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猴类 (anaptomorphimae)是主要的绝灭
眼镜猴类型。生存的时代为早一晚
始新世。分布在美洲的西北部和西欧。有不很特化的
臼齿,最后上、下臼齿有高和呈球状的主尖,北美早始新世的teronius是了解最多的悬猴类,
头骨上显示出有较大的大脑半球,位置靠近的大眼眶,短的鼻和膨大的听泡。
从耳区鼓室的结构来看,早第三纪的
眼镜猴类不仅包括特化的类型和现生眼镜猴的祖先类型,而且也有发展到高等
灵长目的类型。
如产自
法国始新统的尼古鲁猴(
尼古鲁猴),其形态特征远远超出了
狐猴科阶段而接近于猿类,但它不是猿猴的直接祖先。中国晚始新统的黄河猴(hoanghonius)发现于
山西省的垣曲盆地。
1953年又增加了两个下颌骨。有些学者认为1930年的材料应置于
兔猴类。
灵长目是
哺乳纲的1目。灵长类为杂食性,具五指型四肢和灵活的手指,手指前端具指甲而无爪或蹄。
眼增大,双眼前视,脑较发达。牙齿也不特化,
臼齿方形,上、下臼齿均呈四尖型,齿式为2、1、3、3或2、1、2、3。
灵长目不是高度特化的哺乳动物,保留着较多一般性的真兽类的特征。灵长类与
食虫类有很多近似之处,尤其是早期的和较低等的种类。
灵长目最引人注意之处是人类自己在生物学分类系统中也被置于灵长目中。因此,灵长目的化石对研究人类起源将有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灵长目动物的树栖习性,使其化石较少,更增加了少量灵长类化石的身价。至于人类化石由于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起源及人种的起源等敏感问题,就更为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