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锡笛(Irish Whistle ),又称爱尔兰锡哨,它还被叫做便士哨(penny Whistle),锡口哨(Tin Whistle),它是锡哨笛类的一种,长度较短,音调较高,多为银白色,黑色,
黄铜色等。
爱尔兰锡笛的历史
罗伯特·印第安纳 世界上首支锡笛是在英格兰一个邻近伯里圣埃德蒙兹(Bury St.Edmunds)的名叫科尼威士顿(Coney Weston)的小村子里问世的。它的发明人罗伯特·克拉克是一个贫穷的农场劳工,会吹奏小木笛。
罗伯特为人诚实正派,有一天,农场主无端指责他干农活不够卖力,他就拒绝继续为其工作。当时,罗伯特听说有人发明了一种被称为马口铁的材料,于是他就去问自己的铁匠朋友能否帮他找点这种材料,并用这种新材料仿制木哨。在打造锡笛的过程中需要给笛嘴配制一个木质哨口,由于没有锯子,他只好用挫刀在妻子的胸衣的支架上刻出锯齿,做了一个木质哨口。这种新制的锡笛演奏效果十分出色,于是罗伯特决定创办一家公司,专门制造锡笛。
罗伯特·印第安纳听说
兰开夏郡发展创造业大有可为,于是就和儿子一起,用手推车推着自己的所有工具和材料,从科尼威士顿村步行到
曼彻斯特。沿途他们在有集市的村庄停留,支起自己的小卖摊,制造锡笛卖给村民。
他有时会遇到当海员、修铁路和运河的
爱尔兰劳工,他就把自己的锡笛卖给他们。这些爱尔兰人将锡笛带回爱尔兰,自此,这种英格兰锡笛很快就成为了爱尔兰最受欢迎的民间乐器。
罗伯特到达曼彻斯特后,在一个小屋棚内开办起自己的工厂,很快,他就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制造商。他将自己的锡笛称作“美格”,这是维多利亚时期“半便士”的别称,也正是他的锡笛售价。罗伯特挣了很多钱,他用这些钱建造了两所房子:一所是工厂,另一所是位于名为新莫斯顿(New Moston)的小村子附近的教堂。他甚至还回到科尼威士顿买下了那家农场。他不信任银行,将自己的巨额财产换成金币藏在桶内,放入地窖里。所有,他是带着一行李箱的金币去购买那家农场的。
罗伯特成为了非常富有的人,一切应归功于他制造出了为世人所喜爱的乐器。
作为
罗伯特·印第安纳制造的首支锡笛的纪念,您所演奏的锡笛被成称为“美格”。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历史重现。
“吹哨的比利”(Whistling Billy)是一位街头乐人,生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原文如此,疑有误,估计应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一边吹奏克拉克锡笛一边跳舞,一只鞋子的前端因跳双曳步舞而彻底磨穿。在演奏的间隙,比利常常在裤子上擦手,所以他的裤子上经常带有污渍。有时,为了给
爱尔兰工人们表演,他还会在他们的铁锹边锋上跳舞。他不但表演吹哨,还向路人出售锡笛,由此挣了很多钱。
“吹哨的比利”晚年在罗姆福(Romaford)集市的斯壮兄弟(Strong-brothers)的摊位前表演。无论天气如何,斯壮兄弟始终光着脖子。人们围在比利的周围听他演奏。当他觉得听众足够多时,就会停下表演,让斯壮兄弟向这些听众兜售他们的专利药物。
——文章及部分图片,来自由Andreas Joseph和Norman Dannatt编写的《锡笛初级教程》
哨笛起源于
中原地区的箫,11世纪传入
欧洲。15世纪
爱尔兰宫廷就有关于御用哨笛手的记载,哨笛有六个孔,俗称六孔箫笛,或者6孔哨笛。19世纪前页,一个叫Clarke的人在
曼彻斯特开办了一个哨笛工厂,这是第一次哨笛以作坊生产的方式出现。哨笛一般由金属制作,也有木制的,锡皮打制的哨笛称为锡哨笛,吹气口为塑料或者木片制成,这种哨笛在爱尔兰传统音乐里使用最为广泛,所以又被称作为爱尔兰哨笛。在英伦三岛上,曾经有许多街头艺人为1便士用哨笛表演一首曲子,所以哨笛也被称为便士哨笛(penny Whistle)
这种乐器音色柔美,大家应该都听过它,比如
席琳·迪翁为电影《泰坦尼克》演唱的主题歌"我心依旧"(My heart will go on)主要就是用这种乐器伴奏的。爱尔兰画眉(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也主要是使用这种乐器演奏.
名曲专辑
专辑
爱尔兰画眉1,2(Song of the Irish Whistle) - Jonnie Madden - 2005年
风中的哨笛(A Whistle On the Wind) - Jonnie Madden - 2005年
Feadoga Stain - Mary Bergin - 1979年
Cuisle - Angela_Deane - 2005年
名曲
The South Wind
Down By The Sally Gardens
The level plain(Magh seola)
My Heart Will Go On(前奏部分)
指环王I 电影原声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