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郡是
中原地区汉朝至
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均有变化,但核心区域一直在
吉泰盆地,大致相当于今
吉安市辖境。庐陵郡最早设立于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治所
西昌县,迁西昌县治于今江西泰和城西1.5千米处。辖
西昌市、石阳、遂兴、吉阳、
兴平市、阳丰、南野、
赣县区、
于都县九县。隋唐两代曾有数次改为
吉州区,又复为庐陵郡。唐
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吉州。此后未再恢复庐陵郡名。
历史沿革
孙吴
吴嘉禾五年(236年),孙权析庐陵郡置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治雩都(江西于都县东北贡江镇古田村)。庐陵南部都尉辖雩都、赣(赣州市章贡区)、南野(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江南岸)、平阳(江西兴国县永丰乡马良村一带)、阳都(江西宁都黄石镇营底村)、揭阳(江西石城县西)、南安(江西南康市)等七县。
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春,析南野县南乡地设置始兴县(治所大概位于距韶关不远的大桥镇一带)。后再从始兴县分置斜阶县(位于今始兴)。
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冬始兴县划归荆州始兴县。
晋朝
西晋初,庐陵郡辖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遂兴、吉阳、兴平、阳丰10县,治西昌。
西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置江州,庐陵郡属之,郡治迁石阳县(今江西吉水县城东北8千米处)。
东晋咸康八年(公元342年),迁石阳县于今吉安市区孔家湾附近,仍为郡治。
南朝
宋、齐时,辖石阳、西昌、东昌、吉阳、巴邱、兴平、阳丰、高昌、遂兴,治石阳。
隋朝
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庐陵郡改为吉州,迁建州城庐陵县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吉州复改为庐陵郡,统庐陵、泰和、安复、新淦4县。
唐朝
庐陵辖、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领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迁建州城庐陵县于今吉安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
机构设置
宋置吉州,属江南西路。
元为吉州路,明清为吉安府。
民国时先后改为庐陵道、江西省第九行政区公署、江西省第三行政区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为吉安专区、井冈山地区、吉安地区、吉安市。
人口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庐陵郡有12200户。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庐陵郡有4455户,31271口。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庐陵郡有23714户。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庐陵郡有37752户,237032口。
行政长官
庐陵太守(194年—385年)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由孙策任命。僮芝,丹杨人,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自署。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离任。步玑,临淮淮阴人,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领,旋为孙吴所杀。孟揖,江夏鄂人,晋惠帝元康中在任。虞潭,字思奥,会稽余姚人,晋怀帝永嘉中领。周嵩,字仲智,汝南安成人,晋元帝时在任。王峤,字开山,太原晋阳人,晋成帝咸和初出任,寻卒官。羊聃,字
篯铿,泰山南城人,晋成帝时免官。虞胤,济阳外黄人,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卒官。孔伦,晋成帝咸康中在任。孔启,鲁郡人,东晋时在任。邓遐,字应远,陈郡人,晋孝武帝宁康中追赠。
庐陵内史(426年—477年)
殷琰,陈郡长平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弃郡奔北皖。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宋孝武帝时在任。殷损,刘子勋义嘉元年(466年)离任。王僧胤,刘子勋义嘉元年(466年)离任。王道琰,琅邪临沂人,宋后废帝元徽中除,未至郡,卒。袁彖,字伟才,陈郡阳夏人,宋后废帝元徽中在任。
庐陵内史(482年—502年)
刘灵哲,字文明,平原人,齐武帝永明初在任。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纪僧真,丹杨建康人,齐东昏侯永元中在任。萧颖孚,兰陵人,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出任,战败而逃。
庐陵内史(509年—550年代)
柳偃,字彦游,河东解人,梁武帝后期在任。王㳬,琅邪临沂人,梁武帝晚期在任。
庐陵太守(550年代—565年)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陈文帝天嘉二年(561年)到五年(564年)在任。
庐陵内史(565年—589年)
樊猛,字智武,南阳湖阳人,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年)出任。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汝阴人,陈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在任。萧廉,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降隋。
庐陵郡太守(742年—758年)
张九章(天宝年间)。李伯成(755年),唐玄宗时在任。李昊(756年—75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