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刀
景颇人的劳动生产工具
景颇族有这样两句谚语:“景颇山上的路是长刀砍开的,赤脚踩亮的”,“男子不会耍长刀,他就很难出远门”。
景颇刀是景颇人的劳动生产工具,是战斗武器,是景颇男子的装饰品等等,景颇人哪哪都离不开景颇刀,是景颇族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物。
基本介绍
景颇刀的简介
景颇刀一般长60厘米,上宽下窄,没有刀尖。传说,古代勤劳、善良的景颇族,过着幸福的生活。但魔王来了,无法抗抵,受害不浅。后来神仙送给他们一把刀,教会武艺,才杀死了魔王。不久,藏族知道了,来借武器。景颇族人就把刀尖掰下来送给他们。从此,藏族带的匕首是刀尖,景颇人挂的长刀是平头的。
景颇刀历来精细别致,种类亦多,长短不一。刀形有直、曲两种,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异。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几种。河刀鱼为木质,工艺精美,有龙及其他花纹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铜或银。也有细竹蔑编制的箍,鞘上系有皮带作背挎之用。
景颇刀的民族精神
在景颇人的生产生活当中,总是离不开长刀。他们砍山打猎,要用长刀;结交朋友,要赠长刀;男女恋爱,要送长刀;木脑纵歌,要舞长刀,长刀是景颇族人的劳动工具生活用具战斗武器,是景颇男子的装饰品,是景颇民族精神的象徵物。
景颇族有这样两句谚语:"景颇山上的路是长刀砍开的,赤脚踩亮的","男子不会耍长刀,他就很难出远门"。也许你不会相信,景颇人十分喜爱的长刀,却出自阿昌族人之手;阿昌人聚居的户撒坝子,就是景颇长刀的产地。
户撒与景颇刀
户撒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所属陇川县境内一个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的狭长坝子,明朝洪武年间,沐英率领明军西征时,曾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户撒屯垦,当地的阿昌族就从驻军工匠那里学到了锻制刀剑的技艺。以后代代相传,切削刀具越打越精,品种越来越多,来福寨的黑长刀、花钢刀,芒东寨的腰刀,新寨的背刀,腊姐寨的锯齿镰刀等等,均为载誉名刀。
这些刀具不仅锻炼精纯,锋利无比,柔可绕指,剁铁如泥,而且刀把刀壳也配制得十分美观,有的雕刻龙凤花鸟,有的装饰花纹图案。阿昌族刀的质量与做工深得景颇族族喜爱,加之阿昌族打的刀恰好适合景颇民族款式,以至于后来发展成为景颇族的刀具基本上由阿昌人打制。
景颇刀是景颇族人最离不开的一种物品,同时也是景颇族文化的积淀,通过景颇刀来传达族人之间的感情,来展现景颇人的智慧。
刀文化概述
景颇族是源于氐羌的游牧民族,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大的迁徙。在迁徙和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形成了骁勇善战的民族特性。其生产方式经历了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而在各种生产方式中刀都是很重要的生产工具。在民间,自古有两句谚语:“景颇族山的路是长刀砍开的,赤脚踩亮的”。“男人不会耍长刀,不能出远门;女人不会织筒裙,嫁不了人”。在景颇族创世史诗《勒包斋娃》有这样的诗句,“劈开浪速岭,用明晃晃的宝刀。”在刀耕火种时期,他们开垦土地、栽种庄稼、砍伐树木和竹子造房、制造生活用具等都是用这把刀。长期住在山林中他们与野兽搏斗,为了防身和开路用这把刀。在近代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做斗争的过程中也用这把刀。
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历史文献中找到关于景颇族用刀的记载,如:据光绪《永昌府志》载:“野人,居无屋,多者茅棚,好迁移。赤发黄睛,以树皮,毛面为衣,掩其脐下。首戴骨圈,插环颈雉毛,缠红藤,执钩刀大刃,猎捕食兽,食蛇鼠”。《镇康县志》载:“野夷老元,南区,蚌孔,稀蓝子山有二十居家,性强悍好斗。男子常佩半鞘刀子一花春袋,头养长发,挽髻,耳穿洞,好含大烟、芦子”。景颇族人宗教祭祀中的刀文化。目瑙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的祭祀天鬼的宗教祭祀活动,在目脑纵歌标志—目瑙示栋雄性木柱柱间摆放两把交叉的大刀,其中一把为雄性,一把为雌性。并把刀供奉给至高的祭坛,把刀看成是天上与太阳、月亮、星星一样的神灵,一同受人尊敬。把一雄一雌的两把大刀看做是打造天地的神物,也是景颇人捍卫家园、征服自然的宝物。另外,在其他的祭祀活动中也可以看到刀的身影,如祭祀“能尚”、“官庙”时就有年轻男子执刀挖穴、点种的仪式。
景颇族权势地位、婚丧嫁娶中的刀文化。在古代,有钱人都要拥有一把漂亮的银把长刀,以表示其地位,这时刀是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景颇族男孩娶媳送聘礼时,无论家境贫寒还是富裕,刀是少不了的,以表示男孩准备成家,可以自立门户了。女孩有了刀表示她以后可以用刀来进行耕作,并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当一个人过世进行安葬时,要有一把刀为其陪葬,以表示其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可以用刀开辟一个崭新的世界。在景颇人的日常交往中,刀也常作为人们礼尚往来的高贵礼物,表示人们的相互尊敬。
景颇族“刀舞”
“刀舞”是景颇族很有特色的男子民间舞蹈,景颇语称“恩吐拳”,载瓦支语称“闪歌”。“刀舞”是在耍刀和刀术的基础上,模仿各种生产劳作动作而形成的。“刀舞”分为单人刀舞和集体刀舞。单人刀舞是自娱自乐性的舞蹈,又可分为单刀舞和双刀舞;集体刀舞则属于宗教祭祀性舞蹈。
景颇族民间的单人刀舞,动作比较丰富,跳舞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即兴发挥,不同的地区风格也不尽相同。双刀舞,舞蹈风格与单刀舞类似,内容一般表现景颇族勇敢、勤劳、不畏艰难险阻的开拓进取精神。舞蹈特点是动作幅度大、刚劲有力,步伐灵活多变,节奏明快。因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此种舞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过去在景颇族寨子中,如果有声望的军事首领、武艺高强的勇士或本地著名的猎手去世后,就要跳“恩港斋”数名男子左手挽盾牌,右手持长刀,在死者家的院场中四处挥刀劈砍,为死者驱鬼开路,护送死者的灵魂顺利地到达“老家”。“以弯弯”是历史上景颇族出征前跳的一种舞蹈。由祭司杀牲祭神,然后一群男子左手挽盾牌,右手持长刀,做出各种进攻和防守的舞蹈动作。其目的是祈求神灵的庇护,振奋士气、鼓舞斗志。凯旋归来也要跳“以弯弯”,以感谢神灵,庆祝胜利。景颇族刀舞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仍然十分流行,分布也很广,大多数景颇男子都能弹簧刀舞,其中并不乏刀舞的高手。舞长刀有“拳嘎”“摆拳嘎”之分。“拳嘎”重于武术,步法稳健扎实,舞姿低矮,运刀砍劈有力,进退攻防均有很强的实战性。“摆拳嘎”又称为“舞刀花”,其舞步轻盈灵活,运刀轻快,多腕花,并注重表演情感,动作流畅优美,情趣欢快,甚具观赏性。据说,早先流行刀舞有“三刀舞”、“四刀舞”,最多达“十刀舞”,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早已失传。现在比较流行的刀舞”和“双刀
景颇族刀术
居住在深山的景颇族,长刀总不离身,长刀就成了景颇族的标志。刀术中因融入了许多生产劳动时的动作而使其刀术独具特色。景颇族的刀术主要有单刀术和双刀术两种。单刀术主要有三套。第一套是成一字型的三个脚步,又称为“三步砍豹”。这种刀术进可攻,退可守,具有灵敏迅猛、力足手狠的特点。第二套是五个脚步,也就是顶尖相连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两脚站在后面两点,这是互相抢着进攻的脚步点,跨出一步抢站中问点,接着再朝前跳去抢占最后两点。进攻时,砍、戳结合,撞在一起砍、戳不成时,就手一扭,扭过刀把击对方要害处。第三套是七个脚步,也就是顶尖朝顶尖、两顶尖中间还被一点隔开的两个等腰三角形。这是在进攻中能左右防守的单刀术。双刀术则有九、十一、十二、十九等几个脚步。这些是由古老的景颇族武术“十字跳”、“八字挑花”等变化而成的。
刀在景颇族社会中扮演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礼器、权力等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景颇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部征战的历史和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反映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的历史。景颇族的精神就如同那高高耸立的目瑙示栋上的两把大刀一样,永远都是那么庄严,威武。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