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塔始建于清
咸丰九年(1859),1919年捐资重建。现塔占地面积729平方米,塔高31.5米,为圆锥楼阁式砖石结构,八面七层,塔体中空,二层以上每层设4个窗口,四周石檐高翘。塔身由大条石砌就,139级青砖台阶螺旋而上,直达塔顶。塔顶有一铁铸葫芦,坚固雄壮。青云塔下,有新田日东、日西两河汇集后形成的第一处深潭,悬崖峭壁处,有一岩洞,因产珠砂而得名“珠砂岩”。入口处,高2米,宽4米,游人可进入。每当月白风清,青云塔婆娑印月,静谧而神秘,幽雅而朦胧。月色下,河水漾起美丽的涟漪,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休闲,观赏“珠砂夜月”。清代县令沈维恒曾在珠砂岩留下诗句:“新田人向珠砂游,坐我龙嘴看水流。握手低窥千尺泻,倒吞阁影万崖秋。”
舂陵水自
阳明山南麓过
新田县城,悠悠向南流出,至城郊—里许被翰林山迎面挡住去路,于是绕山迂回而行。这山便是翰林山,山顶有塔曰青云塔,山下有石板阶梯“青云梯”直达山顶,新田县委县政府近年在此建立公园,名曰“青云公园” 。
翰林山面积不大,但地理形状颇具特色。其前坡平缓,芳草芊芊;后山陡峭,树木
玉竹。山后有深谷数条,浓荫蔽日,自山顶下望深不见底,唯有绿影重重。而山的东面,则怪石嶙峋,各呈异状,如天工又似人力。在山的北麓,有被河水冲刷成潭的珠砂岩,相传岩内盛产珠砂,每逢月圆之夜,水面浮光耀金,水底静影沉璧,月映珠岩,众壑生辉。距离岩壁不远的河中,有一由沙石汇集而成的小洲,洲上绿茵遍地,时有水鸟栖息嬉戏,别具情趣。
翰林山巅高耸一塔,直指云天,故名青云塔。“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吟诵着
李白的诗句,沿着青云梯登上青云塔基宽敞平整的回栏,凭栏回望山下县城、田野、山川、人影,特别是沿着塔内旋梯登上塔顶远眺四方,东向桂阳郴州衡岳长沙在望,西面九疑胜境如在眼前,南观武当、陶岭、骑田、大谀诸峰此起彼伏,北望花山蜿蜒若长堤。让人顿生“平步青云”、 “身登青云”之自豪感。所以有人说,登青云梯,上青云塔,会给人以吉祥之兆,励志之功,自豪之感。民间有顺口溜说:当官要提拔,请登青云塔;经商要想发,请登青云塔;事业要发达,请登青云塔;身心要健康,请登青云塔。
青云塔距县城正南面不到1里的路程。始建于清
咸丰九年(1859)面积为792平方米,塔身中空,八面七级,通高31.5米,砖石结构、整个塔呈圆锥楼阁式,湖南仅此一处。
青云塔的体形与中国众多的塔有相似之处,每层有收分,但相比
雷峰塔却有很大的改进。而且其结构也达到了十分完美的水平。两者的外观就有很大的区别,青云塔宏伟大气,雷峰塔则是充满了沧桑感。据先辈们说:“解放后的第一任县长曾用了几百米的钢绳将塔顶圈住,用了近1百人来拉都没有将塔位倒”。这足以见得它的坚固。
塔的最外环都有记载文字的石碑,塔基是用巨石所组成的而且还雕刻成了须弥座图案。塔门采用的是传统的拱卷式门,而且在门的上方还雕刻了多条龙的图案。优美的弧线和奇特的表情展示在了世人的面前。而且青云塔三个大字刻于其上。据我所知,先前是采用的彩画的特色。底层平面是正八面形,采用的都是巨大的方形石料。第二层以及以上的都是用砖筑成,而且每层都开小窗,每个窗的朝向各不相同,而且每次远观都会有不同的景色。塔内还保留了先前一些诗人的优美诗句。塔的外轮廓都有优美的曲线和喜人的石雕。诗的意境美与塔两者融为了一体。每层塔的八个角都有伸出来的部分。而且还有特殊的雕刻,到了第七层则有一个专设的佛像,佛像两侧墙前方有两个守护佛像。站在这里可以远观这秀美的山。塔四面的园林设计也特别有特色,几丛别样的弯曲的树和石碑将塔四周的环境加以点缀,风格也是别有特色的。据相关网站的报道:珠砂岩与一条秀美的新田
母亲河相融合,清风徐来,水波粼粼。特别是在月色之夜,别有风趣。这也大概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谐美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政府也对塔进行了几次大的修复,虽然取得了部分成功,但也许有许多的过失之处。诸如:用钢筋混凝土将塔顶进行密封,将塔上的古松砍掉,再是用现代化的钢铁门将塔门锁死。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保护?方圆不见塔附近的石碑一件件的消失,一件件的破碎。在2004年的修复中,将塔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改造以及对塔身也进行了一些现代化的装饰。其具体的做法就是将塔四周的碑都运走,用上的是衡阳石材厂专制的石材,将山上原来的石阶小道改造成了
大理石阶。将塔的八个面各面安上了装饰灯,给塔营造了一个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奇特的思想是否对塔的保护有好处?这还是一个问号。也许现代化的钻头伸进了巨大的石体之中,伸进了塔的身体,这无疑是一种破坏。也许我们在修复的时候还真的该考虑梁思成老师的那句话“在不破坏的前提下,修复该尽量保持原貌”。也但愿其它的古建筑不会再被现代的装饰所代替。也许家乡的古塔在流泪,古松在流泪,“历史”也在流泪。本该属于它的东西却被现代人所掠夺去,不属于它的东西却又被强行收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