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
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
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是由阿斯普隆德和莱韦伦茨两位建筑师于1919年至1940年间设计修建的。该公墓独特的设计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被视为现代派建筑学上最重要的杰作之一。公墓坐落在一个松树郁郁葱葱的山脊上,整个风景区由几个排列有序的小教堂和大自然巧妙地揉和在一起,形成了一处神圣的风景区。1994年,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内容简介
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Skogskyrkog den)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南部,整个遗址被视为现代派建筑学上最重要的杰作之一。
该公墓建于1917年一1920年,面积0.96平方千米,由两位年轻的建筑师——阿斯普隆德和莱韦伦茨负责设计。这里悬挂着祈祷死者复生的黑色十字架,并在森林背后建造了火葬场,并设的3座小礼拜堂里装饰着璧画《生、死、一生》和青铜雕《复活》。
公墓建筑在一个曾是沙砾采掘场的地方,那里松树繁茂,松涛飒飒。设计者把公墓区形状与周围植被、地形巧妙地联系起来,作统筹考虑。这样做的结果,让人感到这里的一切安排得十分妥帖、和谐,而且与墓地的气氛十分一致。公墓的火葬场建在一个平缓的小坡上,背依沉默而富有生机的森林。火葬场内共有大小三座祭堂,十字架祭堂建在小山顶,大祭堂的大厅十分宽畅。祭堂内装饰着表现生死轮回的壁画和表现复活的青铜群像,这无疑给了生者安慰并寄予死者希望。场内建有中院,几场葬礼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举行,葬礼一结束,升降机就将遗体送往地下,从这里通往火葬场。因此该公墓的设计得到人们很高的评价。
设计特色
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完全体现了二战前后瑞典建筑风格设计理念。这是一座兼具美观和功能性的现代化社区,也是逝者安息之地。1915年,斯德哥尔摩南部墓地设计国际竞赛宣布开始,Gunnar Asplund和Sigurd Lewerentz最终胜出。
两位建筑师的获胜方案完全基于景观。Lewerentz主要着重于景观设计,以及复活教堂(建于1926年)经典的设计灵感。Asplund投身于建筑领域,建于1934年-40年之间的crematorium是其职业生涯和19世纪30年代建筑行业的典范作品。建筑师对整体结构进行了全面的设计,从整体景观到最小的灯。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于1940年建成,是自然和建筑和谐融合的杰作。
建筑任务包括对一些实用功能的严格需求,例如:火葬替代墓葬是建筑师必须遵循的指导原则之一。拥有信仰教堂、希望教堂、圣十字教堂三大教堂的火葬场紧邻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主入口而建。这里的景观尽头是横穿草地的花岗石便道。真正的教堂不拘泥于结构形式,但用料考究,由Asplund特邀Sven Erixson, Bror Hjorth, Ivar Johnsson, 以及 Otte Sköld多位艺术家进行了装饰。真正的墓地被安排在松柏林中的墓区。此外,还有一片纪念林和一座纪念碑,以及户外骨灰安置所。
位于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以南的Tallum宫殿永久性的展出墓地历史和两位建筑师的作品。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赞誉。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是本世纪建筑和景观完美结合的代表性墓园作品。这个创作对全世界的墓园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科斯累格加登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着于二次大战前后兴起的建造有瑞典特色的建筑物在设计上的渴求,现代化的社会集美丽与实用于一体,这同样是其它领域所需求的。在对于斯德哥尔摩南面的公墓的设计上,曾经面临了较大的国际性竞争,1915年公布了竞争的结果,建筑师阿斯普隆德和莱韦伦茨获胜。其后,两位建筑师便严格遵守风景区的规划原则来实行他们对这里的建设任务。
莱韦伦茨的主要任务是美化景观,并将建于1926年、带有古典主义色彩的小教堂进行修复,使其焕发昔日风采。而阿斯普隆德主要致力于大的建筑物,将建于1934-40年间的火葬场重新修建起来,这既是他自身职业的要求,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趋势。两位建筑师进行了最完整的设计部署,大到整个风景区,小到每个灯饰。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完成于1940年,其结果可谓是整体和谐,融自然与建筑于一体。由于考虑到了诸多的实践因素,建筑任务具有严格的要求:例如,火葬取代土葬就是建筑师们务必遵循的原则之一。火葬场中有三个举行仪式的房间,即宗教信仰小礼拜堂、寄予希望的礼拜堂和圣洁的十字架,与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的主要入口紧密相邻。一块独自矗立于草地上的巨大的花岗石十字架将这里的风景衬托得更加完美。如今的小礼拜堂在形式上略显拘谨,但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却非常富有,阿斯普隆德专门请来的艺术家为这些建筑物进行装饰,而今人们看到的公墓是分散的位于松树林中。还有一片纪念性的小丛林和一个纪念碑土墩,在户外,还有一个骨灰安置所。斯科斯累格加登的南面有一个小凉亭,这里有一个长期对外开放的展示会,向人们展示有关这个公墓和两位建筑师的故事。评价这块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公墓是由两位年轻的建筑师──阿斯普隆德和莱韦伦茨设计,建于1917-1920年。他们用砂砾铺地,地上种满了松树。这里的设计把植物、建筑特色及地形的不规则性相结合,使它与墓地的功能相和协。它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墓地设计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关人物介绍
中文词条名:艾瑞克·古纳尔·阿斯普隆德英文词条名:Erik Gunnar Asplund 艾瑞克·古纳尔·阿斯普隆德ERIK GUNNAR ASPLUND(1885.09.22-1940.10.20),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1885年9月22日出生于斯德哥尔摩,1918年与Gerda SELLMAN结婚,后离异。1934与INGRID KATARINA KLING二婚。1905-1909年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技学院(ROYAL INSTUTIDE TECHNOLOGY)学习建筑,1910-1911年求学于KLARA ACADENY OF 建筑 UNDER BERGSTEN, TENGBOM WESTMAN, OSTBERG, 1912-1913年担任装饰艺术方面的助教,而在1931-1940年担任皇家科技学院建筑系教授,1917-1920年担任《建筑新志》 (ARKITEKTUR)的主编。阿斯普朗德在KLARA 学校担任教授时,经常与他的学生OSVALD ALMQVIST, ERIK KARLSTRAND, SIGURD LEWERENTZ, JOSEF OSTLIN, M. WERNSTEDT 等人讨论一些有关传统建筑的问题。他们试著找寻一种新的方式,去替代当时那种标准的新古典的传统训练过程与技巧,而KLARA学校也邀请CARL BERGSTEN, RAGNAR OSTBERG, IVAR TENGBOM和CARL WESTMAN担任他们的老师,这也使得这一些学生能对建筑有一种比较浪漫的感觉能力,而这些对于建筑的浪漫主义思想他们承认是受到北欧当地的建筑所影响。在阿斯普朗德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找到这种强烈的地方性特色,如:他自宅的设计(1911), KARLSHAMN学校(1912), ROSENBERG 别墅 (1912) 和RUTH 别墅 (1914),都是出自北欧本土的想法与设计,使用传统的木板与地板铺面,或是用灰泥粉刷的墙面,用瓦片覆盖人字山墙的屋顶形式,并且考虑到空间的使用和窗户、门、开口的比例。阿斯普朗德的WOODLAND追思教堂 (1917-1918),就是一个融合了地方性的古典主义建筑,简单而陡峭的斜屋顶,让人想起瑞典本土性的建筑,而那柱廊与中心的大圆顶,则是参考古典建筑的语汇。而在LISTER COUNTY法院(1917-1921)的设计中,古典与浪漫依然持续在对话中,但在细部的特徵上,则有较不一样的倾向,甚至是不自然的特徵。在三个大的城市竞图案中,GOTA广场(1917),GUSTAF ADOLF广场(1918),和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家chancellery,指出在阿斯普朗德设计的建筑物中,对于城市中历史文化的关系具有相当高的敏锐度,就如同他对于自然景观的重视是一样的。同样的在1920年代,北欧古典主义建筑的发展是一种古典的浪漫思想,而这一种二元性的想法也可从的阿斯普朗德作品中可看出,并给予一条明确的道路,对於古典主义的原则作更清楚的表达。而在斯德哥尔摩的两件作品中,斯勘地电影院 (SKANDIA CINEMA, 1922-1923),市立图书馆 (1920-1928),可以代表阿斯普朗德的转戾点,也可以代表北欧的建筑风格开始从古典主义过渡到现代主义的象徵,机能主义与现代主义被认为开始出现在北欧的建筑上。尽管在这段时间中他似乎将整个建筑的风格转向现代主义的倾向,也做了许多极具机能性的作品。如斯德哥尔摩的展览会馆 (1930) 和 BREDEN-BERG商店 (1933-1935斯德哥尔摩),但他最为後世所赞扬的两件作品。戈登保法院 (Goteborg LAW COURTS ANNEX, 1934—1937) 的扩建案与WOODLAND CREMATORI-UM (1935—1940),却又跳脱出那现代主义的教条与规范。阿斯普朗德于1940年逝世,他留下许多件传世的作品,那具有强烈的地方性彩与古色典气息,充分的表现出北欧人的沉稳与浪漫。阿斯普隆德最重要的作品当算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斯科斯累格加登公墓位于斯德哥尔摩的南部,是由阿斯普隆德和莱韦伦茨两位建筑师于1919年至1940年间设计修建的。在一个松树郁郁葱葱的山脊上,他们开创了一处神圣的风景区,几个排列有序的小教堂与大自然巧妙的揉和在一起。整个遗址被视为现代派建筑学上最重要的杰作之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设计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