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理论(Entrepreneur Theory)是研究企业家及其在经济活动中作用的理论。该理论的发展始于18世纪30年代,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完善,现已成为现代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家的角色、职能、特点以及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企业家理论的早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康替龙提出企业家概念到马歇尔的理论,再到
约瑟夫·熊彼特对职业企业家范畴和功能的界定。熊彼特的工作为企业家理论纳入现代企业理论奠定了理论前提。
现代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在契约理论、激励理论等方面的推进,几乎都是以企业家理论为出发点。企业家的激励约束问题与企业的性质和类型、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资本结构等这些现代企业理论所考察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自16世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冒险者的身份。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家的身份不断丰富,包括经营者、资本家、经理、革新者等。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包括组织的奠基人、自有企业的管理者、他人所拥有企业的创新型领导者等。
企业家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76年
亚当·斯密发表《
国富论》之前。在那个时期,企业家的含义虽不明确,但已有了一些固定的含义,即与风险相联系。
重商主义和重农学派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康替龙、
弗朗索瓦·魁奈等人,已经开始对企业家进行初步的探讨。
古典经济学时期,企业家理论开始萌芽。萨伊首次在经济文献中使用企业家的概念,并系统地考察了其角色。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则在分配理论
中将企业家视为一个
生产要素,并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分配公式。
约瑟夫·熊彼特则强调了企业家的创新功能,认为企业家是打破市场均衡状态的关键。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企业家理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斯纳将企业家的发现特征与竞争结合起来,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发现交易机会。奈特则从不确定性角度研究企业家,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在于处理不可靠的能力。
新制度经济学时期,企业家理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道格拉斯·诺思将广义企业家引入到制度变迁模型中,强调了企业家在制度变迁中的催化作用。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则认为企业家是监督者,掌握剩余索取权和修改合约条款的权利。
企业家理论的发展与企业家的发展并不平衡。在历史上,企业家理论的总结性往往强于其前瞻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家理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莱宾斯坦、卡森、
张维迎等经济学家对企业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企业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