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是
清代宁调元的一首咏物诗,作者借早梅抒情,通过写梅花的孤高,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志在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⑵耻效颦:以效颦为耻。《庄子·天运》记。美女
西施因心痛而皱眉。同村某丑女以为美。也学着皱眉。反而丑上加丑。
一开头就用“姹紫嫣红”描写了一个美好的春天。五颜六色的花朵,娇艳美丽,都争着在春天开放。唯有梅花耻于此,不屑和它们一起去赶这个时髦。诗人借用东施效颦这一典故,用一“耻”字,写出梅花不肯随波逐流的可贵品格。二句“独从末路见精神”,进而勾画梅花不同凡花的精神。梅花独僻蹊路,在不为人们所注意的地方开花飘香,显现出它独有的奕奕神采。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
王国维《
人间词话》所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不为人注目的场所独自开花,正透露出诗人孤高自常的情怀.
三四句随着“独从末路”展开,描绘出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在溪山深处的
苍崖之下,早梅凌寒开放了。它并不依靠等待春光到来才开放,虽然只有星星点点的几朵,却有自己独特的品格。这两句没有写梅花的色、形、咏等特征,而主要是突出写梅花的精神和灵魂,歌颂它不趋时尚、不赶浪潮,于艰难环境中“数点开来不借春”的独立不迁的坚强意志。
这首诗贯串着一个“独”字,“耻效颦”体现了“独”,“不借春”也体现了“独”。又贯串着一个“见”字,见于“末路”,见于“溪山深处苍崖下”,既“独”又“见”,既孤高又勃发,写出了早梅的特色,更是青年诗人的美好人格理想的一种体现和象征。诗人投身革命,历尽磨折,身陷囹,也可谓身处末路,但他意志坚强,大义凛然,正与梅花的精神相同。诗人勉励自己要永葆革命的青春,不惧怕环境的险恶,不根据政治气候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态度。通过对梅花孤高挺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反对封建黑暗统治,不肯随波逐流的精神。
宁调元(1883—1913),字仙霞,又字太一,
醴陵市(今属
湖南省)人。近代诗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赴日留学,参加同盟会。次年回国,组织湘学评议会,鼓吹革命。后在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3年
宋教仁被暗杀,回
上海市筹划讨袁活动,于
武汉市被捕后遇害。其诗大多写于狱中,慷慨激昂,忧愤深广,其中勃郁着为民众献身的精神。有《太一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