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与方法
2007年商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真理与方法》(德语:Wahrheit und Methode)是德国哲学家汉斯·伽达默尔的代表作,被誉为解释学美学和解释学哲学的经典著作。该书于1960年首次出版,200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文版,由洪汉鼎翻译。伽达默尔在书中提出了“哲学诠释学”的概念,这一概念最初由海德格尔在其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中阐述。伽达默尔强调解释学是哲学,哲学也应当成为一种解释学。他认为运用近代以来的科学方法并不能达到理解的真理,尤其是精神科学的真理,但这只意味着“方法”的局限而不表明科学的局限。解释学通过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可能的基本条件,揭示人在传统、历史和世界中的经验,阐明人与世界的最基本关系,展示人生在世的真理。《真理与方法》分为导论、准备、补充、发展、附录五个部分,包含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体验”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该书是现代解释学的经典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其中传达的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流派。
图书简介
本书是关于研究“诠释学”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体验”一词的历史、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偶缘物和装饰品的本体论根据、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以语言为主线的诠释学本体论转向等方面的内容。伽达默尔大量借鉴了浪漫主义诠释学家施莱尔马赫和其他后来的诠释学家如威廉·狄尔泰的思想,他否认了客观性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相反,他提出意义是通过主体之间的交流而创造的。伽达默尔认为人们有“受历史影响的意识”(wirkungsgeschichtliches Bewußtsein),并且他们深深植根于形成他们的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之中。因此,解释文本涉及“地平线的融合”(Horizontverschmelzung),学者们会找到文本历史与他们自己背景相联系的方式。
作者简介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德国当代哲学家、美学家,现代哲学解释学和解释学美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主要著作《真理与方法》《柏拉图与诗人》《短论集》三卷、《我是谁、你是谁》等。伽达默尔与其师海德格尔共同将传统解释学放到现象学本体论基础上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反对古典解释学的客观主义。伽达默尔将美学看作哲学解释学的一部分,认为艺术揭示我们的存在,艺术和美是一种基本的存在方式;艺术经验超越自然科学方法,又接近于哲学经验和历史经验,因而成为解释学的出发点,同时,每一件艺术品都应被理解,理解是全部世界的本体论存在;审美经验和艺术经验的理解特征,表明了某种解释学现象。总之,伽达默尔将审美经验抬高到了哲学的高度,美学成为解释学的一个有机部分。伽达默尔详细分析了审美理解的完成过程,总结出审美理解的鲜明历史性的特点,通过“对意义的预期”手段,他解决了解释学循环问题。“解释学循环”主要包括整体与部分的循环、历史的循环和本文的循环,是矛盾对立双方在审美理解中的反映。伽达默尔还强调审美理解的语言性,审美理解的基本模式是对话和问答,审美主体与艺术本文间的对话创造了共同的语言。伽达默尔对于艺术本质的探讨是从本体论角度出发的,艺术作品的本质具有时间性、随机性,是该作品在特定环境下对特定审美主体生成的特定意义。他认为艺术是与人的存在和自我理解相结合的;艺术作为一种游戏,为我们敞亮了一个自由的天地;艺术的不断开放性使艺术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更为突出,艺术高于现实而不脱离现实,这一观点是合理的。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直接启迪了接受美学理论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
影响
《真理与方法》被认为是伽达默尔的鸿篇巨作,并且影响了许多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特别是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对伽达默尔的回应,批评家E·D·赫施重申了一种传统主义的解释方法(遵循威廉·狄尔泰施莱尔马赫),将解释的任务视为重构文本的原作者的意图。哲学家阿道夫·格伦鲍姆批评《真理与方法》,他认为伽达默尔误解了科学方法,并且错误地对比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概论。批评家乔治·施泰纳写道,伽达默尔有影响力的文本理解模型是“明确地从海德格尔对语言的概念和实践中发展而来”。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影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