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治士
干治士
干治士(Georgius Candidius,1597年-1647年),生于德国巴拉丁,母亲为苏格兰人。他先后在莱顿大学和归正会神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被按立为牧师。干治士是荷兰改革宗教会的宣教士,也是首位来台的新教牧师(1627-1631年,1633-1637年)。他在新港社的生活经验中,创作了《福尔摩沙岛的对话与简短的故事》(荷兰语:Discourse ende cort verhael Van't eylant Formosa),或译《台湾略记》《台湾岛要略》,描绘了当时西拉雅族的社会组织、宗教及风俗习惯。干治士还编写了西拉雅语辞典,将祈祷文和探题翻译成西拉雅语,为后来的宣教奠定基础。为了纪念他的事迹,19世纪来台的甘为霖牧师特别以干治士湖来命名日月潭(1873年)。
正文
干治士(Georgius Candidius, 1597-1647),生于德国巴拉丁,母亲是苏格兰人。为躲避三十年战争的战火,他们全家移居当时归正教会的基地荷兰。干治士先入莱顿大学学习,后升入归正会神学院深造,毕业后在阿姆斯特丹被按立为牧师。此时,单卡慈牧师号召神职人员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为荷兰殖民者提供服务。干治士遂放弃在荷兰的事工,与单卡慈前往荷属英国东印度公司(今印度尼西亚)。干治士被派往马鲁古群岛,在当地教会担任牧师。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将台湾作为其殖民地。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干治士到台湾为殖民者服侍。1627年,干治士抵达台湾,成为首位进入中国的新教传教士。和殖民者贪婪本性的不同,作为基督使徒的干治士一到台湾,就关注起了当地人的灵魂得救问题。他不满足于牧养殖民者,而是到新港社,为高山族宣教做准备。他潜心学习当地语言,深入了解民俗风情,并于1629年完成《台湾纪略》一书。为了宣教需要,干治士还用拉丁字母为当地人创造了土著文字,使高山族首次有了文字。
做好充分准备后,干治士开始向高山族宣教。他深入各村社,披荆斩棘,艰苦可以想而知,辛勤工作一年半后,大约有一百二十名高山族接受了主耶稣,只是对于真理认识尚浅,未曾受洗。
归正会强调唯独《圣经》,视《圣经》为信仰最高权威。为了让当地信徒能读《圣经》,干治士和尤纽斯遂将《圣经》翻译成当地语言。
1631年,干治士被召回雅加达(今雅加达),离台前他为五十名高山族施洗,成为中国最早的新教徒。2年后,干治士再度来台,与尤纽斯同工,直到1637年回国。此后,干治士还想第三次来台,却被留在巴达维亚共和国担任学校校长。1647年4月,干治士在巴达维亚安息主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