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芳教授,男,1948年生于福建
惠安县,1975年毕业于
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在上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资进修班学习,1986年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课程进修班学习。1983年任讲师,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5年晋升为教授,先后担任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导师和导师组组长。1998年创办
社会学硕士点,任导师和导师组组长。1992年6月至1998年2月先后担任政治教育系副主任、经济法律学院副院长。1998年4月和2003年3月分别当选为中共
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1998年3月起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1999年起兼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1975年,苏振芳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苏振芳在上海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师资进修班学习;1986年,苏振芳在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课程进修班学习。1983年,苏振芳任讲师;1988年,苏振芳晋升副教授;1995年,苏振芳晋升为教授,先后担任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导师和导师组组长。1998年,苏振芳创办
社会学硕士点,任导师和导师组组长。1992年6月至1998年2月,苏振芳先后担任政治教育系副主任、经济法律学院副院长。1998年4月和2003年3月,苏振芳分别当选为中共
福建师范大学委员会第四届、第五届委员。1998年3月起,苏振芳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1999年起,苏振芳兼任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有:中国社会学学会理事,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福建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福建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民政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企业文化协会副秘书长,福建省哲学学会理事,
福州市民政学会副会长。
苏振芳教授长期从事哲学、
社会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社会学原理》、《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企业文化》、《社会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创造学》等多门本科生、硕士研究生课程。1992年参加由原国家教委委托
高教社组织编写的全国高师文科教材《社会调查理论方法》的编写,执笔部分章节,并担任副主编。2000年参加由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参与的《中国社会学实用教材系列丛书》(共46种)的编写工作,担任丛书编委会委员,并独撰其中的两部书稿(共计56万字)。参加由
华东地区11所省属高等师范院校组织编写的《现代社会学》和《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教材的编写,担任主编并执笔部分章节,这两部教材多次重印,发行几万册,受到高校同行的好评。
苏振芳教授不仅在教学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在科学研究上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和主持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闽台两岸
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研究”(199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第一期)立项课题《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研究》(2001年),参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港台思想对大陆青年影响研究》(1990年)研究,主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课题《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1985年以来,还分别承担
福建省社会科学“八五”、“九五”规划课题3项,福建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6项,福建省委宣传部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研究课题8项。在《
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报》、《
中国民政》、《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等全国和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10篇文章被《
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教育文摘报》(中央教科院主办)、《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其中《略论偶然性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一文被《新华文摘》(1982年12期)全文转载。《从中国小农经济的历史演变看未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城乡双层社会结构的历史演变与乡村基层政策建设研究》分别获得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2000)和(2001)优秀论文贰等奖(已收入由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获奖论文集》)。出版了《
社会保障学》和《创新社会学》两部专著(共计55万元),主编和参与主编教材、教参26部,其中《企业文化导论》获
福建省人民政府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1992年),《社会学教程》获
江苏省人民政府社科优秀成果
三等奖(1990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和《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获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
苏振芳教授还先后被评为
福建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87年)、福建师范大学优秀教师(1989年)、校科研工作先进个人(1991年、1997年)、福建省师范教育工作优秀教师(1997年),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先进工作者(省人事厅、省委宣传部2000年颁发)、全省基层社科联先进工作者(2002年)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