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
美国画家王泽创作的漫画
《老夫子》是一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漫画家王泽王泽为笔名创作的数格漫画作品。以虚构人物老夫子为主角,描绘了华人社会的生活底蕴和人生百态。
《老夫子》系列漫画始于1960年代,先在香港的报章杂志上发表。1962年开始在香港《明报》等杂志上开始刊载。1969年跨越海峡在台湾出版,1997年正式引进大陆。1974年王家禧移居美国继续《老夫子》漫画创作。1990年代,由“小王泽”正式接过了《老夫子》漫画的创作。至2004年出版精选、哈烧系列,每月出版两集,目前已出版至197集,仍在持续出版中,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销量最高漫画集。
《老夫子》漫画至今总销量已破亿。《老夫子》不仅是一系列充满智慧的漫画读物,还被作为漫画界的大IP开发出影视、动画等其他形式,同时,《老夫子》漫画原画还走进了收藏领域,成为备受藏家追捧的漫画艺术品。他的代言案例已遍布全球,包括中国大陆的垃圾分类和节能减碳宣传、台湾的消防局防灾宣传和小学德育教育、香港澳门地区的澳门卫生局和香港公积金计划局,以及新马地区的国家银行和教育部。连香港政府禁毒宣传、卫生总署宣传都用“老夫子”来做主角。《老夫子》漫画IP还推出过潮流跨界公仔,如OMQX豆腐人和OMQ X BE@RBRICK等。
内容情节
《老夫子》的结构主要是四格漫画,偶尔也会以六格形式呈现。在这些漫画中,角色之间往往用简洁的语言来传达情节,有时甚至完全依赖视觉元素来表达思想。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作者为每组漫画赋予了独特的标题,除了一些没有标题的情节外,绝大多数的标题都由四个字组成,类似于中国流传的成语一样,每个字都富有含义,引发了深刻的思考。《老夫子》有时情节会发生在古怪的场景,例如与神仙、ET吸血鬼相遇,甚至穿越到古代或未来世界。王泽喜以四字词语为题,常见的有:“因果报应”、“原来如此”、“意味深长”、“自食其果”、“各有所长”等,主要围绕平民身边的故事展开。漫画的内容有时会涉及贫困、盗窃、自杀、黑帮等社会问题,也会戏仿人妖、时尚服饰和摇滚音乐等流行文化。主角老夫子经常会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教训”那些长相奇特的人。
作者介绍
漫画《老夫子》的作者王泽,原名王家禧,出生于1928年,出生地点为天津市。他在1944年考入台湾辅仁大学美术系,专攻西洋画。毕业后,他在天津市文化宫从事美术工作,然后于1960年加入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乐锋报》,担任美术编辑。在1962年开始创作漫画《老夫子》时,王家禧以他儿子的名字王泽署名。实际上,王泽也参与并继承了父亲的创作,因此“王泽”既是《老夫子》的创作者,也是父子两人的合用笔名,至今仍然沿用。王家禧于2017年1月1日凌晨在美国离世,享年93岁。王泽的儿子王泽,曾任教美国费城艺术大学建筑系,现在台湾教授建筑,并成立了老夫子漫画工作室及授权公司,从事漫画、动画创作,出版与电影等多媒体事业。
角色介绍
设定介绍
人物设定
《老夫子》漫画中,老夫子是整个作品的主角。他是漫画的核心角色,几乎每个作品中都会出现,可以扮演追求女性的痴情人、寻找工作的失业者、有钱的阔老板、遇见幽灵的路人、调查案子的侦探等各种角色,因此每位读者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共鸣。
漫画中的老夫子是一个矛盾的角色,虽然是平民,但漫画中并没有强调阶级斗争,而是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他的生活。老夫子生活悠闲,热爱音乐、运动和浪漫,与朋友们组建乐队,骑自行车出行,享受生活的小情趣。他的爱情生活也充满了浪漫色彩,与陈小姐的约会和音乐表演等情节自然交织在一起,展现出多样化的生活画面。漫画中既有对底层生活的描写,又融入了生活的乐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情节。他并没有凸显劳动阶层在资本家压榨下的辛劳和悲愤,以阶级的视角为社会抱不平虽然在漫画中时有出现,但绝不是其创作的核心。相反,老夫子几乎从来没有为柴米油盐发过愁,他的生活时不时地映射出浪漫的文艺青年气息。
时代设定
《老夫子》漫画的时代背景设定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国社会,生动展现了中国社会巨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演变。通过人物的服饰、家居布置等细节描绘,再现了当时中国城市社会的生活场景,包括传统的中式家具和当时的家电产品。漫画还反映了当时流行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如新潮服装、摇滚、黑帮等,呈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议题。
场景设定
《老夫子》漫画的场景多样丰富,聚焦于中国城市的各种公共和日常场所,如街头、公园、电影院、百货公司、餐馆等。这些场景描绘生动,既满足读者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也展示了中国城市社会的面貌和演变。作者以简洁明了的线条和形象,精细展现了场景的细节和特点。例如,在描绘公园散步场景中,作者运用自然元素如树木、花卉和小桥流水,创造出宁静和和谐的公园景象,同时呈现了人物之间的活动和情感交流。在描绘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街头巷尾时,作者使用不同的视角,将城市繁忙与人物的渺小相对照,增强了漫画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
出版信息
王泽的《老夫子》系列漫画始于1960年代,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报章杂志上发表。1962年开始在香港《明报》等杂志上开始刊载。随后,在台湾、香港、东南亚、中国大陆等地相继出版单行本和套装。曾有马来文、印尼文、印度文与泰文版本的漫画。其后被改编并制作成电影、卡通、动画等,共13部作品。漫画自1964年由香港吴兴记书报社发行单行本。1969年跨越海峡在台湾出版,1997年正式引进大陆。至2004年出版精选、哈烧系列,每月出版两集,目前已出版至197集,仍在持续出版中,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销量最高漫画集。
《老夫子》漫画的早期作品主要是黑白插图,后来陆续推出了彩色版本。除了长篇漫画外,大多数作品都非常精炼,通常只有四到六个格子,早期也有八格和十二格的作品。《老夫子》也常常以四字词语为题,譬如耐人寻味、自讨苦吃、各有千秋、恶有恶报等。
漫画创作
创作背景
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社会治安和经济都趋于稳定安逸,市民有了越来越多的娱乐方式。当时,电视广播还没有建立,市民的主要娱乐便是看电影和看漫画。当时流行的是如美漫一般的“动作类”“情色类”漫画,《老夫子》的出现,无论是四格连环的形式,还是取材社会的内容,都给当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社会带来新鲜活力。《老夫子》漫画就是漫画家王泽的一生。取之不尽的素材,年轻时王家禧是运动好手,游泳、跳水、溜冰、打猎样样精通,所以漫画有许多运动、玩乐器和钓鱼、陶塑等传神画面;而在乐团担任鼓手的他,因为打鼓,练就成左、右手脚,可以同时做不同动作,日后成就了他双手同时能作画、写字的绝活。又因为生活环境的历练,造就了他敏锐的观察力,这些都呈现在他所画的漫画中。。
创作过程
王家禧1960年到香港《乐锋报》杂志任美术编辑。1962年起开始创作漫画《老夫子》,刊登在《小乐园》杂志。《老夫子》记录的是上世纪60年代之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市井生活。没有连绵复杂的长篇故事,有的是平常人日常每一天。刚抵达香港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王泽不分昼夜地投入到绘画工作中,迫切希望能够多挣一些钱来养家糊口。最初以王家禧笔名创作时,秦先生是第一位角色。 其名字“秦先生”是“蠢先生”的谐音,希望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并有一位叫林小姐的女朋友。漫画中,老夫子热烈追求陈小姐,曾多次示爱、求婚,但每次都无功而还。 原来,这位令老夫子神魂颠倒的陈小姐,在现实中是王家禧的贤内助陈玲玲。
随着《老夫子》这一角色形象受到读者的认可和热情支持,王家禧的画笔更是如骤雨般汹涌而来。他常常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自己的思考感悟,甚至与朋友们互动时获得的灵感,都化为漫画的素材,以此来反映普通人的情感波动,同时也折射出社会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漫画《老夫子》先后出现在1963年的《天天日报》及《星岛晚报》。1974年移居美国,继续《老夫子》漫画创作。
1990年代,“老王泽”王泽移民美国之时,由“小王泽”正式接过了《老夫子》漫画的创作。
等1981年,老王泽的朋友,同是漫画家的胡树儒提议王家禧把漫画改编成动画。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先生,担纲老夫子改编动画的第一部《七彩卡通老夫子》的导演。
作品影响
老夫子漫画至今总销量已达破亿,为华人漫画世界的经典。半个世纪已过,《老夫子》漫画的影响力依然还在。《老夫子》不仅是一系列充满智慧的漫画读物,还被作为漫画界的大IP开发出影视、动画等其他形式,同时,“老夫子”漫画原画还走进了收藏领域,成为备受藏家追捧的漫画艺术品。《老夫子》日益增长的信誉使他成为政府最有说服力的代言人选。他的代言案例已遍布全球,包括中国大陆的垃圾分类和节能减碳宣传、台湾的消防局防灾宣传和小学德育教育、香港澳门地区的澳门卫生局和香港公积金计划局,以及新马地区的国家银行和教育部。2008年,老夫子首次在蘇富比(Sotheby's)亮相,并成为首个拍卖的漫画作品。2012年,他还在佳士(Christie's)首次登上艺术拍卖会。2014年,老夫子再次与蘇富比合作,成功举办手稿展售,不仅全部售出,还与草间彌生、安迪.沃荷等大师并列成为蘇富比年度重要艺术展的一部分。此外,《老夫子》漫画IP还推出过潮流跨界公仔,如OMQX豆腐人和OMQ X BE@RBRICK。还与MEN’S Uno合作,演绎了LV、Prada、Givenchy、Gucci等一线品牌。与多位艺术家合作,包括Gary Basemen、Phunk、COLASA和Dorophy等。
作品评价
《老夫子》漫画至今出版超过50年,前20年的作品大多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当时社会生活面貌为题材,围绕香港人的生活习惯、时代社会潮流,包括衣、食、住、行、工作事业与愿景等话题;对社会上各类型人物角色造型、表情、肢体表演等描绘得生动有趣,对白简洁,幽默讨喜;后30年的作品则迈入大众化的幽默,并见证了香港社会发展与华人生活底蕴。(《世界知识画报》评)
老夫子的性格在香港市民的身上增加了乐观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抱着开放的态度迎接变化抱着豁达幽默的心态接受不可回避的挫折,最重要的是老夫子乐观地相信未来的美好。老夫子提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平民阶层的精神境界勾画出勤劳乐观、开放进步的香港市民新的形象。(《一个角色的诞生——“老夫子”的跨媒介创作史》评)
谢谢老夫子在我年少时代,在想象力和喜感方面给了我许多滋养。(导演 李安评)
相关作品
影视改编
参考资料来源:
周边文化
香港苏富比拍卖行曾举办过老夫子手稿展。与众多大牌娱乐明星的跨界设计;与体育明星姚明合作,力挺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政府、公益机构让《老夫子》作为代言人;《老夫子》本身所塑造起来的“品牌”与品牌跨界合作也是丰富多元:与BE@RBRICK的联名合作。老夫子主题餐厅在香港弥敦道开业。
争议事件
海内外读者都知道《老夫子》的作者叫王泽,却不知其“始创者”是中华民国天津的漫画家朋弟(1907年至1983年),笔名“朋弟”。发现《老夫子》的创作者原来是天津籍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朋友朋弟。1996年,冯骥才从埃及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在书摊上偶然发现一本名为《老夫子》的漫画连环册。当他看到漫画作者署名为“王泽”时,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在儿时经常在天津看到《新天津画报》上连载的《老夫子》,而漫画的作者正是朋弟。不过,现在却出现了一个名叫“王泽”的作者,这让他感到疑惑。
令人巧合的是,第二年,冯骥才在天津市的一个画展上偶遇了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漫画家王泽。在交谈中,他得知王泽曾在天津居住了30多年,还曾担任过天津文化宫的美术干部,然后移居香港。冯骥才问他是否认识朋弟,王泽回答:“认识,认识,很熟。”然后话题就转移到了其他方面,以免让对方感到尴尬。事后,冯骥才在仔细分析王泽所作《老夫子》中的人物造型和性格设计后断定:王泽确实搬用了朋弟“老夫子”和“老白薯”的漫画人物造型和性格。对一直使用朋弟“老夫子”和“老白薯”造型及性格而继续创作《老夫子》之事,父子俩(笔名“王泽”的王家禧和长子王泽)半个世纪里从未发声。
参考资料
王家禧:“我的一生就像漫画”.中国作家网.2023-11-16
老夫子.央视网.2023-11-16
伴随我们记忆的“老夫子”.海南日报.2023-12-05
王家禧:“我的一生就像漫画”.中国作家网.2023-12-06
Author Archive.老夫子官网.2023-12-06
omqhomepage.老夫子官网.2023-12-06
老夫子四字真言\轻羽.大公网.2023-12-06
Latest Comics.老夫子.2024-05-17
十三明星配音《老夫子》.洛阳日报.2023-11-17
耐人寻味的老夫子(一).知乎专栏.2023-11-16
老夫子三救傻仔明 (1966).豆瓣电影.2023-11-17
老夫子 (1976).豆瓣电影.2023-11-17
老夫子 (1981).豆瓣电影.2023-11-17
山T老夫子 (1983).豆瓣电影.2023-11-17
老夫子2001 (2001).豆瓣电影.2023-11-17
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 (2011).豆瓣电影.2023-12-01
老夫子之魔界梦战记 (2006).豆瓣电影.2024-03-11
目录
概述
内容情节
作者介绍
角色介绍
设定介绍
人物设定
时代设定
场景设定
出版信息
漫画创作
创作背景
创作过程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相关作品
影视改编
周边文化
争议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