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
台湾著名散文家
张晓风,笔名晓风、桑科、可等,1941年3月29日出生于浙江金华,祖籍江苏铜山,毕业于东吴大学,是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戏剧家和评论家。
1949年,8岁的张晓风随家人迁居中国台湾。1956年9月,考入屏东女子中学高中部。1958年9月,考入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1962年,从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并留校担任助教。1966年,张晓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此后,她先后在香港浸会学院和阳明大学任教,于2006年,张晓风正式从阳明大学退休。
张晓风曾是中山文艺奖、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文艺奖、中国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的得主,还曾获得十大杰出女青年称号。1977年,张晓风被台湾评论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宛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张晓风8岁随母亲一起赴中国台湾
教育经历
曾先后就读于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中和屏东女中,最后毕业于东吴大学
工作经历
曾任教东吴大学和香港浸会学院。
阳明大学创校以后就来此校任教,一直担任该校通识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
小说、散文及戏剧的著作有三、四十种,并称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年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台湾散文作家张晓风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演讲,第一次公开分享她过去二十个月来对抗大肠癌的心路历程。她说,生病就要勇敢面对,好比走惊险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没有人可以帮忙生病或代替死亡。
二零零五年十月医生宣判张晓风罹患大肠癌第二期。那时她还在阳明大学任教,助理代为拟信推辞所有的活动,助理写着“老师微恙,不能答应演讲”。她反而交代说:“就跟大家说我生大肠癌的病,不必美化或有忌讳。”
经过开刀手术和半年的化疗之后,她控制住了病情。
个人作品
小说
小说集
散文
戏剧
文集
创作特点
张晓风创作过散文、新诗、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不同的体裁,以散文最为著名。她的成名作《地毯的那一端》抒写婚前的喜悦,情感细腻动人,但她的成就并不止于此。她其后的作品在内容和技巧上都不断发展和突破,从描写生活琐事,渐渐转变为抒写家国情怀及社会世态,融入哲理,不断开拓。主要作品有《白手帕》、《红手帕》、《春之怀古》、《地毯的那一端》、《愁乡石》和《我喜欢》。
张晓风的散文艺术创作历程,又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段落。
第一个段落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她以一个聪颖纯情少女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是一条清澈澄碧、纤尘不染的潺潺溪流。
第二个段落,犹如小溪奔向了风云激荡、爱恨交织、浊浪排空的湖泊,以散文集《愁乡石》(1977)、《步下红毯之后》(1979)至《你还没有爱过》(1981)为标志,可视为由第一个段落到第二个段落的过渡和完成。第二段落的时间幅度较长,《再生缘》(1982)也可视为是这一段落的延伸,至《我在》(1984)、《从你美丽的流域》(1988)、《玉想》(1990),廊庑渐趋廓大,犹如从湖泊递变为壮阔浩渺的大海。我们姑且在这里作一个假定,如果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在第二个段落就打住了,她虽然仍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是一位从一般女作家狭隘局促的闺秀天地里突破出来的闯将,但终究还不是一位拥有很大原创性光荣席位的散文大家。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张晓风散文艺术的原创性在第二段落,更在自《我在》为起点迄今的第三段落。惟有这第三段落,才宣告了一位以生命和创意的生成,以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为其宗旨的散文大家的诞生和完成。
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这位女作家奉献给中国现代散文史的最大功绩。她走上这一条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道路,有一个从并不全然自觉到完全自觉,从不尽完。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余光中:柔宛中带刚劲。
曾得过中山国家文艺奖,当选过十大杰出女青年。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个人作品
小说
小说集
散文
戏剧
文集
创作特点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