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临秋
中国词作家
李临秋(1909年-1979年),台湾话名为Lí Lîm-chhiu,是台湾台北人,享誉盛名的词作家和流行音乐作词者。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誉为:“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李词”。李临秋一生创作了八十余首作品,其中以《望春风》最为人所知。他的创作常坐在“亭仔脚”喝着酒冥想,作品中蕴含自由恋爱的观念。李临秋的作品不仅在台湾深受喜爱,也被多位知名歌手演绎,如邓丽君林俊杰等。
人物经历
李临秋祖籍安溪县清朝时渡海来台。
李临秋出生于台北牛埔庄,即现在的双连附近,后移居大稻埕。
1922年台北市大龙峒公学校毕业。
1923年,父亲替朋友作保,赔光财产,忧郁逝世。
小学毕业的李临秋便至永乐座茶房做倒水工,随后去高砂啤酒厂做工,同时进修早稻田大学函授课程,1927年升任助理采购员,再读成渊中学夜间部。
1932年,上海市出品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来台湾放映,才出现第一首“台语”电影宣传歌,那时候歌曲是歌手“纯纯”主唱的,当年一唱就红遍台湾的大街小巷。他以闽南语为两部中国上海电影《忏悔》《倡门贤母》填了两首同名广告歌曲的词。虽然该歌词只是为了吸引民众前来观赏电影,不过如同性质的《桃花泣血记》相同,颇受欢迎。之后,他再接再厉,创作知名歌曲《望春风》,不但成为他的代表作,也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歌谣之一,迄今仍为人传唱。
1933年,李临秋结合淡水河黄昏时的景色创作了《望春风》,广受欢迎。此后还创作了《对花》《四季红》《无醉不归》《自由船》等歌曲。
1948年,李临秋担任永乐座经理,结合当时台湾经济崩溃、人心惶惶的情形,创作了《补破网》,此歌送审时,政府要求修改。
1955年,他成立永乐影业社,带领小艳秋、纪露霞、白玲、李玉娟到香港拍电影,一开始拍《桃花乡》很赚,后来《摇鼓记》《沉香扇》巨亏。他只好关停公司、卖掉房子偿债。
李临秋之后去义勇消防大队做主计,1977年将《相思海》《小阳春》《半暝行》交付由美归国的林二教授重新谱曲。透过林二,结识了青年歌手林诗达,为之《雨纷纷》《白茉莉》作词,收于民俗音乐风系列校园民歌个人专辑,1978年由海山唱片发行。
1979年病逝,享年69岁。李临秋病逝后,挽联写着:“望春风,传情、传族声、传万世;补破网,补情、补民心、补人间”。
个人生活
李家祖上经营碾米厂,父亲是李忠汉,母亲是陈天来侄女陈扁。
纪念
现今台北市内位于归绥街与民乐街口的大稻埕公园,另有名“李临秋二二八纪念公园”,公园内设有李临秋塑像及生平简介以供后世瞻仰,还可看到“深夜烧酒夜香木”“台湾一代歌谣词人李临秋”等字样,许多民众会专程前来大稻埕游历,追寻李临秋的足迹。
人物作品
演唱单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纪念
人物作品
演唱单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