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德文:Schwerer Gustav,英文:Heavy Gustav)是德国希特勒时期由克鲁伯制造的超重型火炮,其设计与制造目标是击毁各国陆军视为防御主干的大型要塞与巨型堡。
1934年,阿道夫·希特勒为了入侵法国突破马奇诺防线,德国陆军司令部要求德国克虏伯公司分别设计出70、80、85和100厘米口径重炮方案。1936年3月,克虏伯与希特勒会面,并向他展示了33.5英寸(80厘米)铁路炮的设计。1937年,德国陆军最高统帅部委托克虏伯公司制造了三门火炮,型号为 80厘米加农炮。1941年初,第一门古斯塔夫火炮在德国吕根瓦尔德进行了验收试验,它在测试期间,共发射了250发子弹。1942年6月5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发射了第一发炮弹,1945年3月,它从吕根瓦尔德转移到德国格拉芬沃尔,并于1945年4月19日被摧毁。第二门古斯塔夫朵拉火炮也于二战期间交付,1945年3月,它从吕根瓦尔德转移到德国格拉芬沃尔,并于1945年4月19日被摧毁。另一门正在建造的增强版古斯塔夫火炮也在一次空袭中,被炸受损,1945年盟军在克虏伯工厂发现了它的组件。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全长47.3米,高11.6米,炮管长32.48米,火炮口径800毫米,炮口可以钻进4名士兵,整座火炮装置达到了1344吨,其炮弹为7.1吨,炮弹投程37公里以上,最大射程48千米。该火炮必须搭配在特制的炮车上,炮车由两个并列的板车并列在两座轨道上。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系统组装起来,需要近一个营约250人,用时三天。另外,该火炮还要有2500人负责铺设铁轨及其他勤务。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是人类有史以来,在战争中使用口径最大的线膛火炮。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在机械上是一种设计精良的武器,但它的使用要求使它非常不切实际。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耗资50亿法郎,用了11年时间,修建了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的马奇诺防线。马奇诺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个。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关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工事的顶盖和墙壁最厚达7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地下部分有数层,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就开始琢磨如何攻破被法国人吹嘘为牢不可破的马其诺防线。1934年,德国陆军司令部要求德国克虏伯公司设计出一种可以穿透一米厚的钢板、七米厚的混凝土、三十米深泥土,射程在32公里以上的超级火炮。
研制历程
德国克虏伯工程师埃里克·穆勒博士根据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提出的要求计算出,超级火炮需要从长30米、重7吨的炮管中发射出口径约为800毫米的炮弹,才能击破根据马其诺防线。这样,炮的总重超过1000吨,再根据武器的尺寸,超级火炮需要支撑在铁轨上才能移动。并且火炮只能上下移动调节仰角,移动需要通过沿着跑道的弯曲部分移动火炮来完成。但克虏伯公司并没有进一步开发,直到1936年3月,阿道夫·希特勒访问了克虏伯公司,并询问古斯塔夫火炮的可行性后,克虏伯公司才开始设计80厘米口径型号的火炮,该设计于1936年完成并获得批准。
生产历程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于1937年夏天开始建造,克虏伯公司在锻造大钢件的过程中面临了多项技术挑战。1939年,克虏伯公司建造了一个测试模型,并在希勒斯雷奔靶场成功击穿了一米厚的装甲板和约2.13米厚的钢筋。1941年春,该炮在吕根瓦尔德试验场进行了正式验收试验,希特勒出席了试验。试验结束后,阿道夫·希特勒指示该炮只能由他自行决定使用,并订购了两门火炮。1941年9月10日,该炮发射了第一发炮弹。为了战斗使用,该炮被安装在一个特殊的底盘上,该底盘上有8个用于支撑该炮的车,共有40个车轴。克虏伯公司将第一门古斯塔夫炮免费提供给了德国陆军,但第二门炮是二战时期建造的,收取了七百万德国马克。
克虏伯公司建造的两座炮基本一样,只是名称不同,一门以克虏伯的前任老板,古斯塔夫·克虏伯的名字命名为“古斯塔夫”。一门以时任克虏伯的老板埃福瑞德的妻子之名,命名为“朵拉”。后来人们习惯上都称其为“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分为五个单元,后膛环和闭锁装置,分成两半的枪管,枪管夹套,支架和耳轴。支架的其余部分被纵向分开,因此除了从上往下拆卸外,它还被分成两半以便移动。所有这些部件都装在特制的平板车上,除了用自己的车轮驱动的转向架单元。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的炮轴在轨道上方约7.62米。铺设一个特殊的四轨道,以便将火炮投入使用;在内侧轨道上,火炮转向架被组装并连接在一起,在外侧轨道上运行着一个龙门起重机,用于组装武器的其余部分。然后,在转向架顶部可以组装安装各种零件;炮管的组装是将后半部分插入护套,然后装上前半部分,用一个巨大的连接螺丝螺母将所有部件固定在一起。然后将炮管放入支架中,将整个组件吊起,放在支架上。之后,通过另一个巨大的螺母将后膛环安装到炮管,最后将20吨重的后膛块滑入到位。
线膛炮管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的线膛炮管由两半组成,后半部分包裹在外套中,长32.48米,膛线深10毫米,炮管连接有支架和后膛,炮管、支架和后膛重400吨。
支架和耳轴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的支架上安装有四个液压后坐力吸收器。耳轴将火炮的支架固定在两个巨大的托架上,炮管的仰角可以从0度到65度之间移动。火炮最大仰角为48°。
驱动转向架单元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运输车依靠四辆铁路平板车,前后各两辆,每辆平板车都有五根车轴。这使得重型铁道炮在两组平行的铁轨上总共有80个车轮。除了平行轨道之外,还要有弯曲15度的轨道。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没有内置的移动能力,水平瞄准(方位角)时,需要通过沿着弯曲的轨道移动来完成的。
动力系统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使用柴油发电机为其系统提供动力。
性能数据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参数
炮弹参数
服役纪录
古斯塔夫重炮
1942年2月,第672重型炮兵部队携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向克里米亚地区进军。运送这门火炮的火车有25节车厢长(1.5公里),这门火炮于1942年3月初抵达彼列科普地峡,并在那里一直停留到4月初。德国部队在目标以北约16公里处修建了通往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铁路的专用铁路线,有四个半圆形轨道,以便让火炮瞄准不同的目标。随后建造了外部轨道,为古斯塔夫组装所需的起重机提供服务。1942年6月5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向海岸炮发射了8发炮弹,射程25000m;其中6发炮弹发射到了斯大林堡;1942年6月6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又向彼尔姆堡发射了7发炮弹。白崖的一个弹药库被埋在塞维那亚湾水下30米处,有10米的混凝土保护。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向其发射了穿甲弹,穿甲弹穿透水层和混凝土,击毁弹药库,并造成附近至少有一艘船被炮弹撞击产生的冲击波损坏后沉没。6月7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为支援步兵对“西南峰”的攻击,发射了7发炮弹。6月11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向西伯利亚地区堡发射了5发炮弹。1942年6月17日,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发射了5发炮弹,炮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堡及其沿海炮台。1942年7月4日,塞瓦斯托波尔围攻战之后,古斯塔夫发射了48发炮弹,原炮管因磨损而报废(在研发期间发射了250发炮弹)。此时安装了备用炮管,并将磨损的炮管送往工厂进行翻新。该炮经过大修,并安装了改进的带膛线的炮管。希特勒、阿尔贝特·施佩尔、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和其他一些官员出席了1943年3月19日在吕根瓦尔德的一次试射,并发射了两枚炮弹,第二发炮弹落47公里外。1943年9月,该炮被拆解并存放在德国开姆尼茨附近。直到1945年4月14日,在美国士兵占领该地区的前一天被德国联邦国防军摧毁。该炮的一部分被苏联人发现并被运回了俄罗斯
古斯塔夫朵拉
古斯塔夫朵拉就是第二门建造的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它于1942年8月抵达斯大林格勒战役以西15km处进入阵地,进行战备部署,于9月13日完成战备,但德军由于受到苏联红军的包围威胁而撤回。德军竭尽所能不让这个大家伙沦入苏联手中。拆解了古斯塔夫朵拉,并在撤退时带走了古斯塔夫朵拉,但最后古斯塔夫朵拉还是严重损坏而被抛弃,美军在德国西部寻获古斯塔夫重炮之后,接着又发现了古斯塔夫朵拉。
衍生型号
古斯塔夫增程版
1943年11月,德军计划使用大炮英吉利海峡对岸轰炸英国,决定建造第三门克虏伯80cm Kanone(E)作为该用途的火炮。该炮需要将直径52厘米、重680千克的炮弹从48米长的炮管中射出,射程需达160至200公里。并把此炮被命名为古斯塔夫增程版。该炮在建造过程中,遭受英国皇家空军对埃森的轰炸并因此受损。1945年,该炮的一些组件在埃森的克虏伯工厂被盟军发现。它的口径52厘米、炮管长43米,预期发射重 680公斤、总射程190公里的超远程火箭弹。这将使它能够到达伦敦。
陆地巡洋舰P.1500怪兽
1942年12月,克虏伯公司提出了一种80厘米长的自行式Kanone(E),称为陆地巡洋舰P.1500怪兽。P.1500使用80厘米主炮,但它也有两门15厘米sFH 18.1L/30野战炮和一些15毫米MG151/15加农炮。为P.1500提供动力的是四台2170马力的九缸MAN M9V40/46柴油发动机。P.1500长42米,宽18米,高7米,重1500吨。该炮需要100多名机组人员,预计最高时速为15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为50公里。1943年,军备部长阿尔贝特·施佩尔取消了P.1500项目。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生产历程
基本设计
整体结构
线膛炮管
支架和耳轴
驱动转向架单元
动力系统
性能数据
古斯塔夫超重型铁道炮参数
炮弹参数
服役纪录
古斯塔夫重炮
古斯塔夫朵拉
衍生型号
古斯塔夫增程版
陆地巡洋舰P.1500怪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