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正雄,男,47岁,
布依族,
贵州省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育辅导站教师。1980年师范毕业,留在油迈乡平卜小学任教,1959年调任油迈乡教育辅导站教师至今。期间,曾任望谟县“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工作统计员。
人物事迹
“我去救学生”
韦正雄的家在平卜河边,附近的平卜小学宿舍较少,他主动把自家一楼腾出来让32名学生寄宿。
2006年6月12日深夜,天降大雨,平卜河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洪水很快淹没了房屋。从睡梦中惊醒的韦正雄一家,赶紧抢救困在一楼的学生。女儿海丰突然想起,隔壁二叔、三叔家都是平房,两个婶子和弟妹们肯定也在水里,“他们也很危险呀!”听到此话韦正雄顿时泪如泉涌。但情势已十分危急!他吩咐女儿:“快!快到后墙处喊叔娘和弟妹们,我去救学生!”说完就冲到楼梯口处下了水,摸黑向楼下几个房间游去。两个女生最先摸到门口出来了,有5个学生在水中挣扎着,由于太黑暗,找不到出口,韦正雄急忙用嘴含着手电筒,往水里趟去,把这5个学生一个一个拉到楼梯口。接着他又撬开一间被泥沙堵住门的房间,把6个男生拉出来。洪水还在暴涨,上气不接下气的韦老师不顾一切,马上游到另一间快被洪水淹没的女生寝室里,两次拉出来4个学生并把她们送上楼。还有15个学生被围在洪水里。幸好韦正雄家楼房墙缝都用水泥和石灰糊过,大水来势太猛,里面的空气被挤压在天花板下形成了约20公分的空间,学生们站在床架上可以勉强呼吸。此时进去救人,会卷走空气,学生反而会被憋死,韦正雄只得俯下身鼓励孩子们坚持住。到13日凌晨1时许,洪水从二楼屋面消退,一楼大半截还浸在水中。韦正雄再也等不及了,找了一根长竹竿游下楼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只有一名学生不幸遇难。
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
随后,筋疲力尽的韦正雄迫不及待地直奔一墙之隔的弟弟家。然而,两个弟弟的家已经被洪水冲毁,两家7
口人全部遇难。如果韦正雄先去救自家人,也许能救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但是身边学生的急切呼救声容不得韦正雄有过多思考和犹豫,在痛苦的抉择中,他舍弃了亲人选择了学生。
救人是一种自然反应
对于别人提及的英雄事迹,韦正雄没有多言,他觉得“救人是一种自然反应”。在他的心里,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就是快乐的。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止一次在危难之时,把别人从死亡边缘救回来,1985年,放牛娃被石头砸断右脚,断腿飞离肢体1米多远,是他把孩子背到乡医院、转到县医院,以工资担保,让孩子脱离了危险;1988年,路边卡车翻车,他救出昏迷不醒的司机;1991年,农用车翻车,他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把重伤员背到路上求救;2001年,在路上遇到头部受重伤的老人,他帮老人垫付500元送医院;2003年,见人落水,他跳了下去;2006年,他救出31名学生,却失去了7位至亲至爱的亲人。
报告事迹
由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举办的韦正雄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在
安龙县举行报告会。县教育局全体干部职工、城区中小学教师代表共300多人现场聆听报告,英雄的壮举深深感染了各位教师。
报告会后,该县要求,全县教育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要以韦正雄为楷模,认真学习他不怕牺牲、先人后己、舍己救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学习他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把开展学习韦正雄同志的活动引向深入,更好地推进全县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育工作全面开展。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广泛开展学习活动,将学习的精神和效果带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感动的启示
布依族乡村教师韦正雄,在滔滔洪水无情吞噬自己的美好家园时,临危不惧,舍身救起了31名学生,却永远失去 了7名亲人。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
韦正雄是我省在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代表,他热爱岗位、关怀他人、舍己救人、助人为乐的高尚精神品质,是构筑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全社会学习的楷模。
韦正雄的事迹在感动我们的同时,表明当今社会英雄的产生和出现,在突发性、
偶然性的背后深含着正常性和必然性。40多岁的韦正雄,工作中作为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平时里热爱本职工作,关爱贫困学生,如老黄牛一般,默默耕耘,兢兢业业;在家庭里深怀感恩之情,承担长兄如父的责任。正是这样一种素朴的、长期积累的道德情怀,才使得韦正雄在危难时刻能够自然地挺身而出,临危不惧,牺牲自我,舍己救人,把希望留给他人。
从韦正雄身上我们可以这样看到:包括由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元素共同构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直深嵌于我们的社会之中,这是产生英雄的营养土壤,也是感动四方的根本魅力之所在。
从韦正雄的事迹我们可以这样得出结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在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朴质、善良的各族劳动者的言行中,得到生动地践行。
从韦正雄的事迹我们也在提出希望和诉求: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像韦正雄那样,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敬岗爱业,无私奉献,关心家庭,关心他人,始终保持着对工作、对家庭、对他人的爱。而当需要我们取舍的时候,我们能够毫不犹豫地作出用大爱替代小爱的选择!
当韦正雄给我们的感动真正地融入社会大众的心灵深处,变成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自愿、自然的行为之时,和谐社会离我们还远吗?
大爱大勇大智慧
对自己的事迹,韦正雄很谦虚,很轻描淡写,认为救人是一件很自然的举动。“在那种场合,谁都会这样做 的。”韦正雄如是说。对亲人的不幸遇难,他很悲痛,即使是在夜晚昏暗的灯光下,也掩饰不住他眼角的润湿。“如果能让亲人们都活着,我宁愿不做英雄。”韦正雄如实说。
这是一位真心英雄,这是一位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
洪灾面前,韦正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英雄的内涵。何谓英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英雄是指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令人钦佩的人。韦正雄正是这样一个令人钦佩的英雄,他不顾自己的生死,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把31名处在死亡边缘的小学生拯救了出来。韦正雄的行为一经传播,立即感动了
望谟县、感动了
贵州省,甚至感动了中国。
绵绵五千年,无数先哲“舍生取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道与德;一百年来,无数先烈“杀身成仁”,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人民的江山;和平时代,我们同样需要用正义和良知弘扬美德、引领风气。韦正雄正是这样的代表,因为他的行为,在我们的心灵里激起了一种向善的净化,因为他的行为,激起了一种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社会久违的精神升华。向他学习,我们获得了一种勇气、一种力量、一种美德。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韦正雄是英雄,他同时也有七情六欲,他爱自己的家人、爱自
己的亲人,对亲属的遇难自责、感到内疚。英勇的行为很崇高,但英雄并不伟大得高不可攀,英雄也是一个很平凡的人,只是在危难面前,英雄和一般人的区别就在于,英雄为了道义,在面临抉择时显现出大气、深远,负重前行,从这个角度说,英雄并不难学,人人都可能成为英雄,韦正雄的行为让我们感到的不仅是可敬,而且可亲,更容易学习和作为楷模推而广之。以德治国,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韦正雄式的英雄,韦正雄的真实又让我们相信,英雄会越来越多;践行“八荣八耻”,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韦正雄式的英雄,韦正雄的真实又让我们相信,英雄并不遥远;构建“和谐贵州”,我们需要有更多的韦正雄,表现出大爱大勇大智慧。
人物评价
韦正雄,这位普通的农村教师,有谁知道事后他内心深处对逝去的亲人有多少歉疚、多少哀恸?但教师的责任使他把学生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也使他在滔滔洪水中的抉择几乎成为一种本能。当责任成为本能,教师这个职业就显得更加神圣!
人物成就
2006年,韦正雄被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2007年,被授予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