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曼寺(Wat Chiang man),又称“昌挽寺”,清曼寺位于
清迈老城墙内拉差伯吉内路,这是清迈最古老的寺庙。
清曼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公元1296年
清迈建立后,在芒莱王的命令下建造的第一座寺庙。公元1296年寺庙建成时,有两座兰纳风格的庙宇建筑,大寺庙在1920年大规模重修,小寺庙仍有古朴的兰纳风格。这座庙宇原来是
清迈府国王起居住宿的官殿,庙宇于1993年重修。
2024年1月14日下午,两位
欧洲游客在清迈府清曼寺古佛塔附近的草坪上晒日光浴,市民发现后告诉了寺庙僧人,僧人回复称会让保安把这两位外国游客请出去。然而并没有行动,于是市民向媒体举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介入处理,通知佛寺或是张贴标志提醒游客,不要影响到这座古老佛寺的形象。等该市民再次回到清曼寺时,两位欧洲游客已经离开了。
自然地理
清曼寺位于
清迈老城墙内拉差伯吉内路,这是清迈最古老的寺庙。
历史沿革
清曼寺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遗迹,是公元1296年
清迈建立后,在芒莱王的命令下建造的第一座寺庙。公元1296年寺庙建成时,有两座兰纳风格的庙宇建筑,大寺庙在1920年大规模重修,小寺庙仍有古朴的兰纳风格。这座庙宇原来是
清迈府国王起居住宿的官殿,庙宇于1993年重修。
重要景点
清曼寺藏有贝叶经、桑皮纸手稿和碑文。有贝叶经1835份、桑皮纸手稿33份、碑文4份。它们中的许多已经被研究、音译和翻译,但大多数信息只有在学术界才能获得和使用。多是佛教教义和仪式的内容,但也有一些是历史、传说、法律、星象、巫术、天文、语言学、诗歌、地方仪式和民间药方、地方智慧等知识的内容。此外,还有一些后记和附加段并不是作者打算作为经文的主要内容,但是它们提供了关于他们写作时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状况的有趣信息。《清曼寺庙名录》,写于公元1874年,其中包括
清迈城墙内的98座寺庙和城墙外的61座寺庙。它包括了当时寺庙的数量和名称。
碑铭
清迈清曼寺内的碑铭记载了芒莱王修建清迈城时,邀请坤兰甘亨和昂勐王前去商讨建城事宜。这就是“泰族三领袖会晤”。
佛像
一座是1800年前塑造的“水晶佛像”,还有一座是2500年前塑造的大理石佛像。
宝塔
寺中的宝塔,是由一列状如大象的拱壁所支撑,其中供奉着一座小型古老的白玉佛像。
寺庙
小寺庙中供奉着两尊价值非凡的珍贵佛像(PhraSila和Phra Sea Tang Khamani),是
小乘佛教中的雨神,自公元8世纪从
斯里兰卡请回后,便一直被供奉在清曼寺。每年4月1日寺庙都会举行庆典活动,请出两尊佛像环城游行。
佛殿
佛殿里有近代画风的佛教壁画,画风平常,色彩鲜艳;大寺庙前由15座石象驮起的方形佛塔,经由不知道多少年的风雨侵扰,原本的白象变得灰黑,气势仍庄重震慑。
相关文化
庆典活动
孟莱王信奉雨神,并相信雨神的魔力会帮助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论远行还是出征都随身带着小水晶佛像。每年4月1日寺庙都会举行庆典活动,请出两尊佛像环城游行。
其他看点
《沙门果经》写于公元1870年,参考了清迈僧伽委员会对僧侣和初学者的规定和限制的两个版本(公元1868年和1870年)。它规定,居住在此区域主要寺院的僧侣被命令抄写《沙门那卡塔》,并将抄写本送到下属寺庙。这份文件提供了统治
清迈的年长僧侣的名单,清迈僧伽委员会统治的寺庙,以及从它被写的时候起僧侣和新手的职责和规则。
《芒莱法典》,制于公元1874年,包含了古老的法律和教义,声称是芒莱王所制定的律法。它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人民所适用的法律和惩罚,以及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角色。
清曼寺石碑的音译,写于公元1874年,包含了
清迈建成时的石碑的音译,用酸角文写的。清曼寺的方丈将文本音译成泰语,告知清迈的统治者维查亚依王,清曼寺的戒堂正在建设中。
重要事件
2024年1月14日下午,有市民发现两位
欧洲游客身穿背心和短裤在
清迈府清曼寺古佛塔附近的草坪上晒日光浴,随后将此事告诉了寺庙僧人,僧人回复称会让保安把这两位外国游客请出去,却没有行动,两名女子依然躺在那里晒日光浴。市民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向媒体举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介入处理,通知佛寺或是张贴标志提醒游客,不要影响到这座古老佛寺的形象,加上这里每天都会有很多国内外游客入寺参观,这是对泰国人民的不尊重。等该市民再次回到清曼寺时,两位欧洲游客已经离开了。
佛寺副住持针对上述事件指出,两名女游客晒日光浴发生的时间很短,他一知道后就立即让僧人去提醒。他承认有时检查不够仔细,因为整座佛寺只有7名僧人,因此希望善信能够帮忙监督。副住持还说,游客衣着不当进佛寺的现象较为常见,不过佛寺本身准备有筒裙等提供给衣着不得体的游客,很多时候外国人会穿着
短裤,甚至是泰国人都会,所以需要经常提醒。希望那些有损佛寺声誉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同时希望那些进入佛寺拍照还是出于某种个人利益的游客,还有司机和导游等,能够相互监督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