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哲伦
美国华裔作家
黄哲伦(英语:David Henry Hwang,1957年8月11日-),美国华裔作家,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曾就读于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戏剧系。
人物经历
1957年,黄哲伦出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中国移民家庭。
1979年,黄哲伦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创作完成了第一部正式意义上的剧本《新移民》,该作获得1981年的奥比奖。之后,他又进入耶鲁大学攻读戏剧专业,在此期间,创作了后来与《新移民》并称为“美华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舞蹈与铁路》和《家庭挚爱》。
1980年,《新移民》被百老汇大道看中,在纽约公演,并且为23岁的黄哲伦赢得了百老汇剧目最高荣誉奥比奖。
1988年,黄哲伦凭《蝴蝶君》一举夺得托尼奖最佳戏剧奖,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籍华人。
1993年,由他亲自改编,导演大卫·克罗尼伯格执导的同名电影《蝴蝶君》问世,进一步加深了这部作品在观众中的知名度。
1996年,黄哲伦以自己的家庭故事《富不过三代》为素材创作了《金童》。该剧经过近两年的修改之后,于1998年在百老汇公演,该作获“奥比奖”以及“托尼奖最佳戏剧奖”等三项提名。
2002年,黄哲伦为新版音乐剧专业《花鼓歌》撰写剧本。该剧使黄哲伦再次蜚声剧坛,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剧本奖”提名,再创华裔作家三次提名“托尼奖”的最佳记录。
2007年5月,黄哲伦的喜剧作品《黄面孔》在洛杉矶音乐中心上演。该剧使黄哲伦第三次荣获“奥比奖”与“普利策戏剧奖”提名,并为他迎来又一轮创作高峰。
2008年,黄哲伦筹备将已故传奇人物李小龙的生平加以改编,撰写一部名为《李小龙:西游记》的音乐剧。该剧将透过歌唱、舞蹈及武术动作,再现李小龙的英勇正义以及他对打破西方人对于东方人的固有偏见所起到的作用,使观众更多地了解这位一代中国巨星。
2011年6月,剧作《中式英语》在芝加哥的古德曼剧场上演,票房创造了该剧场8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随后于同年10月打进百老汇,成为百老汇舞台上首次出现中文对白的作品,该剧获《时代》杂志百老汇十佳舞台剧和音乐剧。
个人生活
黄哲伦祖籍淮安流均镇马铺村。其父为美国远东国家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美国克莱蒙大学董事黄仲元,其母曾当选为南加州十大钢琴教师之一。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黄哲伦跨越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将中原地区文化与西方文化、西洋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融会贯通不仅使观众眼前一亮,而且赢得了剧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赏。在剧本创作中,黄哲伦既准确把握西方对于东方的渴求,在视觉和心理方面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又通过剧中的真实再现的亚裔人形象及大量运用的京剧、中国城、祭坛等多种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表现出作家对于华裔文化身份中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以及对于华裔美国人文化认同的深刻理解与领悟。
黄哲伦独具匠心的巧妙闸释获得了美国主流文学的认同与赞许,开辟了一条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理想之路,并为其他华裔作家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戏剧创作模式。在黄哲伦的作品中,作家强调了中国历史与中华传统的重要性,深化了中华文化传统对于华裔身份认同的重要性,以独特的视角为华裔美国文化认同赋予新的意义。对于美籍华裔而言,自我与传统并非背道而驰,身为美国人绝不意味着要抛弃与否认中国文化。只有将自我与传统(过去)紧密相连,才有助于华裔了解过去、认识现在,才能在美国这个充满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建构与完善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实现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并最终实现文化的超越。
从“美华三部曲”(《新移民》、《舞蹈与铁路》、《家庭挚爱》)中华裔美国人对文化身份的探寻,到《航行》、《寻找中国城》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再到《金童》、《花鼓歌》中对中美两种文化身份的超越,最后到《黄面孔》中对亚裔文化身份问题的反思,黄哲伦为华裔美国人摆脱文化身份的困扰开辟了一条独树一帜的路径:真实的文化身份是依据个人背后的文化来判断的,文化身份是流动的,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通过对东西文化的理解、宽容与欣赏,华裔美国人能够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实现文化超越的理想,但是这种文化理想还必须通过奋斗和协商才能最终得以实现。黄哲伦在文化身份探寻上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超越了种族问题、民族问题和东西方文化冲突问题,而将目光投得更远—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类共同命运的问题。
艺术特色
通过对黄哲伦的写作研究,可以发现他与之前的华裔作家的不同点在于:他并没有采用反抗性的话语表现身份认同,而是更多地采取了探求的方式,善于在作品中结合中西文化,角度新颖,引人深思,为之前的华裔作家所面临的文化困惑,精神创伤和身份矛盾等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叙事和认识角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黄哲伦在文化身份上所持有的观点愈加开放和自由,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多次谈到自己在文化身份问题上的思想演变过程,而这个过程正好鲜明地体现在他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种族和文化的冲突是这个时代和世界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且也许在将来会越来越激烈,黄哲伦所思考的文化身份问题也正是这个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所不能避免的问题。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黄哲伦有可能成为自阿瑟·米勒后在美国的公众生活中第一个重要的剧作家,而且,很有可能他还是最好的剧作家。(《时代》周刊评)
“戴维·亨利·黄(黄哲伦)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是一个诞生于洛杉矶的土著,在中美这两种不同的文化中都有一个根。不但了解美国一一这个社会的语言,社会风景,更了解它的戏剧传统。他同样也了解中国的一切,并且在创作中总是设法濡和这两者。”(《纽约时报》评论家弗兰克·瑞奇评)
人物作品
编剧电影
编剧电视剧
制片作品
外部链接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艺术特色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人物作品
编剧电影
编剧电视剧
制片作品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