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能,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明末时期,陕西延安人,因其绰号为 “闯塌天” 而在当时颇具声名。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刘国能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一同发动民变,成为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首领之一。他们的起义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各地蔓延,给明朝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崇祯十一年(1638 年),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刘国能选择向明朝朝廷投降。此后,他受左良玉节制,为明朝效力。在这一阶段,刘国能奉命征讨张献忠、罗汝才等其他农民起义军势力。他率领部队驻守勋阳,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试图维护明朝的统治秩序。
后来,随着局势的变化,李自成攻入河南。刘国能又奉命移守叶县,承担起保卫这一战略要地的重任。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他。崇祯十四年(1641 年),李自成的军队以强大的攻势攻破叶县。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刘国能最终被处决。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从农民起义军首领到明朝将领,再到最终的败亡,见证了明末那段波澜壮阔而又充满血腥与动荡的历史。
揭竿而起
早年,陕西地区遭遇大旱,土地荒芜,庄稼颗粒无收,百姓生活陷入极度困苦之中,可谓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绝境之下,刘国能怀着对生存的渴望与对不公命运的抗争,毅然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一同揭竿而起。他们振臂高呼,聚集起众多走投无路的民众,组成起义军队伍,勇敢地向腐朽的明朝统治发起挑战。他们攻州破府,以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斗志,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颇有勇名,令明朝官军闻风丧胆。
崇祯三年,刘国能率领部众毅然渡河而东,挺进山西大地。他们如同汹涌的浪潮,迅速席卷而来,攻掠畿南、河北诸地。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起义军的声势愈发壮大。他们打破了明朝官府的统治秩序,让那些长期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胆战心惊。
崇祯六年冬,刘国能率起义军攻入河南。他们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由内乡、淅川一路南犯湖广郧、襄地区。在进军途中,他们凭借着勇猛的作战风格和灵活的战术,沿途攻破数座县城。这些县城的明朝守军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势下,纷纷溃败,起义军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崇祯七年正月,刘国能带领起义军大胆入川,以雷霆之势袭陷夔州。然而,他们并未在此停留太久,而是折而向东,进入湖北郧阳境。但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明朝总督陈奇瑜的顽强阻击。在激烈的战斗中,起义军逐渐陷入困境,最终被陈奇瑜所败。刘国能无奈之下,率众退走汉南。但命运似乎并未放过他们,他们又被困于车厢峡(今陕西省平利县)。在这绝境之中,刘国能不得已选择诈降。凭借着机智的策略,他们成功逃脱困境。得脱后,刘国能等人重举义旗,再次杀入河南。他们如同复仇的火焰,在河南大地上尽情燃烧,蹂躏江北地区。面对起义军的强大攻势,明朝政府派遣军队进行讨伐。刘国能审时度势,带领部众避入商洛山中,暂避明军锋芒,等待时机再次出击。
疲于奔命
崇祯九年,刘国能与李自成、蝎子块等一众起义军首领,气势汹汹地从郧、襄之地出发,一路向兴安、汉中挺进。他们的行动如同风暴一般,迅速引起了明朝朝廷的高度警觉。总督洪承畴奉命对他们进行讨伐,然而,这些起义军行动迅速,神出鬼没,让洪承畴疲于奔命。他们时而分散,时而聚集,让明军难以捉摸其行踪和战略意图。
与此同时,刘国能又果断地南下荆、襄地区。在这里,他们与石柱宣抚使秦良玉手下的总兵秦翼明等人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秦翼明率领的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但刘国能的起义军毫不畏惧,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灵活的战术,与秦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战场上,喊杀声震天动地,刀光剑影交织在一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同年冬,刘国能与蝎子块等十七营起义军大胆进窥潼关。然而,潼关的巡抚孙传庭防守甚严,凭借着坚固的城墙和严密的防御体系,让起义军难以攻克。面对孙传庭的顽强抵抗,刘国能等人不得不退而向南挺进。他们寻找着新的战机和突破点,继续在明朝的统治区域内纵横驰骋。
到了次年,刘国能带领起义军直趋江北地区。他们的行动引起了明朝政府的极大震动,明军迅速组织数道防线对他们进行邀击。在明军的强大压力下,刘国能的起义军不得不还走黄陂。随后,他们转寇河南,在河南大地上继续展开战斗。在这里,他们与参将李春贵的军队相遇,并成功击败了李春贵。起义军的胜利让他们士气大振,他们继续前进,威胁着开封这座重要的城市。开封的明朝守军严阵以待,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归降朝廷
此时,总理熊文灿受命剿贼。熊文灿在当时颇具威名,那些贼军对他甚是忌惮。当看到他下达招降令后,贼军之中颇有一些人产生了归正之心。刘国能素来与张献忠之间存有嫌隙,他忧虑自己会被张献忠吞并。而且此前又被左良玉战败,于是在崇祯十一年正月,刘国能于随州归降朝廷。他在熊文灿面前顿首告罪,说道:“愚民深陷不义之举已然十载,全赖公洗刷我们的罪过,让我们获得新生。我愿率领全部部众加入军籍,自身隶属公之麾下,尽死力报效。” 熊文灿大喜过望,对他加以慰抚,任命他为守备之职,令其隶属于左良玉。从此,刘国能受朝廷约束,不再有二心。
不久,张献忠、罗汝才亦投降朝廷,他们皆占据城邑自守,只有刘国能听从朝廷调遣,从军征剿,屡立战功。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刘国能跟随左良玉勤王,被授予副总兵之职。同年四月,他与秦良玉会师南阳,进击李万庆,贼军溃败奔逃,纷纷投降。这年秋天,张献忠、罗汝才再次叛乱,熊文灿命刘国能率领李万庆等人共同进讨,守卫郧阳。不久之后,李自成侵扰河南,刘国能退守叶县。
起初,刘国能在参加反乱之时,与李自成、罗汝才等人结为兄弟。然而,当他归顺朝廷后,起义军首领对他极为忌恨。崇祯十四年九月,起义军以主力包围叶县,从四面全力进攻。刘国能力不能支,叶县城最终陷落,刘国能被擒。李自成仍然好言相劝:“你,是我的故人,为何不投降呢?” 刘国能此时以忠义自许,怒目圆睁,大骂道:“我当初与你同为贼寇,如今我是朝廷之臣,为何要投降贼寇!” 于是,刘国能被杀害。
消息传出后,崇祯皇帝特下诏加以勉励,追赠刘国能为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并为其建立祠堂以作纪念。刘国能以其忠义气节,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人传颂的对象。他的事迹彰显了在乱世之中,仍有人坚守忠义,不为私利所动,为了心中的信念而不惜付出生命的高尚品质。
所做贡献
参与军事征讨:征讨张献忠、罗汝才:崇祯十二年,张献忠、罗汝才再次叛乱,刘国能奉命率李万庆等人共同进讨,并驻守郧阳。他积极参与对昔日起义军战友的征讨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统治地区的稳定。
勤王与其他征战: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刘国能跟随左良玉勤王,展现出对朝廷的忠诚和担当。同年四月,他与秦良玉会师南阳,进击李万庆,取得胜利,使得贼军溃败奔逃并投降。此外,当李自成侵扰河南时,刘国能奉命移守叶县,承担起守卫要地的职责。
起到示范作用:刘国能作为曾经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投降明朝后为朝廷效力,且较为忠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农民起义军有示范效应,让明朝看到了招抚政策的可能性和潜在价值,有可能促使其他一些起义军首领考虑投降之路,尽管实际效果可能较为有限,但在当时的局势下仍有一定意义。
赏赐和待遇
熊文灿任命他为守备,后又升为副总兵。崇祯十一年正月,刘国能投降后,熊文灿先署其为守备,让他隶属左良玉。之后因刘国能在征讨农民起义军中表现出色,功劳显著,得以升任副总兵一职。刘国能在河南叶县被农民起义军俘虏后,拒绝投降并被杀。消息传出后,崇祯皇帝特诏加勉,追赠他为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明朝政府还为刘国能建立祠堂,以纪念他的忠义气节。
个人评价
前期起义反抗:
勇名远扬:早年陕西大旱,民不聊生,刘国能与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一同揭竿而起,在起义过程中,他表现出一定的勇气和军事才能,攻州破府,颇有勇名,崇祯三年率部众渡河而东,进入山西,攻掠畿南、河北诸地,崇祯六年冬攻入河南,后又入湖广郧、襄等地,还曾袭陷夔州等,在农民起义军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后期投降明朝:
忠诚不二:崇祯十一年,刘国能向明朝朝廷投降,受左良玉节制。此后,他忠心为明朝效力,与其他降而复叛的农民军首领不同,刘国能没有再反叛之心。当张献忠、罗汝才再次叛乱时,他奉命征讨;李自成攻入河南,他奉命移守叶县。即使后来在叶县被李自成俘虏,面对李自成的劝降,他仍以忠义自许,坚决拒绝投降,最终被杀。他的这种忠诚和坚定的立场得到了明朝政府的认可,崇祯皇帝特诏加勉,追赠左都督,特进荣禄大夫,建祠纪念。
维护明朝统治:刘国能投降明朝后,积极参与对农民起义军的征讨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明朝统治地区的稳定,为明朝政府打击农民起义力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例如崇祯十二年,他跟随左良玉勤王,后又与秦良玉会师南阳,进击李万庆,取得胜利,使贼军溃败奔逃并投降。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刘国能所维护的明朝统治已处于腐朽衰败、内忧外患的困境之中,其努力并不能改变明朝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而且农民起义的爆发本身是对明朝统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的一种反抗,刘国能投降明朝的行为也可以被视为对农民起义初衷的背离。但总体而言,刘国能在明末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了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和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