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亚
赣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李振亚(1912~ )利辛县人。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赣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赣南画院荣誉院士,赣州市老年书画协会顾问。
他的“李氏圆体”、“左右开弓”、“左手反书”堪称一绝。
人物经历
抗日战争时期,李振亚投笔从戎,随赵君迈率领的税军总团第一团驻上海市,编入陆军44师235团。因为写得一手好字,当了书记官。后来,赵君迈出任湖南省衡阳市市长,李振亚也随即在衡阳市政府兵役科当差。
后来,他先后调到赣州市第一中学、赣州五中从事语文教学。
此外,在30年教学中曾为大、中、专、院校培养不少书法骨干。
获得荣誉
作品除在本省市历届书展获奖外,曾于北京艺术馆参加(各民主党派书画展)江西省政协书画展,并入选专集,获上海第一届书展纪念奖,江西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书展获优秀奖
书法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和海峡两岸书法作品展,并为全国多家纪念馆和多处名胜地所收藏和镌刻成碑。
书论文章,多次入选全国书学讨论会,并多次发表于《中国书法》和《书法报》等报刊。作品在全国性书画大赛中获奖12次。
1992年书法作品在日本展出并被收藏,1994年书法作品赴加拿大参加精品展,获枫叶奖并被收藏。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人物评价
赣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赣南画院荣誉院士、市老年书画协会顾问。1912年出生在安徽省利辛县胡集镇一个“郎中”家里的李振亚,幼承家学,六岁习书。说起他怎么来到赣南时,李老饶有兴趣地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衡阳市沦陷,李振亚南下到了曲江区(今韶关市)。当时在衡阳的李振亚就和《正气日报》副刊编辑王西彦有过信稿往来。与难民一起挤在曲江一个小旅馆的李振亚,想起王西彦,于是决定取道赣州。抵达赣州后直奔濂溪路《正气日报》社找到了王西彦。当晚,王西彦领着他去见《正气日报》社社长,也就是当时赣州专区的专员蒋经国先生。因为蒋经国与衡阳市市长赵君迈的交往,李振亚在衡阳吕振羽蒋有过一面之交。经王西彦一介绍,蒋便记起来了,当即写了一张便条,要他去找总编辑曹聚仁(曾任暨南大学教授,主编过左派文坛很有影响的刊物《涛声》、《芒种》)。就这样,他便到《正气日报》内务部工作。由于他古文、书法功底深厚,很快熟悉了报社编务,后来成为管理部主任。日军占领赣州市时,李振亚随《正气日报》迁至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抗战胜利后,他又回到赣州,主编《大赣晚报》。李老清楚记得当时解放军进城时,他还在《大赣晚报》发表了《欢迎解放军进城》的文章,受到了军队领导的高度评价。解放后,他负责筹办赣州第一家电影院,出任赣州电影院院长。后来,他先后调到赣州市第一中学、赣州五中从事语文教学。
“辛苦寒灯数十霜,磨墨墨磨感深长;笔从曲处还求直,意欲圆时顿觉方。”“十年浩劫”李老被诬为蒋经国留下的特务,关进牛棚三年零六个月,受尽了磨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李老再次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重新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他不仅坚持临池习字,而且热心辅导,不计报酬。开始是在政协民间办班,原计划招收50人,两天就有70多人报名。一连办了四期,没有领取一分钱讲课费。后来团市委、冶金学院、赣南画院都相继邀请李老授课。生活的磨砺,造就了他高尚的艺风艺德,他也因此被选为赣南书法研究会(现市书法家协会前身)会长。
李老一贯保持平民心态。贯穿其书法中的朴实无华、平淡自然的风格,与他现实生活中追求同度一致。可以说,他那真金无镀、大美无语的作品,是他坎坷历程的写照,是他为人为艺高尚品质的展现。环顾书房四周李老的作品,字字有金石之风,行行如刀刻斧;森然大气,稳重厚实,即使大草之飞白牵丝,变凝神运气而就,无半点浮怯。难怪建国初期“赣西南行政公署“巨幅榜书以及后来赣州市市区许多商号、牌匾多出自李老之手。一般人都会认为李老有此功夫,肯定挥笔来钱,日进斗金。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写了一辈子字的李振亚老人,却从不为钱而写字。对于钟爱书法艺术的人士总是有求必应,向他求字的人也就络绎不绝。
李老书法还有一绝,就是他的“左右开弓”、“左手反书”。右手写正书,左手写反书,规矩中求奔放,洒脱中自我。此次有幸亲眼目睹李老“左右开弓”的场面,看似漫不经意,一笔一画轻松自如,实则倾注了他几十年的功力,真正做到心手两忘,出神入化。
拜访结束之际,李老紧紧握住我右手,动情地说:“这些年文联钟小平主席、文化局夏之明局长等文艺界领导多次来看我,十分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希望我们的书画事业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更大的成绩。”
“奋蹄无力不扬尘,转眼青春成老人;只要一息尚存在,还当为国献赤习”。赣州市红土地上的书坛寿星――李振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来源:《赣南美术》)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