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3月20-21日期间),太阳到达
黄经0度。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
地球赤道,南
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
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天文学上的春分,是指太阳沿
黄道自南向北移动经过赤道的一刻。此时,太阳位于地心视黄经零度,直射赤道,南北两半球获得等量的光和热。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落下,地球上各地昼夜等长。早在
西汉,我国就有“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的说法。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
立春至
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对居住的
北半球的人来说,当
太阳分别经过春分点和
秋分点时,就意味着已是春季或是秋季时节。太阳通过春分点到达最北的那一点称为夏至点,与之相差180°的另一点称为
冬至点,太阳分别于每年的6月22日前后和12月22日前后通过夏至点和冬至点。同样,对居住在北半球的人,当太阳在夏至点和冬至点附近,从
天文学意义上,已进入夏季和冬季时节。上述情况,对于居住在
南半球的人,则正好相反。
当太阳经过与
春分相应的春分点,并且开始显示出
白羊座的时候,
地球赤道在天空背景上的投影就在春分点上与
黄道(年度移动在空间背上的投影)
相交,回归黄道是由于与地球的轨道相连才得以确定的。它与轴同时移动,与地球的
公转相比,它始终处于同一个位置。但是在25786年的
岁差周期里,相对于遥远的空间来说,这个整体(地球、轴、赤道和黄道)都在移动。春分点就投影在
星座的遥远背景上,构成了边后退边绕圈的
恒星黄道。它与白羊座的开端重合已有2000年。
春分的这一天,晴朗的夜晚,满天繁星,我们用窥管对准较亮的一颗恒星固定窥管,记住时间。经过365日5小时48分46秒(回归年)的时间,我们再观测这颗恒星发现窥管并不指向那颗恒星,而是偏西(50.260角秒)了一点,于是天文学家总结出“春分点西移”
岁差由此发现。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
太阳的周年运动,它是根据太阳在
黄道(即
地球绕太阳
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
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
赤道)出发,每前进约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计为(360°—50.260角秒),因此分为二十四个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