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扩散,不依赖它本身的浓度
梯度,而仅仅是由于热振动而产生的
原子迁移过程,自扩散现象只有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才能测出。根据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定义,自扩散系数是在
化学势梯度为零时物质的扩散系数。
自扩散是指在没有浓度梯度的情况下,由于热振动引起的原子迁移过程。这一现象可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技术进行观测。自扩散系数(D*)与扩散系数(D)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其中{\displaystyle a_{i}}代表物质的
活性度,{\displaystyle c_{i}}代表物质的浓度。自扩散系数通常假设与观测到的待确认物质
同位素运动所得的示踪物扩散系数相同。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自扩散系数为D/一(戮)〔一I/斋〕式中J为扩散物质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x轴平面上单位面积的流量,c是扩散物质的浓度。应该补充说明的是:
应力场、热场或
电场引起的扩散,即使浓度
梯度等于零的情况下,也不是自扩散。自扩散不仅出现在单一组元的材料中,在多组元
固溶体中,任何一种组元的迁移,只要符合上述要求,都属于自扩散。
材料中
原子的自扩散率可以由于杂质的存在而受到影响,杂质本身在材料中的自扩散率也受到它自己的浓度影响。这个问题,只对很稀的替代式固溶体作了一些研究。例如,在银中加入微量的锡、铅或锑时,可以加速银原子的自扩散率,而加入镉则使银原子的自扩散率减慢。铅在银中的自扩散率只含痕量时较慢,含量达0.5%时较快。对于这类事实,目前还缺少完整的、普遍性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