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郡,始置于
秦朝,位于
汉江南岸。治所在
江陵县(今湖北荆州),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治所在公安。
唐朝南郡更名为
江陵郡,后来又改为江陵府。《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年十三岁,
秦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
汉中市,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
上郡以东,有
山西省、
太原市、
上党郡;东至
荥阳市,灭二周,置
三川郡。”。
据《
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名为临江郡,五年复故。
刘启二年复为临江,中二年复故,莽曰南顺,属
荆州市。户十二万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万八千五百四十。有发弩官。县十八:江陵,故楚郢都,
楚文王自
丹阳市徙此。后九世平王城之。后十世秦拔我郢,徙陈。莽曰江陆。
南漳县,《
尚书·禹贡》南条荆山在东北,
漳河所出,东至
江陵县入阳水,阳水入,行六百里。
宜昌市。
都尉治。莽曰居利。华容,
云梦泽在南,荆州薮。
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
宜城市,故,惠帝三年更名。郢,楚别邑,故郢。莽曰郢亭。,
当阳市,中庐,
枝江市,故
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
襄阳市,莽曰相阳。编,有云梦官。莽曰南顺。
秭归县,归乡,故归国。夷道,莽曰江南。州陵,莽曰
江夏区。若,
楚昭王畏吴。自郢徙此,后复还郢。巫,
清江东至夷道入江,过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盐官。高成。山,洈水所出。东入繇。繇水南至
华容县入江,过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据《史记·孝武本纪》载,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潜之天柱山,号曰南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过
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秦置,湖北旧荆州、安陆、汉阳、武昌区、黄州、德安、施南诸府及襄阳(古襄阳,即汉江南岸的襄阳城,非2010年由襄樊市改名过来的襄阳市)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荆州市)。
三国时期
孙吴在
赤壁之战之后由
周瑜率军攻占
江陵县;之后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考量之下,为了让
刘备能够正面面对
曹操势力,
孙权把南郡移交刘备,而刘备便将郡治移到之前所建立的根据地公安(在今湖北
公安县东北,与江陵隔江相望),同时
曹魏占领南郡北部
襄阳市。后智取南郡的故事也发生于此。南郡三国时治所在公安,晋代郡治回到江陵,
唐朝南郡更名为“
江陵郡”,后来升为江陵府。
南郡太守贼曹掾□三老郎。贼曹,官名。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东汉三公府亦置。
北朝惟齐清郡及县置。贼曹为门下五吏之一。另有门下贼曹之名,或即贼曹。然《汉中部碑》及《晋南乡太守司马整碑阴》均先载门下贼曹,后在列曹中载有贼曹,似二者并置,职司区别不详。贼曹为曹(部门)名,亦为主吏贼曹掾的简称。掾下有史,史有分为中、左、右贼曹史者。乃维持治安之捕盗贼官。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相当职位的意思。□,挂名的意思。三老郎,一种荣誉称号。整个文字理解为:南郡
知府属下的公安局长并有三老郎称号的官员的墓砖。同时出土的纪年砖,“元初五年造后子孙富贵寿”。南郡太守手下的公安局长,巫山人,告老还乡,死后葬在巫山。据说此墓规模较大,曾随葬不少精美的青铜器。
荆州市一位收藏家在
楚纪南故城土垣上发现了一块青灰色残砖,残砖上刻有“南郡”两字。文史专家说,这是“南郡”首次见诸实证,因此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发现。
65岁的马贤庭,是荆州楚苑博物馆的开办人,他在纪南城烽火台西侧的土垣上看到2块长有
青苔的青砖,一块隐约可见文字,回家后清理苔藓,“南郡”两个字令他血压猛增,惊喜不已。
南郡砖发现时的具体位置在烽火台西侧的土垣断面上,离地表约1.5米,两块残砖厚约5厘米,长18厘米,宽12厘米。一块砖的侧面有阳文体的“南 郡”,上下面有斜绳纹,另一块的侧面有棱形饰纹。从规格及字体来看最有可能是初汉砖。在发现残砖的
地层下还有大量楚板瓦或筒瓦碎片。
马贤庭20多年前开始打量
楚纪南故城,曾听当地老人说,在南门夯土基脚看到过古砖,另有人在西门水门断面也看到过古砖,马先生多次前往寻找都没有发现。
荆州市学者张世春指出,南郡肇始于
秦朝,
秦灭楚之战后,推行郡县制,将原楚国大片范围设为南郡(相当于今省级行政区划),治所在
江陵县(今荆州)。
南郡的治所曾是随着郡守的变动而迁徙的。
唐朝南郡更名为“
江陵郡”,后来升为江陵府。唐代以后,从各种文史资料上就再也看不到南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