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坊乡隶属于
阳原县,地处阳原县东部,东与
化稍营镇接壤,西与
东城镇毗邻,南依
桑干河,北靠蟒道山,并与
天镇县、
高墙乡接壤。总耕地面积22515亩,其中水浇地14756亩,退耕还林面积7939.8亩。
109线国道、
大秦铁路、
宣大高速公路、
张石高速公路四条交通干线穿越全乡,交通条件便利。
历史沿革
1956年9月,设三马坊乡。
1958年9月,三马坊乡并入东城公社。
1961年5月,从东城公社析出,成立三马坊公社。
1984年3月,由三马坊公社改为三马坊乡。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三马坊乡位于
阳原县东部,东与
化稍营镇相依,南至
桑干河,西与
东城镇毗邻,北与
天镇县、
高墙乡接壤,距阳原县人民政府40千米,区域总面积77.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三马坊乡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海拔1475米,最低点海拔814米。
气候
三马坊乡年平均降雨量300—400毫米,生长期年平均136天。
自然资源
三马坊乡境内有自喷温泉5处,水温43.5℃。2011年,三马坊乡有耕地面积22515亩,人均2.15亩。
行政区划
1997年,三马坊乡下辖三马坊、二马坊、东辛庄、大蟒沟、东小庄、牛圈、西小庄、澡洗塘、大湾台、西窑头、东窑头11个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三马坊乡下辖三马坊、东辛庄、大蟒沟、二马坊、东小庄、牛圈、西小庄、澡洗塘、大湾台、西窑头、东窑头11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三马坊乡下辖11个行政村:三马坊村、大蟒沟村、东辛庄村、大湾台村、澡洗塘村、东窑头村、牛圈村、西小庄村、西窑头村、东小庄村、二马坊村,乡人民政府驻三马坊村。
人口
截至2011年末,三马坊乡总人口1046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7人,城镇化率3.79%;另有流动人口350人。总人口中,男性5431人,占51.89%;女性5036人,占48.11%;17岁以下2593人,占24.77%;18—35岁2187人,占20.9%;36—60岁4127人,占39.43%;61岁以上1560人,占14.9%;以
汉族为主,达10456人,占99.89%;少数民族共11人,占0.11%。2011年,三马坊乡人口出生率11.93‰,人口死亡率10.21‰,人口自然增长率1.7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6人。
2017年末,三马坊乡常住人口为8804人。
截至2018年末,三马坊乡户籍人口为10202人。
经济
综述
2010年,三马坊乡人均纯收入3048元。
2011年,三马坊乡财政总收入204.7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4元。
农业
2011年,三马坊乡农业总产值达到1.12亿元,比2010年增长37%。粮食作物以玉米、谷物为主,生产粮食3326吨,人均318
千克。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蔬菜种植面积4110亩,产量3288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0.89万头,年末存栏0.54万头;羊饲养量2.18万只,年末存栏1.47万只;家禽饲养量36万羽,出栏13.38万羽。生产肉类1599.4吨。林果种植面积10920亩,产量337吨。
工业
工业以矿业、制砖、皮毛加工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为71.3万元,比2010年增长2%。
金融
截至2011年末,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58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1576万元,比2010年增长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25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3所,在校生647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
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覆盖率均达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9.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1个。体育场地4处,1个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
医疗卫生
有卫生院1个,床位6张,医生5名。
村卫生室11个,医生21名;全年诊疗1152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048人,参合率90%。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3户,人数21人,支出7.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255户,人数1782人,支出183.4万元;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村五保分散供养73人,支出20.9万元;农村医疗救助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782人次,共支出35640元;农村临时救济50人次,支出1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5万元。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邮政投递点11个,乡村通邮率100%;固定电话用户135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30%;移动电话用户2705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5%。
交通
三马坊乡境内有
大秦铁路、
宣大高速公路、
张石高速公路、
109线国道纵横交会,全长34千米。截至2011年末,“村村通”硬化道路10条,共23000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三马坊乡古为牧场或骑兵营房,明代从东至西设置十个马坊,其地排第三,故名三马坊。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