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于2006年12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王唯一。
该书创制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
经络穴位文字标准,与此同时,在其主持下,铸成针灸铜人两具——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经络穴位形象化标准,堪称为价值连国的“国宝奇珍,医中神器。”
针灸著作。又名《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三卷。宋·王惟一撰。原书在1027年由宋医官院木板刊行,并刻于四壁石碑上,同时补入《穴腧都数》一卷。书名“铜人”,系在编此书的同时,由王惟一等铸制了我国最早的一具针灸铜人型而得名。书中详述手足三阴
三阳经脉和督、任二脉的循行路线和
穴位,参考名家学说予以订正,并绘制经脉腧穴图。此书还对《
灵枢·经脉》的原文作了注释。由于内容简明扼要,颇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原刊本及石刻碑早佚,现存系经明人重刊的三卷本和经
金朝闭邪瞆叟于
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改编的五卷本。后者曾补入了一篇“针灸避忌
太一之图”,并改名《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现存明刻本、清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分上、中、下三卷。次年铸成“铜人”二座,与书配合,故全称《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上首载正背屈伸人形尺寸图,
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经穴图等,其次按手、足阴阳十二经及任、督二脉顺序,逐经记述了经脉循行部位、走向、主病及其所属经穴的位置;卷中先列“针灸避忌太乙图”,继按头、面、肩、项、、腋、股、胁等各部,及经穴排列次序,备述每一经穴的部位、主治疾病、针刺深浅、灸疗壮数和针灸禁忌;卷下载列十二经气血多少,及井、荥、俞、经、合五腧穴之穴名,又按手、足阴阳十二经次序,详述各经脉在四肢的经穴部位、主治和针灸法等。后附《穴腧都数》分别记有头、面、颈、背、胸、腋、腹、胁等各部的十二经穴;四肢部经穴部位;“修明堂诀式”(即周身骨度尺寸);以及“五脏六腑大小尺寸”等,文字简要,具有全书经穴的
索引性质。
公元前三四世纪的
春秋占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医学家就已发现了人体的
经络系统,并逐渐创立了独特的针灸疗法。当时已有许多著名的针灸医生和经络方面的专著。
唐朝以后,针灸学又有了新的发展。著名的宋代针灸学龄前家
王唯一于1027年编成针灸专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它内容丰富,形象真实,并富有立体感。全书3卷。这部著作承前启后,可谓集以前针灸学之大成。
王惟一(约公元987~1067年)又名王惟德,
正史未载其传,宋代著名针灸医家。
赵祯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殿中省尚药奉御骑都尉,熟悉方药针灸。
王惟一精于《
黄帝内经》、《
难经》中的针灸理论,广泛收集各家对针灸医学的见识,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于宋仁宗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奉敕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并附有《穴腧都数》一卷。《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名《新铸铜人针灸图经》,简称《铜人经》或《铜人》。宋仁宗阅后,非常高兴,又下了一道命令:“御编图经已经完成,把它刻在石上,以便传给后代”,于是刻有《铜人针灸图经》的七块石碑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