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埙
清代官吏
张埙(公元1640~1695年)字如,长洲县(今苏州市)人,家住苏州葑门外。从小聪明好学,“少时彬社剑峰集名最噪”,然而科举并不顺利,屡试不第,后来以“明经”(古代一种科举方式)当上了八旗官学教习(教师),负责分教镶旗子弟,“从学者多成材”。当学官结束后,参加朝廷吏部组织的试,获得候选县级官资格,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选为登封市县知县。到任之日,张埙就拜岳立誓:“不取一钱,不枉一人”,决心做位勤政廉洁的父母官。
人物生平
史籍记载
张埙,字牖如,江苏长洲人。以官学教习议叙知县。康熙帝十七年,授登封县,单骑之任。途中与登封吏同宿逆旅,吏不知也。至县三日,拜岳,誓不取一钱,不枉一人。衙前树巨石镌曰“永除私派”。设柜,民自封投,无羡折。招集流亡,督之耕种,相其土宜,课植木棉及诸果实。大修南京夫子庙,复嵩阳书院,宋四大书院之一也,延耿介为之师。导诸生以程、朱之学。自县治达郊鄙,立学舍二十一所。课童子,以时巡阅,正句读,导之以揖让进退之礼。间策蹇驴历诸郊问所苦,有小争讼,辄於阡陌间决之。西境有吕店者,俗好讼。
埙察里长张文约贤,举为乡约,俾行化导,浇风一变。里长申尔瑞负课且受杖,路拾人输税金,返之,宁受责,不利人财,埙义之,旌其门。乡民高鹏举死,妻孟年少,舅欲强嫁之,孟哭夫墓将自缢,埙适微行,问其故,给以银米劝还家而免其徭,岁时存问,俾终其节。县故多胥役,时狱讼日鲜,奸伪无所容,诸胥多自引去。其更番执事者,退则操耒为农,以在官无所得钱也。开萼岭二百里,复古轘辕路。建古贤令祠,修公墓,崇祯末为令守城抗贼死者也。在官五年,民知向方,生聚日盛,大书“官清民俗音乐”於门。耿介尝叹曰:“年来嵩、洛间,别一世界矣!”二十二年,以卓异荐,广西南宁通判。去之日,民遮道哭,立祠於四乡,肖像祀焉,榜曰“天下清官第一”。至南宁市,未几,乞归。母丧,服除,赴京师,卒。
他在登封治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登封市境内有嵩阳书院,曾是宋时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因年久失修,塌废。张埙上任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大修学堂,他出资派人修复了嵩阳书院,然后,张埙聘请耿介做老师,用程朱理学教导学生,使当地学风重振;从县城到边远地区,建立学校21所。张埙亲自编写通俗的“劝民俗语”,作为教材,“导民以孝悌,教以忠信,劝以勤俭”。他考察学生,按时巡视,校正学生的句读,用揖让进退的礼节来教导他们。张埙的教育方法深入人心,得到百姓的普遍拥护,不久,“自穷谷深山,妇人童子无不知有张公”。
中州地区的一种私派“火耗”捐税,一向很严重,老百姓苦不堪言,张埙得知后下决心要根除。他在衙门前竖碑勒石,“永除私派火耗”,并在城隍庙设立检举箱,让百姓举报。旧例,登封市的官吏经常要向老百姓征集珍禽异兽、名贵中药材,加重了百姓负担。张埙对这种“下媚上”(剥削百姓,讨好上司)的做法十分反感,明确表示“吾弗为也”。嵩山出产一种名贵的兰花,原来的官吏多让百姓采兰送人,取悦上司,劳役百姓,张埙则决不采赠。他还革除了官署行户、铁犁私税、机户征银、里役坐催、盐贾牟利、赂官增价、骡子草料、学使者供应派民等十多项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其中盐贾牟利赂官增价一项,登封百姓每年可减轻“钱百二十万”负担。
张埙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号召百姓恢复农业生产;他免除税赋,减轻百姓负担。张埙亲自率领衙吏抽空“操耒为农,开荒岭二百里,复轩辕路”。张埙为官十分勤奋,一有空暇便跑到田头,指导农民耕作,“单车巡行陇亩,闲课农桑”。康熙帝十八年(1679年)登封市发生大旱,并出现大面积的虫灾。为安抚民心,张埙“囚服锁项,自暴呼天”;撰写文章祭祀田祖,驱赶害虫;出资“悬捕虫赏格”。当年闹饥荒,张埙设厂食救难民,移粟分赈,购买麦数百,及时免费分发给穷苦百姓。空闲时间,张埙骑着毛驴到各地访贫问苦。有小的争执,就在田间解决。县西边吕店这个地方,一向好打官司。张埙审查里长张文约贤能,推荐他做乡约,使他教化引导百姓,不淳厚的民风完全改变了。
张埙认为百姓大都是善良的,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做出犯法的事来,因此他对一般民事都采取轻缓刑罚,重在以仁义劝导教化。里长申尔瑞欠税将受杖刑,路上拾到别人用来交税的税金,就归还给人家,宁愿受责备,也不拿人家的钱财获利。张埙认为他品德高尚,登门表扬他。农民高鹏举死了,他妻子孟氏年轻,公公想强行把她嫁出去。孟氏在丈夫墓前哭泣,将要自缢。张埙恰巧便装出访,问他哭的原因,了解情况后,送给她钱和米,让她回家,免除了她的徭役。每年都要慰问她,使她保全节操。县衙门里过去有很多差役,当时官司一天天减少了,奸邪欺诈的事没有容身之地,小官吏大多回家了。那些轮换执掌仪仗的,没有事情的时候,回家就拿起农具做农活,因为在官府里没有办法挣到钱。
张埙在任5年,百姓知道走正道,生活积蓄一天天多起来,就在门额上写下“官清民俗音乐”4个大字。耿介曾感叹道:“近年来嵩、洛一带仿佛变成另一个世界了!”康熙帝二十二年,张埙因为才能卓越而被推荐提拔做南宁市通判。离开的那一天,百姓拦路哭,在各处给他建祠堂。张埙当然也忘不了登封市,尽管后来辗转南北,但登封的事总是牵挂在心头。他曾几次应邀或路过登封,登封人每次都遮道迎候,“以先得供养旦夕为幸”。
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秋,张埙因病在北京去世,在京城的中州官员都到其寓舍吊唁拜祭,见其家庭清贫,“无不泣下沾襟”。登封百姓将其衣冠葬在岳庙旁,每年春秋像对待自己祖先一样祭祀,“岁岁春秋以时享,亲若祖考”;四乡各建祠堂,塑其遗像,榜为“天下第一清官”,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登封张公”。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