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娃》是由
曲波作词,
戚建波作曲,
解晓东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你爱不爱我》中,于1997年8月12日发行。
1997年,
解晓东在中央电视台1997年
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了《中国娃》,并获得当年春节晚会歌曲类节目
二等奖。
歌词之美用八个字来概括,即“一听就懂,回味无穷”。要真这正做到这八个字并不容易,高雅的艺术歌曲大多有回味的价值,却不易“一听就懂”;通俗歌曲“一听就懂”是没问题,但“回味无穷”却往往望尘莫及。《中国娃 》应该说是完美地体现了这八个字的魅力。就其采用的题材、选择的意象而言,可以说既熟又俗,但听起来不但每一句声声入耳,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谐趣无穷,还都发人想象,耐人寻味,正可谓“寻常之中显奇倔”。其中奥妙,是作者在看似土气的形式中,使用了几种颇为现代的手法。
《中国娃》巧妙地运用了通感。例如它的第一句“最爱喝的水呀永远是
黄河,给咱一身
太阳色能把那雪融化”。喝黄河水属于味觉,由黄河水、黄皮肤的颜色联想到太阳的颜色属于视觉,由太阳的颜色联想到太阳的温暖能把雪融化属于触觉(温觉),即由味觉——视觉——触觉。这一通感流程就能引发人许多联想,其中连接的关键是“太阳色”,它具有三重含义:既是太阳的本色,又是黄河的颜色,在这里还指中国娃皮肤的颜色。
它们的逻辑关系是:黄河是华族的摇篮,象太阳一样黄的黄河水养育出黄皮肤的的中国娃,而中国娃又具有了象太阳一样能够融化冰雪的力量。因此,尽管
黄河的颜色浑浊如泥浆,并不可爱,但在中国娃的眼里它像
太阳一般的灿烂。而且,喝了它就能浑身充满生机和热情,充分流露出黄河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家乡的深沉的爱。此外,第二句由吃小葱拌豆腐(味觉)到“一青二白”的颜色(视觉),也属通感范畴。
这首歌词所说的事表面看来似乎都不大顺理。比如,黄河水又浑又苦,有谁爱喝?小葱拌豆腐是再平常不过的
农家菜,谁个稀罕?手衲的布底鞋在现代早已落伍,年青人根本不爱穿,把这些都说成是最心爱的东西,乍一听来不免有些勉强。然而,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娃来说它又非常合情。(扩而大之,从象征义说又可指绝大多数中国人)。
黄河是华族的
母亲河,黄河流域祖祖辈辈居住着最朴实的农民,黄河浇灌着万亩农田,养育着亿万子孙。因此,爱喝黄河水正是热爱母亲、热爱祖国、眷恋家乡的深情厚谊。小葱拌豆腐虽然平常价廉,但在农家菜中确实清爽可口,而且古老的歇后语“小葱拌豆腐—— 一清二白”早已成为我国传统的祖训,是一种高尚人格的象征。手衲的布底鞋原是母亲千针万线、日日夜夜亲手做成,其中渗透着深深的母爱,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小小一双鞋正是母爱的象征,是儿女力量的源泉,将永远激励着儿女走遍天涯。
所以这几个平凡的意象正包含着深厚的情意。何况在当代人的生活中
黄河经过过滤,早已洁净可饮;吃惯了鸡鸭荤腥,小葱拌豆腐也深受人们的青睐;今天连布底鞋也重新回到了大商场的柜台。如此看来,这几句不但合情而且从根本上讲也并不悖理。
歌词必须把握好虚实关系,虚实相生。一味具象堆砌会显得壅塞逼仄,过于抽象又会沦为虚空泛化。最佳的途径就是具象和抽象浑然交融,巧妙转化。这首词充分发挥了虚实互补的功能,句句由具象升华到抽象,使意象说理显得顺理成章,自然朴实。比如由中国话的“字正腔圆落地有声”引申到做人“说话最算话”的正直品德;由“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升发到“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由“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来表达“清清白白做人不掺假”的磊落胸怀……
同样,
黄河的
太阳色、布底鞋的踏踏实实等也都有从具象扩展到抽象的引申义,引发人们的想象和感悟。这就使这首词抒情说理都有根有据,实实在在。而听者的理解思索的过程也并不算复杂繁琐,做到了一听就懂,回味无穷的审美效果。这样的通俗歌曲是可以登大雅之堂,长久不衰的。
值得指出,当前流行歌坛上风靡的通俗歌曲,大多如
白开水淡而无味,一味追求散文化、口语化、大白话,很少顾及歌词内含的深厚丰满。象《中国娃》这样既通俗又有味的佳作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2004年,
解晓东因这首歌协助儿基会创立《中国娃基金会》,并担任形象大使,旨在帮助各地中小学校建立中国娃音乐教室,致力于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用音乐启迪儿童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