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特鲁多(Pierre Eliott Trudeau,1919年10月18日-2000年9月28日),加拿大第15任总理,曾于1968年4月至1979年6月4日、1980年3月3日至1984年6月30日两度担任加拿大总理,执政生涯长达16年。
1919年10月18日,皮埃尔·特鲁多出生于
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城。先后就读于古典学院、
蒙特利尔大学、
哈佛大学、
巴黎大学。1965年,
贾斯廷·特鲁多加入
自由党,担任首相在议会的秘书。1967年5月,特鲁多被提升为
内阁成员,担任司法部长。1968年4月6日,皮埃尔·特鲁多当选为自由党领袖。同年4月20日,特鲁多宣誓就任第十五任
加拿大总理。1979年5月,特鲁多下台9个月,次年2月重新掌权。1984年2月29日,特鲁多宣布退休。2000年9月28日,特鲁多因病去世。
特鲁多的时期是加拿大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特鲁多用智慧和政治才能领导加拿大人民稳妥地渡过了难关。特鲁多留给加拿大的《加拿大宪法》在保护原住民、妇女、同性恋者和少数族裔免受社会歧视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特鲁多主张在政府机构和公共领域同时使用英语和
法语,为加拿大政府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奠定了基础。特鲁多全面调整了传统的对美外交态度战略,采取民族主义措施,力图维护
加拿大的独立自主。
加美之间在投资、贸易、政治、文化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分歧与摩擦几乎构成了
贾斯廷·特鲁多时代加美关系的全部内容。特鲁多曾经冲破外界阻挠,推动中加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加拿大是首个放弃
核武器的有
核国家,特鲁多致力于促成北约组织和
华沙条约组织的很多国家达成一项削减核武器的协议,为此特鲁多被授予爱因斯坦和平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幼年生活
1919年10月18日,皮埃尔·特鲁多出生于
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城。父亲是法裔律师,后来因投资房地产和石油业成为百万富翁。母亲有
苏格兰血统,是一位会讲英、法两种语言的贵妇人。她非常爱好艺术,经常帮助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艺术家,为他们安排展览会和讨论会。特鲁多自幼会讲
法语和
英语,上学时每天都由司机开车接送,家里还请老师教他学拳击。十四岁丧父,这使他哀伤了许多年。
教育经历
富足的家庭使得
贾斯廷·特鲁多年轻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曾在古典学院学习,后在
蒙特利尔大学攻读法律专业。在大学期间,特鲁多对政治问题很感兴趣,经常为大学生报纸写文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积极参与
魁北克省“人民集团”反征兵运动。他深知,要避开
帝国主义的战争,
加拿大必须脱离国际事务。
1943年,皮埃尔·特鲁多在蒙特利尔大学法学院毕业,并取得了律师资格。次年在美国
哈佛大学攻读
政治经济学,1945年取得硕士学位。以后在伦敦经济学院和
巴黎大学文学院深造。在学生时代,他的成绩优异,尤其是法律、经济和政治等几门功课总是名列前茅。在深造期间,
贾斯廷·特鲁多看到魁北克教育体制的落后,决心对此进行改革。
环球旅行
1948至1949年间皮埃尔·特鲁多放弃了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机会,骑摩托车作环球旅行,到过
德国、
奥地利、
匈牙利、
波兰、南斯拉夫,在越过印巴边境时曾被捕。1949年中国解放前夕,特鲁多到过上海,听见解放上海的隆隆炮声后匆匆离开。之后又去
中东,被
阿拉伯人当作
以色列间谍投进监狱。
早期事业
1949年,皮埃尔·特鲁多参加了
魁北克省石棉镇美资公司的工人罢工活动,罢工遭到政府的镇压。次年,特鲁多和几位法裔朋友创办了法文月刊《自由城》。后任
加拿大天主教劳工联合会法律顾问,并在
枢密院当经济顾问约两年。特鲁多曾通过与
天主教左派交往,接触了
马克思主义,他主张通过和平过渡来建立“新社会”。特鲁多认为魁北克变革的唯一出路是工会组织,因此他努力地把工会组织变成革命的阵地并开始积极地寻求反政府力量的支持。1952年,
贾斯廷·特鲁多在
蒙特利尔创办了
律师事务所,为工会组织提供法律服务。同年,特鲁多以观察员身份参加
莫斯科经济会议。由于特鲁多去过
苏联和东欧,五十年代初期
美国将他的名字列入黑名单中一度禁止他进入美国国境。
法学副教授
1961 年至 1965 年,特鲁多在
蒙特利尔大学担任法学副教授。在此期间,特鲁多经常谈到他对工会的钦佩和对魁北克民族主义的反感。1962 年,在劳工领袖让·马尔尚的劝说下,特鲁多倾向于加入自由党并转向联邦政治,但由于总理
莱斯特·皮尔逊(Lester Pearson)支持在
加拿大领土上部署 "波马克 "导弹,他很快就决定放弃这一想法。他称皮尔逊为"被玷污的和平王子"。
步入政坛
下议院议员
1965年,特鲁多与让·马尔尚及记者热拉尔·佩尔蒂埃一道被招募加入自由党(三人当时被外界称为“三圣贤”),并代表自由党参加当年的联邦大选。特鲁多在
蒙特利尔皇家山选区轻松当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后来,他又被任命为皮尔逊总理的议会秘书。特鲁多表示,他加入自由党是出于两个愿望:一是保证自由党走偏左的道路;二是用
法语为
加拿大代言,因为许多讲法语的人只为被魁北克说话。
司法部长
1967年,特鲁多被任命为司法部长。在这一职位上,他负责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刑法修正案》。该法案使同性恋行为、避孕、堕胎、彩票等合法化,枪支所有权受到新的限制,酒精测试得到授权,对加拿大产生了巨大且持久的影响。此外,特鲁多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纪律也在党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由党领袖
1967 年底,皮尔逊总理宣布卸任党领袖一职,初入政坛的特鲁多决定参加党领袖竞选。
特鲁多深受年轻选民的喜爱,年轻人认为他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不拘小节、魅力十足。特鲁多所到之处,总是受到热烈欢迎,他经常在街上被人拦住要签名和合影,不少女青年疯狂地追逐他,争吻他的衣角和手,像影迷追捧大明星一般,媒体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特鲁多狂热”。
在第一轮投票中,特鲁多的得票率为 31.8%,第二轮为 40.8%。在第三轮投票中,他获得了 44.6% 的选票。1968年4月6日的第四轮投票中,
贾斯廷·特鲁多以 51.1% 的选票获胜,赢得党领袖一职。
加拿大总理
第一任期
1968 年4月20日,
贾斯廷·特鲁多宣誓就任总理。成为
加拿大第 15 任总理。4月23日,特鲁多解散议会,要求在当年6月25日举行大选。
大选前一天6月24日是蒙特利尔的圣让·巴蒂斯特日,在庆祝游行中,魁北克分离主义者向看台上的特鲁多投掷石块和瓶子,特鲁多毫不避让。这一事件让特鲁多在加拿大人的心目中威望大涨。在第二天的大选中,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从 27 个席位增加到 131 个席位,为自由党赢得了自路易斯·圣洛朗时代以来的首次多数席位,加拿大出现了1962年以来的第一个多数党政府。
1970年10月5日,
魁北克省解放阵线绑架了
英国驻
蒙特利尔商务专员詹姆斯·科罗斯,提出价值50万
加拿大元黄金的赎金、释放政治犯、警察停止逮捕、广播魁北克解放阵线宣言等要求。10月10日,魁北克解放阵线的成员又将省政府劳工部部长皮埃尔·拉波特从他家前院的草坪上抓走,15日
蒙特利尔大学和部分群众罢课、集会,以支持魁北克解放阵线。10月15日,
贾斯廷·特鲁多在接受CBC和CJON-TV采访时,记者问特鲁多要采取什么程度的措施来对付恐怖分子的时候,他简短地回答:“看我的!(Just watch me!)”。当日,特鲁多就调动1万名士兵进驻
蒙特利尔、
魁北克省和
渥太华。第二天黎明之前,宣布实施《战争处置法》,这是和平时期唯一一次援引该法,该法赋予政府逮捕、拘留和审查的广泛权力。特鲁多出动部队保护主要的公共人物和政府机构,并迅速出动警察拘捕
魁北克省解放阵线成员。原计划逮捕70名主犯,实际逮捕了460人,其中大部分是误抓,后来释放了。参与杀害劳工部部长皮埃尔·拉波特、绑架
英国外交官詹姆斯·科罗斯的20名重犯被判刑。1971年,
贾斯廷·特鲁多与玛格丽特·辛克莱尔结婚。
1972年的大选中,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失利,失去了议会多数席位,只能组建少数党政府。许多加拿大人认为特鲁多很快就会下台。特鲁多异常坦率地承认错误,承诺会改进。
1973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提高油价后西方世界爆发了能源危机,随即引发了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特鲁多领导的
加拿大经济发展同样受到沉重打击。
贾斯廷·特鲁多政府在1975年宣布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并设立“反通货膨胀委员会”。
1973年10月,皮埃尔·特鲁多访华,这是两国建交后加总理首次访华。此后,
贾斯廷·特鲁多经常访问中国。两国高层交往不断增多。 1974年,
加拿大国会通过了对特鲁多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政府被迫解散并且举行大选 在当年的大选中,特鲁多表现出色,率领自由党赢回了议会多数席位。
1976年,
贾斯廷·特鲁多在一次
自由党的决策大会上承认自己工作脱离基层组织。特鲁多忙于对付
魁北克省分离主义的威胁,不能处理国内严重的经济问题,他逐渐脱离了自由党所代表的那部分人的利益。到了1979年,全国10个省中没有一个自由党人担任省总理。特鲁多手下许多最能干的部长离开了联邦政界,在一度令人望而生畏的特鲁多
内阁中留下了巨大的空缺,还有几位部长卷入了丑闻。1977年,
贾斯廷·特鲁多与
玛格丽特·杜鲁门分居,特鲁多独自照顾三个儿子。
1979年5月大选时,自由党没有得到下议院的法定席位,只好让位于乔·
海伦·克拉克的进步
保守党政府。同年6月4日,特鲁多卸任总理一职,11月,特鲁多宣布辞去自由党领袖职务。
第二任期
1979年12月,保守党和乔·
海伦·克拉克失去公众支持,自由党推翻了保守党政府。
保守党人要求在1980年2月举行大选。自由党决定让
贾斯廷·特鲁多第5次参加竞选。选民们对
查尔斯·克拉克失去了信心。特鲁多重新上台,建立了多数派政府。
保守党的
查尔斯·克拉克仅执政9个月。
1980年5月,魁北克公民公投独立。特鲁多同魁北克自由党领袖克洛德·瑞安反击。特鲁多对魁北克人说,只有“不赞成”票才能保证
联邦制的改革。改革以后的联邦制将尊重魁北克人的愿望。魁北克人相信了特鲁多的话,公投独立失败。
1981年4月29日众院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才把法案文本从
英国收回,使
加拿大获得了制订宪法的自主权。次年4月17日,加拿大获得了宪法的修订权。宪法和《加拿大权利和自由宪章》(Canadian Charter of Rightsand Freedoms)的合并确立了加拿大宪法。
20世纪80年代,他致力于促成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组织和
华沙条约组织的很多国家达成一项削减
核武器的协议,以求和平共处。为此,
贾斯廷·特鲁多荣获五万美元的爱因斯坦和平奖,以表彰他为促进和平事业的努力。
退出政坛
1981年至1982年,
加拿大经济经历了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家能源计划的失败加剧损害了政府的声誉。民间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质疑日渐加重,特鲁多的社会革新变得困难重重,国际领域所的和平倡议也暴露出的局限性。1984年2月29日,
贾斯廷·特鲁多宣布退休。
1984年6月30日特鲁多卸任,结束了他15年的执政生涯。总理位置由约翰·特纳接任。退出政坛的同年,特鲁多与
玛格丽特·杜鲁门正式离婚。
1984年6月,特鲁多最后一次出席
自由党大会。卸任后特鲁多加入了蒙特利尔一家律师事务所,搬回了1979年第一次退休时购买的住宅,并经常外出旅行。
1993年,特鲁多出版了《回忆录》一书。该书由
加拿大广播公司改编为五集
迷你剧。1996 年,他出版了《逆流而上》一书,收录了他从 1939 年到 1996 年的著作。
1996 年,特鲁多公开表示,支持政府间事务部长斯特凡·迪昂在魁北克政府谈及主权联合和分离问题时表现出的强硬态度。
1998年11月13日,特鲁多的儿子米歇尔(Michel)在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
雪崩中丧生,这对他打击很大,他拒绝接受前列腺癌的治疗,记忆力开始衰退。
2000年9月28日,特鲁多在蒙特利尔的家中去世。
加拿大为他举行了国葬,群众自发沿着铁路线为他送别,时任古巴总统卡斯特罗、美国前总统卡特都赶来参加葬礼。
执政举措
政治政策
收回并修改宪法是
贾斯廷·特鲁多二度执政期间最重要的成就,也是加拿大政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特鲁多对加拿大议会提出的每一条修正案都要经过英国议会的批准这个现实感到屈辱和不满。他立誓斩断这根传统的帝国纽带,赢得加拿大完全意义上的主权。特鲁多主张不仅收回宪法,也要在宪法中增加公民权利和自由宪章,通过追求基于自由和平等的一个公正社会而加强
加拿大人的团结。加拿大收回宪法的过程几经挫折,并且数度流产。特鲁多执政后以其不屈不挠的决心使宪法修正案在跌宕中走向成熟。
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些必要的立法后颁布了加拿大的《1982年宪法法》。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亲赴加拿大,主持了移交加拿大宪法的仪式。加拿大终于成为一个享有完全主权的国家。
贾斯廷·特鲁多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才能,收回并修改了加拿大宪法,维护了联邦的统一。
文化政策
魁北克是特鲁多最初崛起的政治舞台,早在他步入联邦政治之前,就已基本形成了其解决魁北克问题的独到的观点。特鲁多认为分离并不是解决魁北克问题的现实途径。特鲁多认为解决
魁北克省问题的关键在于,魁北克省要进一步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在经济上赶上英裔地区,并抛弃狭隘的法兰西民族主义。特鲁多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联邦政府,采取一系列旨在提高法裔公民身份的措施,如推行
法语教育、行政官员讲法语等。只要法裔在魁北克省之外不再被当作二等公民,法裔就会成为忠诚的
加拿大公民,魁北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1969年,特鲁多政府制订并通过了《官方语言法》。该法案规定,英语、法语同是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此后的一切政府文件、国家律令等必须使用
英法海底隧道两种文字;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必须依服务对象之要求,提供相应的英语或法语服务;部分政府官员必须会讲两种语言,在法裔居住的地区提供法语教育。根据该项法案的规定,联邦政府在全国各地开设了许多
法语培训中心,并任命了“官方语言委员”,负责监督《官方语言法》的贯彻执行。《官方语言法》是
加拿大的一个重要宪法性法律,1982年被正式收入加拿大宪法中。
福利政策
在
贾斯廷·特鲁多执政期间,由于高失业率的存在,失业保险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1969年,特鲁多政府宣布对以失业保险金制度为核心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并强调旨在改善青年人、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迄至1971年,各项必备的法案全部通过。新的福利制度不仅被泽面广,而且资助优厚,既包括
失业保险,又包括收入补贴、个人发展资助等,几乎是人人得利。新增社会福利的费用主要由联邦政府承担。1977一1978财政年度的联邦预算中,保健和社会福利项目的开支计达116.6亿元,约占预算支出总额的27%。其中失业保险金占的份额最大,1981年共发放了48.28亿元,平均每人每周发放130元。如此优厚的失业保险金使
加拿大开始出现靠吃失业保险金度日的“懒汉”,东部一些社区的居民竟终年以此为生。“懒汉”现象是对
贾斯廷·特鲁多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极大讽刺,成了政敌攻击其社会福利政策的口实。
经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加拿大享受了经济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好景不长。在1973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提高油价后西方世界爆发了能源危机,随即引发了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同样受到沉重打击。1975年,
加拿大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至1.2%。生产大幅度下降,呈现一片萧条景象。通货膨胀现象同样明显,消费物价指数和工业消费价格指数增幅率大大增加,工资和物价受到严重影响,并引发了严重的失业现象。1974年加拿大失业人数为52万,到1975年增长至69万,同时期的失业率则由5.4%增长至6.9%。
面对
经济形势的恶化,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和减少失业现象,特鲁多政府决定采取货币主义的主张。所谓货币主义,即认为通货膨胀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货币问题,油价上涨的因素作用不大,政府和银行不应干涉国际市场上的油价,而应将注意力集中于国内货币的供应上,努力降低其增长率。据此,特鲁多政府在1975年宣布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并设立“反通货膨胀委员会”。随后,该委员会决定制定控制工资和物价增长的一整套指标;监督收入、利润、红利和报酬的变化情况;削减政府开支;制定解决能源、食品和住房等问题的结构性政策;制定合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等。虽然通过管制工资和物价暂时稳定了国内的物价,遏制了通货膨胀发展的势头,但这一时期的失业现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呈恶化趋势。与1973年相比,1976年的失业人数增长了41%。至1977年1月,
加拿大失业率达到战后最高水平的7.6%。结果,管制工资和物价政策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到1978年便停止实施。
环境政策
特鲁多政府时期被视为是加拿大现代环境史上的奠基时代。加拿大环境机构的建立是其环境政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70年的 10月8日,加拿大总督罗兰·米切纳在出席加拿大第 28 届议会的演讲中宣布,特鲁多政府要建立“一个保护
生物圈、应对环境和节约使用那些可再生资源的部门”。在
贾斯廷·特鲁多的鼓励与支持下,环境部的授权范围得到了多方的支持,包括总理办公室、财政委员会、土地理事会和环境主义者,特别是一群新出现的环境法学家。1971年6 月,联邦环境部正式建立。联邦环境部建立后,联邦环境部建立后,
安大略省、
阿尔伯塔省等省份也都创立或指定了相应的环境部门,其他各省随后也都相继效仿。
1968年至1975年前后,特鲁多政府还密集颁布了多项环境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法制基础。此外,环境评估审查程序在这一时期的形成,不仅为现代环境评估机制提供了参照,而且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特鲁多政府不单致力于政策的建设,同时还非常重视政策的落实与监管。对五大湖水质治理、
酸雨污染防治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治理等典型案例,都显示了
加拿大环境政策制度化的成功。这些法规主要用于维护好水、空气和其他生物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在加拿大
环境立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外交政策
在对外政策上,特鲁多为避免过分依赖
美国,1972年提出了“第三选择”,即在基本依靠美国的同时,更多的同西欧、
日本、第三世界国家及
苏联和东欧发展关系。由于他实行了“多样化”外交政策,提高了加拿大的国际地位,使加拿大能身于西方七强之林。
对美政策
针对加拿大对美国依赖不断加强的趋势,特鲁多全面调整了传统的“悄悄外交”战略,采取民族主义措施,力图维护加拿大的独立自主。加美之间在投资、贸易、政治、文化和环境保护领域的分歧与摩擦几乎构成了特鲁多时代加美关系的全部内容。
特鲁多于1973年11月设立“外资审查局”(FRA),审查外国公司对加拿大公司的兼并行为和外国新投资项目。其矛头直指美资。1980年2月,特鲁多决定再次加强对美资控制,任命格雷具体负责该局工作,进一步严格外资审批原则。自70年代初期以后,美国对加拿大产业的控制程度呈下降趋势,美国对加拿大制造业的控制程度由1973年的46%下降到1984年的40.8%。加拿大民族经济因而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外资审查和能源规划,使美国投资锐减,部分美资撤走,1981年和1982年共撤出5.86亿(加)元,许多油田设备也运回美国,美资对加拿大经济的控制程度降低了。
特鲁多呼吁结束
美苏冷战,指出超级大国核军备竞赛及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的危险性。特鲁多不顾美国的反对,减少了加拿大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所担负的军事义务,缩减了加拿大在欧洲驻军的规模。在
古巴问题上,加拿大从自身利益出发坚持己见,没有追随美国,它是唯一一个与古巴保持外交联系的美洲国家。
面对美国文化的渗透入侵,
贾斯廷·特鲁多采取了
文化民族主义的政策,实施一项名为“收回”加拿大文化的重要举措。联邦政府要求加拿大版的外国报刊杂志须增加关于加拿大的内容;新闻媒体要由加拿大人领导,在广播公司中加拿大股份不得少于80%;广播电视的黄金时段要求至少60%为有关
加拿大的内容,另一国内容不得超过30%;不准加拿大公司利用外国媒体在国内做广告;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经济资助的方式鼓励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等。特鲁多政府文化政策的斗争矛头直逼美国,其目的在于反对美国化,推行加拿大化,维护加拿大自身的民族特性,从而保证加拿大的独立地位,配合联邦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改革措施。
对华政策
特鲁多在上台之前曾经两次访问过中国,第一次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特鲁多亲眼看见
中国国民党军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的溃不成军,目睹了国民党政府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已经被彻底抛弃,当时就认为一个被老百姓拥护的政府是应该得到承认的。第二次在1960年,考察了中国政府治理下的社会是什么状态,回到
加拿大后,与人合著了一本在加拿大很畅销的见闻书籍《红色中国的两位天外客》(Two Innocents In Red China)。
贾斯廷·特鲁多认为美国支持台湾的政策完全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信誉,美国冥顽不灵的态度,会对加拿大产生消极影响。加拿大的目标就是尽快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加中建交谈判开始于1969年2月21日,经过了一年零八个月的谈判,期间进行了共举行了18轮谈判,次年十月,双方就台湾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表述为:“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加拿大政府注意到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加拿大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10月13日,加中两国同时发布了建交公告,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3年10月,皮埃尔·特鲁多访华,这是两国建交后加总理首次访华。此后,特鲁多经常访问中国。两国高层交往不断增多。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全国
政协主席等先后访加。加总督、总理和参、众两院议长亦多次访华。
1976年,加拿大在
蒙特利尔举办第一届
奥运会。因为“一个中国”的立场,
贾斯廷·特鲁多禁止台湾参加奥运会。这一决定遭到了美国、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甚至
加拿大的广泛谴责。
加中建立外交关系后,对于加拿大的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加中贸易由50年代的几百万
加拿大元增长到60年代的13200万加元,并且,50年代的贸易主要集中在小麦等农产品上。到了70年代加中建交后,加中贸易不仅仅是贸易额的增长,而且表现在贸易品种的增多,加中建交后,中国成为了加拿大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大大推动了加拿大经济的增长。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加中建交都集中体现了
贾斯廷·特鲁多外交关系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原则。
人物评价
特鲁多总理为促进我们两国的相互了解起了积极作用;又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做出可贵的贡献。(周恩来总理 评)
他的有理智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使他成为我在五大洲所遇到过的当代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杰出政治领袖之一。(西德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德 评)
人物作品
人物轶事
尼克松一语中的
1972年,时任
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在
渥太华出席皮埃尔·特鲁多主持的欢迎国宴时说:“今晚,我们免去那些礼节。我要向
加拿大未来的总理祝酒:贾斯廷·皮埃尔·特鲁多(皮埃尔·特鲁多的长子)。”贾斯廷·皮埃尔·特鲁多当时只有4个月大,40多年后,贾斯廷·皮埃尔·特鲁多真的当上了加拿大总理。
携子出国访问
1977年,
贾斯廷·特鲁多与
玛格丽特·杜鲁门分居,留有三个儿子。特鲁多在日理万机之余,还得兼负母亲的职责,照料孩子。有时出国访问,别人带夫人,他却携子同行,成为外交界的趣闻。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1971年,皮埃尔·特鲁多与前
自由党内阁部长的女儿玛格丽特·辛克莱(Margaret Sinclair)结婚。他们于 1977 年分居,并于 1984 年离婚。特鲁多保留了三个儿子的监护权:贾斯汀 (Justin)、亚历山大 (绰号Sacha) 和米歇尔 (Michel)(23 岁的米歇尔于 1998 年在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场
雪崩中丧生)。
1991 年,特鲁多与律师黛博拉·科因 (
Deborah Coyne) 生下了女儿莎拉·伊丽莎白 (Sarah Elizabeth)。
个人爱好
贾斯廷·特鲁多学识渊博,衣着随便,说话坦率,不摆架子,特别喜欢运动。如爬山、溜冰、划
独木舟,开车到乡间深入丛林探险,也会拳击,是世界上少有的酷爱运动的政府首脑。他不吸烟,饮少量威士忌。他是天主教徒,对东方各种宗教特别是佛教深感兴趣。
个人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