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花,是流行于
云南省,
贵州省的一种风味独特的美食。一般只逢节日制作,尤其是
春节,糯米花则是走亲串戚必备的一种习俗厚礼,同时也是待客的一道美食。
元江傣家的糯米花,何时何人始创今已无可考证,而自古以其独特风味受到老少欢迎,至今如是。每逢傣家喜庆
春节到来之际,当你步入好客的傣家,主人就会很热情地请你坐下,稍时便端来用精巧美观蔑盒盛满香脆可口的油炸糯米花,招待尊贵的客人。尔后不管你是否用过餐,按傣家礼俗还要摆上酒菜,请你品尝风味,临别时要热的傣家老咪陶(老妈妈),总是要按规矩包一大包糯米花送给客人,表示傣家人对客人的情意。
贵州省很多地方也有制作糯米花的习俗,也是过节和农闲时的一道美食。但发展到现在,许多相关的风俗正在慢慢地被汉化,不再像旧时的那般浓郁。
傣家人的风味食品糯米花,一般只逢节日制作,尤其是
春节,探亲访友是傣家最时兴的礼仪活动,而糯米花则是走亲串戚必备的一种习俗厚礼。节前制作已成为群众性遵循的惯例。糯米花的特点,米粒泡松连结成圆块,形色呈棕黄,油润光亮,味道香甜,酥脆适口。
糯米花制作:主料是糯米(大糯为佳),要米粒均匀纯净,无杂米杂质,其次是
白糖、
猪油或
香油,用具如子、簸箕、竹筷、碗等。节前聪明手巧的傣家妇女便专心致志而又有序地开始制作,她们先把生糯米倒进大缸里,用冷水浸泡三小时左右捞出,放入甑子里,用合适的甑盖盖上要求密封甑口,尽量使蒸气少溢散,一般蒸到90分钟便全熟了,此时立即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
糯米饭从锅里抬出倒进预先摆好的簸箕内,洒上食糖,迅速搅拌搓揉均匀,又回放入甑子内继续蒸半小时,待甑盖上水蒸气变化水珠往锅里下滴时,取掉甑盖子,把糯米饭用筷挑在碗内,一碗碗倒在已准备好的簸箕里面,再用一双光滑的筷子将一碗碗糯米饭均匀地扒开成直径lo公分小圆块,边扒边晒,尤如一行行碟盘,待晒干后,小心轻放于背箩里,用清洁布盖好保存起来,以防灰尘鼠污,制作糯米花的第一道工序就这样完成了。待到农历大年初一二两天,正值
傣族村里家家户户宰杀年猪,
猪油,主妇就接着进行糯米花的第二道工序“炸米花”了,即把糯米花饼轻轻地放入热油锅里,糯米花块颗颗饭粒霎时发泡增大,小糯米花块变成大盘式飘浮在油锅里,待色转黄,便用筷子一块块挟出来,放进簸箕内凉冷即可食用。
1. 不要放置在潮湿的地方,以免受潮,发霉变质。
2. 避免灰尘等杂物污染。
3. 通风良好,同时不要与有异味的食物一起存放。
4. 避免挤压,以免碎散掉,不美观的同时以方便存储。
1. 当做零食,炸制放凉后便可食用。
3. 可与蔬菜烹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