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铺镇位于
临洮县县北部,是临洮的北大门,
兰州市的南大门,
兰州—龙邦公路及
兰临高速公路贯穿全镇6个行政村、约17公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镇域总面积268.13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有20410人(截至2018年末),共有耕地面积46659.1亩,人均耕地2.4亩。
地理环境
全镇地表主要以
黄土山区和砂粒岩壑区组成,地势
东北地区高,西南低,
平均海拔2100 米,但山川海拔高度相差较大。境内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仅363毫米,且分布极为不均,多集中在秋季。洮惠渠及中铺电灌工程给川区5个村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
经济发展
工业方面,以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农业方面,以小麦、玉米、
阳芋种植为主,以产百合、西瓜、黑瓜籽而闻名,尤其百合种植已成为“
兰州市优质百合”的主产区之一;第三产业方面,该镇餐饮服务业较发达,有各类餐馆60多家,停车住宿场所近30家,
洗轮机近30家,为过往客商及司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各类服务。
中铺经济坚持“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特色富民”的发展方向和思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1.依托区位,交通优势逐步形成了“道口”经济。以下石家井坪出口为中心,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在井坪出口周围逐步形成了以餐饮、停车住宿为主的第三产业,为“道口”经济的发展搭建了较好的
BOBBIN。
2.依托交通、土地的优势,逐步向“工业强镇”的方向迈进。规划16平方公里的
定西市工业园区已
测绘学完成;投资1000万元的远达石油化工机械
加工厂已完成征地、工人录用,即将动工建设;投资120万元的大洋给水设备公司已试投产运营;投资780万元的金铃肉牛养殖项目已完成评审,报国家农业部待批复。
3.依托自然条件“特色富民”工程已基本形成规模。在川区形成了以瓜果瓜籽、
向日葵属套种砂地早熟
阳芋为主的间作种植模式,其亩收益在1200元以上。山区13个村已形成了1.5万亩的百合无公害种植规模,其年效益在3000万元左右,并配套建设了百合市场、保鲜气调库,形成了产、供、销产业链条。
4.依托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使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加工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有序化、生产安全化方向迈进,已完成了所有该行业的安全评估,并且使沙料拉运车辆达到近200辆,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
社会事业
全镇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6所,其中独立初中1所,九年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24所;有教职工202人,其中正式162人,代理40人;有学生3326人,其中中学生1030人,小学生2296人。有
中心卫生院1所,畜牧站1所,村卫生所24个,个体私营卫生所14个,有个体经营户114户。
行政区划
下石家村、蒋家山村、大石头村、哈拉沟村、红柳村、南家村、下铺、上铺
特色产业
中铺镇湾腰子村种植的百合以其口感鲜嫩品质优良、有机质含量丰富而受到众多消费者的亲昧,更以其独特的品质被相关部门纳入了
兰州百合原产地保护范围,一到百合上市的时间,外地客商蜂拥而至,湾腰子村的百合成为客商的抢手货,百合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中铺镇湾腰子村位于七道梁
高雄—成都公路南侧,
平均海拔2640米,耕地面积2021亩,气候相对湿凉、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环境无污染,光照充足,十分适宜无公害百合种植。这里的群众长期以来就有种植百合的传统,2000年前,湾腰子村百合种植面积已有200亩左右,品质差,产量低,每户百合均收入只有600元左右,百合的经济价值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村支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广泛的考察,选择了扩大种植规模,更换优良品种,走打造特色产业村的路子,把全村的百合作为特色产业推向市场。村支部按照当地实际情况,结当地农户有多年种植百合的历史和经验,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扩大百合种植面积,并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对农户进行种植培训和种植要求,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百合。经过几年的努力,全村无公害百合种植面积已达到1200亩,使群众的的经济收入连年提高。
在种植过程中,村党支部组织对20户贫困群众、6户贫困党员进行“一帮一”
责任制,通过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对贫困群众贫困党员进行“一帮一”措施,从资金、技术、肥料等方面具体帮的结对帮扶。通过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使周边几个村增加百合面积达到1.5万亩,平均户均百合年收入达10000元以上,使许多群众盖了新房,增添了
家用电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农村建设
下石家村位于
兰临高速公路井坪出口附近,全村共有8个社,386户,1734人,耕地面积2390.8亩。人均纯收入1792元。
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利用本村区位、土地、灌溉优势,全力以赴抓项目、调结构、组织劳务输出,并将下石家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方渠道积极带领本村群众奔小康。下石家村依托离
兰州市近的区位优势和紧靠兰临高速的交通优势,建立起“道口”经济。已投资337万元建成小康型农宅55户,投资310万元建成商业铺面、停车住宿场所3000平方米,建成
大理石加工厂一个,秸杆转化加工厂一个,埋设自来水管道5.3公里。已有18个商业铺面开始经营,“道口”经济逐步凸
显。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的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狠抓了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农宅建设、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总计完成投资91.2万元,其中:完成投资70万元的新农村农宅建设10户;投资20万元,种植西瓜500亩、
打瓜500亩、玉米制种400亩,
向日葵属套种500亩;投资0.8万元,种植
白蜡树、国槐3000株,补栽历年退耕还林300亩;投资0.4万元,整修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自来水管道5.3公里;对本村垃圾乱倒、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的“三乱”现象进行了集中整治,有效地治理了村容村貌;通过县农业局聘请专业人员对种植户进行了两期种植技术的培训,培训人数达到200人以上。
在做好以上工作同时,还充分发挥“村村通”网站建设,为全村群众播放法律法规、种养专业技术、爱国教育等专题片150多场次,使群众更快更全面了解掌握了有关政策、法规,学到了适合于当地种养方面的技术知识,加强了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为更好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