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斑鲆
牙鲆科斑鲆属动物
爪哇斑鲆(学名:Pseudorhombus javanicus),属于牙鲆科斑鲆属的鱼类,以底栖生物为食。
形态特征
爪哇斑鲆的体长椭圆形,很侧扁;尾柄长较眼径短,其高为其长2.4—2.9倍。头高大于头长,背缘在吻前半部略凹。吻长大于眼径。两眼位头左侧,位前后相似,上眼向上距背鳍基约等眼径。眼间隔窄嵴状。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后缘有窄长皮突;左鼻孔位眼间隔下缘正前方吻侧,右鼻孔位高度约等上眼中央。口前位,很斜,上颌略伸过下眼中央。两颌牙尖小,一行;右下颌牙约20—25个。鳃孔大,达侧线附近。鳃峡凹刻深。鳃耙长扁,有小刺。幽门盲囊4个。生殖孔白点状。
左侧头体前部、体边缘与腹鳍及奇鳍有小栉鳞,中部有较大圆鳞;右侧均圆鳞。两侧侧线发达,侧中位,到胸鳍后上方为圆弧状;头部有上枝及下眼下枝,颞上枝伸达第11—12背鳍条基附近。
背鳍始于吻中部稍前的右侧,稍前于右侧前鼻孔,有膜连右后鼻孔背缘;约第47鳍条最长,后端鳍条很短。臀鳍始于胸鳍基下方,形似背鳍,第一间脉棘在其前端微突出。左胸鳍尖刀状,中部7—8鳍条分枝,位稍低,第3鳍条最长。右胸鳍后端圆形,鳍条不分枝,长约等左鳍的2/3。腹鳍基短,后4鳍条分枝;左腹鳍基位较低且前,第2鳍条最长,约达第2臀鳍条基,后4鳍条分枝。尾鳍双截形,中央13鳍条分枝。
头体左侧灰褐色,侧线直线部前端有一约等于眼的黑斑,侧线上方有一纵行约7个暗色斑,侧线下方约有3个斑,另外尚有不清晰的暗斑;鳍淡黄,除胸鳍外均散有小褐点,背、臀鳍有一行暗斑。右侧体白色或微黄。
爪哇斑鲆为热带近海底层鱼,大鱼体长可达220毫米。有记录显示,一尾1954年4月19日采自北海市的雌鱼,体长170毫米卵巢已很发达,约伸达体长后5/6处,体腹缘很厚。一尾体长55.2毫米,1960年7月10日采自北部湾西部的标本,体形、体色已似成年鱼。
分布范围
爪哇斑鲆的国内分布包括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舟山群岛。国外分布范围西至印度半岛东岸,南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爪哇斑鲆的模式产地在雅加达
栖息环境
该物种栖息在热带近海底层水域。
用途
可作为食用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用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