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宗强是
中原地区科学院
神农架林区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站长,同时也是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生态学研究中心的主任助理和研究员。他的专业技术职务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谢宗强已经培养了20名硕士和博士,目前正在指导7名博士生和硕士生。
人物经历
学习经历
1984年9月-1988年7月,谢宗强就读于
北京林业大学,获
学士;
1993年9月-1996年7月,谢宗强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参考资料:
工作经历
1988年8月-2000年12月,谢宗强任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2001年1月,谢宗强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神农架林区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站长;
2011年1月-2015年12月,谢宗强任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参考资料:
人物简介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生于1965年1月
行政职务 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
研究方向与领域 保护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学习与工作简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承担项目
1.2001-2003,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课题:
三峡库区陆生植物物种资源试验与保护(SX2001-003),主持人。
2.2001-20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课题:濒危
植物生态学(KSCX2-SW-104-04),主持人。
3.2000-2005,国家973项目的专题:
银杉种群的生态和遗传适应性与种群复壮的有效途径(G2000046805),主持人。
4.2003-2005,
WWF(WWF)课题:
长江上游
岷山森林景观恢复 (CN0860.01-FT04),主持人。
5.2004-2005,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陆生植物观测重点站(专项) (SX2004-011),主持人。
6.2002-2007,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课题“
疏花水柏枝和
荷叶铁线蕨抢救性保护工程”(SX2002-006),主持人。
7.2006-201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2006BAC10B01),
主持人。
8.2007-2009,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课题“消落带植被重建技术与试验示范”(KZCX2-XB2-07-03)
论著论文
申国珍,谢宗强*,冯朝阳,徐文婷,郭柯,2008,
5·12汶川地震对大熊猫
栖息地的影响与恢复对策。植物生态学报, 32:1417-1425
于倩,谢宗强*,熊高明,陈志刚,杨敬元,2008,
神农架林区巴山冷杉林群落特征及其优势
种群结构。生态学报,28:1931-1941
邹莉,李庆梅,谢宗强,2008,
巴山冷杉的种实特性及其种子萌发力。
生物多样性,16:509-515
李传龙,谢宗强*,赵常明,熊高明,邹莉,2007,三峡库区磷化工厂点源污染对陆生植物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15 (5):523–532
熊高明,谢宗强*,赖江山,申国珍,赵常明,2007,
三峡水库岛屿成岛前的植被特征与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15 (5):533–541
赵常明,陈伟烈,黄汉东,田自强,陈玥,谢宗强*,2007,
三峡库区移民区和淹没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
生物多样性,15 (5):510–522
邹莉,谢宗强*,李庆梅,赵常明,李传龙,2007,
神农架林区巴山冷杉种子雨的时空格局。生物多样性,15 (5):500–509
赖江山,张谧,谢宗强*,2006,三峡库区常绿阔叶林优势
种群的结构和格局动态。生态学报,26,1073-1079
赖江山,张谧,谢宗强*,2006,三峡库区世坪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14,435-443
衣英华,樊大勇,谢宗强*,陈方清,2006,模拟淹水对枫杨和
栓皮栎光合、叶绿素荧光和水势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30:960-968
孙玉岭,李庆梅,杨敬元,谢宗强* ,2005,秦岭冷杉球果与种子的形态变异。生态学报, 25(1):176-181.
孙玉岭,李庆梅,谢宗强*,2005,濒危植物
秦岭冷杉结实特性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9(2):251-257.
张旺峰,樊大勇,谢宗强*,蒋晓晖,2005,濒危植物
银杉幼树对生长光强的季节性光合响应。
生物多样性,13(5):387-397.
张谧,熊高明,陈志刚,樊大勇,谢宗强*,2005,数字高程模型在群落内物种共存研究中的应用研究:以
神农架林区米心水青冈—
曼青冈群落的地形模型建立为例。植物生态学报,29(2):197-201.
樊大勇,张旺峰,陈志刚,谢宗强*,2005,沿林冠开度
梯度的银杉幼树对光的适应性。植物生态学报, 29(5):713-723.
邹莉,谢宗强*,
欧晓昆,2005,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大峡谷藏族神山在自然保护中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 13(1):51-57.
陈志刚,樊大勇,张旺峰,谢宗强*,2005,林隙与林下环境对
锐齿槲栎和
米心水青冈种群更新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报,29(3):354-360.
陈芳清,熊高明,谢宗强*,2005,密度对濒危物种
疏花水柏枝幼苗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生物多样性,13(4):332-338.
陈芳清,谢宗强*,熊高明,刘彦明,杨会英,2005,三峡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的回归引种和种群重建。生态学报,25(7):1811-1817.
樊大勇,谢宗强*,2004,木质部导管空穴化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植物生态学报,28(1):126-132.
张谧,熊高明,谢宗强*,2004,
三峡库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监测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3(2):168-173.
陈志刚,谢宗强*,
郑海水,2003,不同地理种源西南桦苗木的耐热性研究。生态学报,23(11):2327-2332
赖江山,李庆梅,谢宗强*,2003,濒危植物
秦岭冷杉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7(5):661-666
熊高明,谢宗强*,熊小刚,樊大勇,
葛颂,2003,
神农架林区南坡珍稀植物
独花兰的物候、繁殖及分布的群落特征。生态学报,23:173-179
张谧,熊高明,赵常明,陈志刚,谢宗强*,2003,神农架地区
米心水青冈曼青冈群落的结构与格局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7(5):603-609
谢宗强,陈志刚,樊大勇,熊高明,2003,生物入侵的危害与防治对策。应用生态学报,14(10):1795-1798
主要作品
著作专著
参考资料:
论文
参考资料:
研究工作
围绕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问题,致力于保护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研究。将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物种本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相结合,对我国特有的
松科植物
银杉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分析了该种的濒危原因,采用营养体组织培养的方式快繁银杉幼苗,并研制出银杉菌根苗培育技术体系,为银杉
种群复壮奠定坚实基础,为其它濒危松科植物的保育提供了典范;提出
长江流域稀有濒危植物呈2区+6片的分布格局,论述了其优先保护等级,验证了保护区网络的有效性,提出整合核心
栖息地及保护区网络、提高连通性是保证保护区网络有效性的关键;分析了
三峡水库生境岛屿化和库区陆生生境的破碎化进程,提出了开展岛屿生物地理学监测和研究的科学构想,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建立了水库生境岛屿化和库区生境破碎化监测网络,积累了蓄水前后库区大量的本底资料。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在生态监测和试验示范方面取得进展。通过4年的努力成功筛选了15种适宜水库消落带植被重建的植物,并研发出物种配置和生态系统恢复模式5种,扭转了三峡水库消落带不可能进行植被重建的错误观点,为全国水库消落带生态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在
三峡库区建立了390个包括消落带和移民安置区在内的陆生植物群落永久监测样地,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的三峡库区陆地生态系统监测体系,成为长期监测和评估三峡库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和健康状态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为国家对
三峡水库的管理决策和三峡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科研项目
“中国灌丛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变化和机制”,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批准号:XDA01050300)(2011-2015),主持人。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脆弱性及评价指标”,973计划项目专题(批准号:2010CB951301-6)(2010-2014),主持人。
“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子课题(批准号:2009ZX07104-003-05)(2009-2011),主持人。
“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恢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批准号:2006BAC10B01)(2006-2010),主持人。
“三峡库区陆生植物群落监测(专项)”,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项目 (批准号:SX2010-008) (2009-2010),主持人。
“长江上游
岷山森林景观恢复”,
WWF(WWF)课题(批准号:CN0860.01-FT04)(2003-2005),主持人。
人才培养
谢宗强已指导学生15名(邹莉、李传龙、常超、储立民、张想英、
罗璐、揭胜麟、周程、
刘文静、陆楠、李家湘、李兆佳、葛结林、余小林、苏磊),现指导学生8名(杨丹、王杨、张爱英、刘家琰、马明哲、张蔷、刘璐、
吴楠)。
荣誉
2009年,谢宗强获得国务院三峡办颁发的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谢宗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24-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