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战争
巴拉圭与三国同盟的战争
巴拉圭战争(别名:三国同盟战争),是1864年至1870年间,巴拉圭与三国同盟(巴西帝国、阿根廷乌拉圭)之间为争夺领土及河流通行权而发生的大规模战争。
巴拉圭战争的起因为乌拉圭国内的政变,阿根廷和巴西支持的乌拉圭红党颠覆了巴拉圭支持的乌拉圭白党。巴拉圭对巴西宣战并攻入巴西境内后,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组成三国同盟联军,共同反对巴拉圭。战争初期,巴拉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双方实力悬殊,巴拉圭很快转入被迫防守,三国的联军攻入巴拉圭境内。1866年,双方在图尤蒂展开了一场激战后,战争陷入僵局。1868年,双方在乌迈塔要塞展开激战,外援断绝的弗朗西斯柯·洛佩斯被迫突围。1869年,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陷落。1870年3月1日,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在塞罗科拉战役中战败被杀,至此,巴拉圭战争全部结束。
巴拉圭战争是南美洲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使巴拉圭损失了近60%的人口,丧失了154000平方千米的土地,约占其领土总面积的40%,巴拉圭河也被迫开放。同时,巴拉圭还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额赔款。另外,三国同盟方面也损失了近10万人。
战争背景
地缘政治
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巴拉圭、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归属于拉普拉塔总督区管辖,与此同时,巴西在地理位置上与该地区相邻,并且在经济方面和这片区域有着诸多紧密联系。拉普拉塔地区处在南美洲大陆南部的中心位置,有着“南美洲的中心”之称。
拉丁美洲独立后,西班牙殖民体系瓦解,拉丁美洲各国之间边界纷争开始频繁出现。阿根廷和巴西都对巴拉圭的领土抱有觊觎之意,阿根廷一心想要确立对阿根廷内地省份以及此前由总督治理的查尔卡斯、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地区的统治权,所以在巴拉圭于1811年宣布独立后,阿根廷始终不肯在外交方面给予其承认。而巴西则对巴拉圭北部盛产耶巴马黛茶的那部分领土存在索求想法。
南美洲的拉普拉塔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巴西与阿根廷两国相互争霸的舞台,从地缘政治角度来讲,巴拉圭扮演着缓冲国的角色,也可以说巴拉圭在南美洲外交格局中处于“十字路口”的关键位置,以上种种情况都为之后巴拉圭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领土争端
巴拉圭与阿根廷之间的领土争端能追溯至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当时,西班牙在南美洲南部的统治中心涵盖布宜诺斯艾利斯以及亚松森(巴拉圭首府),不过后续发展重心逐渐偏向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这一变化致使亚松森的商人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商人形成对立关系。
1810年5月,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白人宣布独立,并要求原属拉普拉塔总督区的各省加入,然而巴拉圭拒绝了这一要求。为迫使巴拉圭接受,布宜诺斯艾利斯派遣贝尔格兰诺将军率军对巴拉圭发起进攻,但最终被巴拉圭人成功击退。随后,巴拉圭于1811年宣布独立。但阿根廷对新独立的巴拉圭政权一直心怀仇视,甚至还封锁了巴拉圭的出海口普拉塔河
在巴拉圭与巴西方面,同样存在着领土争端。巴西的马托格罗索省有着丰富的耶巴马黛茶资源,与之相邻的巴拉圭北部地区亦是马黛茶的盛产之地,巴西长期对巴拉圭北部的马黛茶产区存在领土方面的要求,并且多次向巴拉圭政府施加压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及六十年代初,巴西就曾数次利用以往的边界纠纷对巴拉圭发起侵犯行为,企图以此扩大自身领土范围。到了1864年,巴西再次侵入乌拉圭,使得巴拉圭面临与大西洋沿岸完全隔绝的严峻威胁。
国际背景
巴拉圭战争爆发前,拉普拉塔地区的地缘政治本就错综复杂,而英国的介入使得这一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棘手。1807年,英国企图用武力方式占领拉普拉塔地区,但失败了。之后,英国获得了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国通商的权利。然而英国在该地区推行的自由经济体制在巴拉圭遭到了阻力,因为巴拉圭自独立之后便一直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当时南北战争爆发,英国的棉花进口量大减,英国想从巴拉圭的棉花产区获得补给,但巴拉圭对此并不感兴趣。此外英国还希望外国船只可以在普拉塔河及巴拉圭河上自由航行,但这一要求也被巴拉圭拒绝了。
个人因素
1840年弗朗西亚总统离世后,老洛佩斯接任巴拉圭总统之位。老洛佩斯积极致力于与外界构建关系,努力打破巴拉圭在外交以及经济方面的封闭状态。在阻碍巴拉圭统一的罗萨斯政府垮台后,老洛佩斯政权获得了阿根廷的认可,阿根廷的巴拉那政府也开放了与巴拉圭的贸易往来。老洛佩斯还与英国法国、美国等诸多国家建立起外交联系,至此,巴拉圭长期的封闭状态宣告结束,经济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尽管农业(特别是烟草、巴拉圭冬青等出口农产品的生产)依旧是巴拉圭主要的经济活动,但老洛佩斯对工业发展极为重视,其主要成就之一便是建立了拉丁美洲地区最具现代化特征的企业——铸铁厂。同时,他也着重对交通运输条件加以改善,积极兴建道路与运河、生产商船、修筑短途铁路等。
1848年,老洛佩斯把生产巴拉圭茶和其他经济作物的林地以及众多耕地收归国有,使得巴拉圭茶及其他产品的出口逐渐被政府所垄断,国营农场的数量增加至64个。老洛佩斯还十分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截至他逝世时,巴拉圭已拥有435所初等学校,招收的学生达25000位,有文化的人口比例在拉美各国中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凭借自身的地位,老洛佩斯将许多土地和企业的所有权划归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子女、亲戚和部下名下,由此催生出了受到国家支持与保护的资产阶级。不过,私有地产的规模依然较小,私有农场仍受农场主掌控。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相比,劳役和债务奴役现象大为减少,1842年的《解放法》废除了奴隶制,巴拉圭的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土著人和混血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1862年,老洛佩斯逝世,彼时的巴拉圭已然成为拉美地区最为先进且繁荣的国家之一。随后,老洛佩斯之子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继位。在此之前,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就已担任巴拉圭军队的总司令和国防部长,他从欧洲购置了包含机关枪加农炮在内的大量新式武器,促使巴拉圭军队成为拉丁美洲地区最现代化的部队。1864年,巴西出兵协助乌拉圭红党颠覆了巴拉圭支持的白党政府,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无法容忍巴西破坏乌拉圭权力平衡的这一行为,并且担心巴西会限制巴拉圭通往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港口,进而让巴拉圭的对外贸易完全受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摆布。然而,巴西政府对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的抗议置若罔闻,双方矛盾不断激化。
战争过程
战争开始
1864年,在阿根廷和巴西的支持下,乌拉圭国内发生政变,乌拉圭红党领袖维南西奥·弗洛雷斯颠覆了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支持的乌拉圭白党总统贝纳多·贝罗。接着,巴西开始介入乌拉圭战争,并与阿根廷联盟。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判断巴西很快也将对巴拉圭炮制乌拉圭模式,推翻他的统治,凭借着留学法国后引进的一批先进军事武器,他自视巴拉圭为南美第一军事强国,认为其完全有能力左右乌拉圭的政局,甚至将之直接吞并,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同年11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对巴西宣战,巴拉圭战争由此开始。
三国结盟
1864年12月,巴拉圭军队攻人巴西境内。1865年1月,巴拉圭军队占领巴西马托格罗索省南部地区,2月,乌拉圭红党军队开进首都蒙得维的亚,建立以弗洛雷斯为首的新政府,并追随巴西对巴拉圭作战。同年4月13日,阿根廷政府以巴拉圭军队未经允许擅自通过阿根廷领土进攻巴西为由,对巴拉圭宣战。5月1日,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布宜诺斯艾利斯秘密签订共同反对巴拉圭的三国同盟条约,并组成了三国同盟联军。阿根廷总统巴托洛梅·米特雷将军任联军总司令,巴西海军中将塔曼达雷任海军总司令。英国也积极支持三国同盟反对巴拉圭的战争。
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没有想到,这场因乌拉圭政变引发的战争会发展成南美洲大陆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当时巴拉圭仅有8000余名正规军,面对兵力数倍于己的三国同盟,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准备不足,原本期望趁乌拉圭内战牵制巴西主力之机速战速决。从战争初始,双方在自然资源、领土面积和武器装备制造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实力就差距巨大,盟国占据明显优势。巴西人口达1000万、阿根廷150万、乌拉圭25-30万,而巴拉圭仅有30-40万。在军事力量方面,至少在战争初期,巴拉圭并不差。其常备军人数在28000-57000之间,另有20000-28000人的后备役军人,战争期间,巴拉圭陆军人数达到50000人,实际上已近乎全民皆兵。
海军决战
面对三国同盟的势力,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寄希望于趁乌拉圭内战拖住巴西主力之机,像拿破仑·波拿巴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远征欧洲那样入侵巴西,但这并非长久之计。渐渐地,乌拉圭内战局势对巴西支持的新政府有利。为解乌拉圭之危,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决定先控制流入阿根廷和巴西的河流,以便顺流而下突袭两国后方。而赢得此战的关键是夺取巴西在该流域控制的重要港口,于是,弗朗西斯柯·洛佩斯计划展开一场海战与巴西一决生死,不过这是个巨大冒险,他并无十足把握。巴西拥有三十三艘蒸汽轮船和十二艘远洋战舰,巴拉圭仅有两艘炮舰和十五艘较小轮船,战略装备相差甚远。但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知道巴西海军通常在沿岸海域巡逻固守,若无特殊情况不会进入内陆河流,且内陆河流水深不够,不利于蒸汽轮船(靠螺旋桨在深水区域正常工作)航行。此外,为保险起见,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决定在河流低潮时突袭,此时河水浅,不利于巴西调动大型战舰。分析完战况后,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召集所有战舰,并加上六艘驳船(驳船上安置数门大炮),准备沿巴拉圭河攻入巴西。
1865年6月11日上午9点,巴拉圭海军向巴西开炮袭击。巴拉圭小巧的战舰在狭窄的巴拉圭河河道曲折航行,躲避巴西海军大轮船的炮击。但随着战争推进,巴西海军军舰逐渐赶上巴拉圭战舰,开始猛烈反击、一路炮轰,巴拉圭损失惨重。其中一艘战船被击落沉入河床泥泞处,一艘蒸汽战舰锅炉被炮弹击中摧毁,还有一艘战船被巴西军舰撞沉。这场恶战仅持续四个小时就结束了。此次三国同盟动用十六艘先进钢铁炮舰和七十多艘木质战舰对付巴拉圭木质军舰,在普拉塔河乌拉圭河汇合处的湖泊里,这场美洲最大的海军会战以巴拉圭几乎全军覆没告终,巴拉圭战舰总司令身负重伤,数小时后死亡。巴西大获全胜,封锁了巴拉圭河要道,禁止船只驶入巴拉圭境内,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无法再通过水道进出巴拉圭,被彻底包围在拉丁美洲中部大陆。
盟军反攻
1865年9月,巴拉圭被迫转入防御。1866年4月,盟军攻入巴拉圭,并在巴拉那河与巴拉圭河交汇处的图尤蒂扎营。次月,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在此发起一系列反击,以两万多巴拉圭部队攻击三万多联军,在巴拉那河畔,双方阵亡人数至少都达到一万八千人以上,这场战斗成为南美乃至美洲大陆上最惨烈的战斗。最终,盟军赢得该场战役的胜利,而图尤蒂之战也成为巴拉圭战争的转折点。
1866年9月1日至3日,盟军攻打并占领了位于巴拉那——巴拉圭河汇流处与乌迈塔之间河流中途的库鲁苏炮台。此次战役致使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再度遭受重大损失,随后他被迫退缩至接近主要工事的库鲁派蒂处,并向盟军提出进行停战谈判的请求。双方于9月12日展开谈判,不过,由于盟军方面坚持要求弗朗西斯柯·洛佩斯离开巴拉圭,这场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1867年,巴西和阿根廷持续补充兵员,兵力规模达到4.8万人,并且组建起一支骑兵部队,同时配备了充足的武器以及军需品。
1867年7月,盟军重新进行组织,进而向通往巴拉圭河亚松森黄河堡垒乌迈塔发起进攻。乌迈塔之战在巴拉圭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乌迈塔位于巴拉圭西南部巴拉圭河左岸,距离巴拉圭河与普拉塔河汇流处不远,是进入巴拉圭的必经之地。早在19世纪50年代,弗朗西亚就在此地建立起坚固的要塞,要塞配备了380多门大炮,并且周围设有堑壕,它是巴拉圭军队维持前后方联络以及守卫亚松森的关键要地。同12月27日,主要由巴西人组成的盟军在马基斯・德・卡希亚斯的指挥下突破了乌迈塔防线。从此,巴拉圭军队丧失了整体作战能力,陷入彻底溃败的境地。
战争结束
1869年1月,盟军占领亚松森。逃出亚松森的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在亚松森东面的科迪耶拉重新组织军队,多次成功地对盟军发动袭击。1869年8月16日,索拉诺在亚松森东北部遭遇战败,此后,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与其爱尔兰伴侣林奇夫人继续在东北部坚持战斗。1870年3月1日,弗朗西斯柯·洛佩斯在塞罗科拉战役中战败被杀,至此,巴拉圭战争全部结束。
战争影响
对巴拉圭的影响
巴拉圭战争使巴拉圭丧失了154000平方千米的土地,约占其领土总面积的40%,巴拉圭河也向所有国家开放。同时,巴拉圭还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额赔款。美国乔治大学的托马斯教授根据1870-187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出,战后巴拉圭仅150000-160000人存活下来,其中男性人口仅有28000人,使得战后巴拉圭的男女比例为1:4(在战争破坏更为严重的地区这一比例甚至高达1:20)。这样的性别失调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私生子,孤儿的数量大增。最终巴拉圭政府只能允许实施一夫多妻制,一来规范民众的婚姻状态,二来是增加全国的人口数量。此外,随战争而来的还有霍乱黄热病等疾病,也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
在政治上,战后巴西对巴拉圭进行了长达7年的占领,并培植了一个亲巴西的傀儡政府。巴拉圭的政局在战后一直不稳,考迪罗独裁统治比战前更胜,武力成为了获得政权的唯一方式。另外,巴拉圭战争还促进了巴拉圭的民族主义的形成,巴拉圭人在经过了巴拉圭战争之后,民族意识更为强烈,这种民族意识也激发了巴拉圭人在1932-1935年的查科战争中又能全民参战。
对同盟三国的影响
由于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对战争所投入的人力及资源有别,此外,在参战时三国的政治经济学情况也大不相同,因此巴拉圭战争对三国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
对巴西的影响
在这场战争中,巴西承担的任务最为繁重,付出的代价也最大。巴西参战的士兵人数多达150000人,死亡人数更是高达71000人。同时,战争期间巴西支付的费用在参战各国中是最高的,战后,巴西经济陷入了长期的赤字状态。从对巴西政治的影响来看,巴拉圭战争使得巴西国内新兴的政党——共和党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共和党人大多来自巴西陆军。由此,军队势力在巴西政坛中的影响力得到提升,军人在巴西政治中的话语权也相应提高了。另外,在巴拉圭战争期间,巴西政府采取了一项举措,即释放一批黑人奴隶,使其成为自由人,不过前提是他们必须参军。黑人在参军后逐渐有了社会主义意识,进而开始通过更为合法的手段来反对奴隶制,这一系列情况最终促成了1871年“胎儿自由法”的颁布。而且,军人参政以及黑奴的反抗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巴西君主政体造成了冲击,最终致使巴西君主政体走向瓦解。
对阿根廷的影响
巴拉圭战争使得阿根廷的国库开支剧增,国内物价疯长,阿根廷在对巴拉圭的战争中所消耗的士兵和金钱相当于整个反西班牙的独立战争中所消耗的十倍。战争的后果则是阿根廷在经济上更加依赖英国了。在政治方面,阿根廷自独立之后,国内斗争激烈。各省联合形成的联邦派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人之间的权利之争一直未从间断,甚至几次阿根廷都有被分裂的危险。巴拉圭战争的爆发有力地转移了阿根廷国内的矛盾,联邦派份子转而支持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同巴拉圭作战,战争有效的阻止了阿根廷的分裂,而巴拉圭战争的胜利使得阿根廷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统一。
对乌拉圭的影响
巴拉圭战争中,乌拉圭仅派出了一支5000人的军队,而且在战争快要接近尾声之时便将军队从巴拉圭撤回了,战后也没有参加谈判。但巴拉圭战争对乌拉圭的政治仍有一定的影响,战争转移了巴西及阿根廷在乌拉圭争霸的注意力,将巴西与阿根廷的侵略意图转移到了巴拉圭身上。因此,乌拉圭实际上是利用了巴拉圭战争这个机会来维护了自身领土与主权的完整。另外,巴拉圭战争之后,虽然乌拉圭红党在政治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地位,但是白党一直没有放弃与红党的斗争。战后红白两党在政治上的斗争持续了下去。红白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已经建立。
目录
概述
战争背景
地缘政治
领土争端
国际背景
个人因素
战争过程
战争开始
三国结盟
海军决战
盟军反攻
战争结束
战争影响
对巴拉圭的影响
对同盟三国的影响
对巴西的影响
对阿根廷的影响
对乌拉圭的影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