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水河水库也称
后水湖,位于
蒲场镇境内,距
遵义市40公里,县城27公里,交通方便快捷。后水湖是
贵州省较大的人工湖泊,湖面长7公里,最宽处0.5公里,湖面面积2000亩。湖区内洞、林、山、水、泉各具特色,碧波荡漾,山幽湖静,水鸟成群,春日杜鹃,秋日
红花槭,仿人赏心悦目,是泛舟、垂钓、避暑和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后水河水库,原名共青湖水库,位于
绥阳县蒲场镇,在绥阳县城西28公里处,处乌江二级支流(湘江支流)后水河的上游。
后水河水库附近于50年代发现了黄金洞、狮子洞、
天门洞和
龙泉洞等多处
溶洞。狮子洞长200米,口径20米,洞中多岔洞,洞上洞下还有洞,有如迷宫。天门洞和
盐井龙洞都是水洞,龙泉洞内可以荡舟漫游,坐观造型奇特的
钟乳石。此外,区内飞瀑悦耳动听;自山腰倾泻而下的天门关瀑布,形成多级瀑布;马斑岩飞泉高达40多米,冬天形成的冰瀑壮观异常。
坝址以上
流域面积92平方公里。挡水建筑物为砌石重力坝,最大坝高42.5米,采取坝顶开敞式溢流。总库容159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540万立方米。渠道总长161公里,其中总干渠长10.26公里,南、北、中干渠长78.56公里。渠系主要建筑物有
倒虹管23座长12851米,隧洞11座长3399.1米,渡槽13座长1142.1米。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0547亩,有效灌溉面积49600亩。
1958年,在坝址下游处,由于未作较细的勘测设计就进行施工,大坝为
黏土心墙坝,1959年4月筑坝3米时
地下水渗漏达23处,经分散和集中处理均未成功,于1960年4月停工。1965年5月由省水利设计院重新规划,改选现坝址坝型,进行枢纽工程及总干渠的设计,其余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由遵义地区水电局勘测设计队设计。1967年正式复工,当时河床部分曾改变坝型按连拱坝修建,高约10米,后产生裂缝又恢复为浆砌石重力坝,由
贵州省水电厅水利二处进行坝体施工及省水利设计院地勘队进行右岸及河床防渗帷幕灌浆,左坝肩未作防渗处理。渠道由县、区组织
民工施工,主要渠系建筑物由地区水电局基建队施工。1974年3月大坝完工,并开始蓄水受益。1975年发现大坝左坝肩漏水,最大漏水量达2.5立方米/秒。1976年对左岸坝基采取较彻底的深挖截流槽措施,发现坝下溶沟溶槽纵横交错,极为发育,经回填封堵及灌浆处理后,于1976年4月1日正式通水受益。该工程国家投资共2195.37万元。施工总工日为370万个,土石方开挖135万立方米。1979年进行第一次配套施工,1981年列为缓建项目。1987年列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续建配套工程,由
绥阳县政府组建工程指挥部进行施工,1997年完工。在溢流坝顶加5扇8米X3.845米平板
钢闸门,增加蓄水300万立方米。配套工程完成
土方14.2万立方米,石方4.66万立方米,砌石方3.54万立方米,混凝土3.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190.11万元,灌溉效益达到51349亩,续建配套新增19249亩,改善7899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