4克。通常站姿挺直,上体棕色满布深褐色斑纹。下体自喉部青白色,胸部纵纹较浅散布较开,胁部有红棕色羽毛。头冠红棕色,白眼眉,黑眼纹,嘴较粗短,鼻孔上有悬羽掩盖。翅膀稍尖长,尾较翅为短,跗后缘较钝,具有盾状鳞,后爪长而直。雌雄在外观上相似,幼鸟缺乏成鸟的红色头顶和肩部,胸部有黑色斑点,暗褐色的上体有白色斑点。虹膜暗褐色;嘴黄褐色,端部近黑,脚肉褐色。
生活习性
红顶短趾百灵生活于相对干燥的草原、牧场、堤防、荒地和飞机场等空旷地区。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草原、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草原、耕地和盐沼。常于地面行走或振翼作柔弱的波状飞行。于地面,或于飞行时,或在空中振翼同时缓慢垂直下降时鸣唱。高飞时直冲入云,在地面亦善奔走,受惊扰时常藏匿不动,因有保护色而不易被发觉。常站高土岗或沙丘上鸣啭不休,鸣声尖细而优美。平时在地上寻食昆虫和种子。主要以草籽、嫩芽等为食,也捕食昆虫,如蚱蜢、蝗虫等。在裸露的地面或非常短的草地上觅食,短跑着觅食种子和昆虫。有时会成群出现,数量可达数百只。叫声像麻雀一样的“tshwerp”,求偶飞行时的歌声是一连串的哨音和短促的颤音。它还会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以及非洲东部高地地区,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南部向南延伸至安哥拉,进一步向南至南非开普敦。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刚果民主共和国、埃斯瓦蒂尼、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繁殖方式
红顶短趾百灵置巢于地面洼地,很少植物掩蔽;用柔软的干草茎和叶片筑成。产卵3枚,有时2枚,卵黄褐,带油灰色斑点,20枚卵大小平均21.5毫米×14.8毫米,最大可达23.1毫米×15.0毫米或20.6毫米×15.4毫米,最小的为20.6毫米×14.8毫米或21.2毫米×14.3毫米(Baker,1926;Ali et Ripley,1972)。
春季集群逐渐趋小。雄鸟于3月初开始鸣叫,并与雌鸟互相追嬉、结成配偶然后移居于筑巢地点附近。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红顶短趾百灵营巢在田埂、山坡草丛基部和秋季未进行耕的莜麦茬根部。巢呈杯状。雌雄均参与筑巢。首先在选好的地点创一浅坑。然后叼些枯草茎叶放在坑边,慢慢编织。巢之外壁用干枯细柔的禾本科茎叶编成,虽不精致,但较紧凑,巢内衬以少量马尾、羊毛,有时尚有少量羽毛。巢外径为8-2-厘米、内径5.5厘米、巢高7.2厘米、巢深57厘米。红顶短趾百灵巢具有明显的出入口。一般在巢口方向的地面上可见由约一平方厘米大小土块铺成的露出沙士的“走道”,其它方向则不见。
产卵时间为4-6月。产卵均在每日上午9时左右。日产汽车公司一枚,直至满窝。整窝鸟卵数,有着季节性差异。每巢3-4枚。卵污白色,其上密布灰褐色斑,尤以钝端为著,在钝端之末形成一褐色卵环。卵的大小为19.7毫米×14.7毫米。红顶短趾百灵每年繁殖两次,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6-7月。孵卵完全由雌鸟担任。孵卵时雌鸟恋巢性很强,只有当人走近其巢欲捕捉才从巢中飞走,人离开后又返回其巢继续孵卵。孵卵期约13天。
第一次繁殖期早成雏最早见于5月15日,大多于5月中下旬相继孵出,少数见于6月初。巢雏期为9-10天。刚孵出之维鸟双眼紧闭(听到声音或被触动则张开大口接食),除在头质、颈侧、翅的后缘及腹面由龙骨突起至泄殖孔有少许黑灰色长绒毛外,全身棵露。育雏由双亲共同承担。雏鸟离巢后,亲鸟还要对雏鸟饲喂一段时间,在此时间,亲鸟一面饲喂,一面教雏鸟练飞,至独立生活为止。接着从5月末6月初亲鸟又开始产卵,进入第二次繁殖阶段。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 3.1——无危(LC)。
参考资料
红顶短趾百灵.Oiseaux.2024-02-05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