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成耀
臧成耀
臧成耀,1924年7月29日出生,是一位农业科技管理专家。他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对于普及棉花良种、建立棉花良种繁育制度,推动棉花增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臧成耀积极组织重大农业科研项目的攻关协作,加强农业科研设施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培养,从而显著提升了中国农业科研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科研水平。此外,他对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早年经历
臧成耀出生于河北省阜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擅长耕种。他的叔父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曾在照旺台村担任小学教师,对臧成耀产生了深远影响。臧成耀曾就读于县城的小学,成为村里唯一的县城学生。在他的叔父支持下,1937年考入冀中博野县四存中学。由于战争爆发,他不得不中途退学并返回家乡。同年12月,臧成耀开始担任村里的小学教师。1938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年仅14岁。随后,他参加了农民干部训练班,并在10月被任命为区青年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主任。1939年,他参与了晋察冀的群众团体干部训练班,学习相关工作。训练结束后,他留在边区青救会工作,并先后担任多个区的青救会主任。1942年,随着机构调整,他被调任为城南区的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1943年秋季,面对日军的大扫荡,他带领地方武装积极参与农业生产活动,因此获得表彰。1945年,臧成耀转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通过多年的基层工作,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很快被调至边区政府农林处工作。1948年5月,他前往平山县,在华北人民政府农业部棉产改进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臧成耀担任农业部工业原料局棉产处处长,负责推广斯字棉、岱字棉等优良品种,建立了轧花厂,并制定了棉粮比价政策,促进了全国棉花产量的大幅增长。1955年,他组织在主要棉产区使用高衣分的岱字棉取代斯字棉,再次提高了棉花产量。然而,1958年后,由于“大跃进”运动的影响,棉花良种推广工作一度陷入混乱状态。
工作经历
1958年,臧成耀被下放到河南省许昌市担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在这个时期,他成功应对了放卫星带来的挑战,确保了人民生活的稳定。1959年,他回归农业部,继续负责棉花经济作物生产的行政管理工作。1968年,臧成耀被派遣至坦桑尼亚协助建设农场。在那里,他领导专家组完成了勘测、选址和设计工作,最终建立了面积达3000公顷的姆巴拉利农场,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粮食供应状况。他还积极推动在当地建造一座小型水电站,为水稻加工作业提供了必要的电力资源,获得了坦桑尼亚政府的高度认可。1970年3月,臧成耀回国后,参与了农林部新领导班子的组建工作。同年4月15日,农林部正式成立,他先是担任办事组副组长,后来转入农业组,11月17日被任命为科学教育组组长。1973年,科学教育组改为局,臧成耀出任局长。1979年3月,他被提升为科学技术局局长。在20世纪70年代,他主要负责恢复工作,而在80年代则专注于建设。在这段时间里,他主导了一系列重要的工作,包括制定科研计划、组织协作攻关、争取条件加强科技建设、开展国际交流和培训科技人才。同时,他还开展了技术推广的组织建设,为县级技术推广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社会职务
臧成耀在社会团体中担任多项重要职务,曾任中国农学会多届常务理事、党组书记,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首届会长及现任荣誉会长,中国棉花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原名中国农学会地膜覆盖栽培研究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会长),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协会第一、二届会长,中国奶牛协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等职。
科技贡献
臧成耀自1945年开始投身农业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业务钻研和实地调研,通过自学掌握了相当于大专水平的农业知识。他在农业领域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个人生活
臧成耀心系农业科技事业,不断关注行业动态,提出宝贵意见,并坚持练习书写,记录心得体会。
逝世
臧成耀于1992年在一次会议上因情绪激动引发脑出血,不幸病倒。
参考资料
臧成耀.百科知識網.2024-09-05
中国棉花学会.智汇三农.2024-09-05
目录
概述
早年经历
工作经历
社会职务
科技贡献
个人生活
逝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