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尉正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官职,最早设立于秦朝,随后在汉朝继续设置。该职位最初等级为千石,但在东汉时期降为六百石。这一职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得到了延续。到了北齐时期,廷尉正隶属于大理寺,称为大理正,地位仅次于卿和少卿。唐朝时期的廷尉正,级别为从五品下,主要职责包括审议案件和制定法律条款。当大理寺的卿或少卿不在时,廷尉正将负责管理整个机构的工作。宋代初期也曾设有廷尉正一职,但后来逐渐由其他官员兼任,直到元丰年间再次正式任命两名廷尉正。
职责变迁
廷尉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地位。在明朝建文时期,廷尉正被设定为大理寺下属左右两寺的主要负责人,这与之前的廷尉正有所不同。而在辽国和金国,也有类似的官职存在。
官职演变
廷尉正的官职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在明代建文时期,廷尉正成为大理寺左右两寺的主官,这是对廷尉正职责的一次重要调整。此外,在辽国和金国的历史上,也有类似廷尉正的官职存在。
参考资料
大理正相关.guoxuemi.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