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植13岁时由族兄携至湖北武穴镇曹裕隆钱庄学徒,因勤奋经营,被提为经理。1912年,邀集同乡好友筹集资金开设义成钱庄。资金积累增加,合资开办同慎钱庄和聚昌钱庄,独资开办信成麻行和一家布店,公推为武穴镇商会会长。
1920年以后,黄文植将经营商业的重心由武穴镇转移到汉口。与汉口通益精盐公司订立协约,由他集资在汉口、九江两地设立精盐公司经销处,自任经理,负责经销湖北、江西两省的精盐业务。后又与久大精盐公司合组大同盐号,业务扩展。1927年
宁汉分裂,湖北全省食盐供应极为紧张,而大同盐号却拥有大量食盐,一年中获利百万
银元以上,九江经销处获利20多万银元。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他在武汉先后开德成银号和
大孚银行,并任大孚银行董事长。1934年,九江久兴纺织公司连年亏损,濒于倒闭,他带头集资,以承租方式加以接管,改名利中纱厂,并任董事长。重金礼聘原上海申新纺织厂邱光庭为厂长,纺织专家
朱仙舫为总工程师,一改旧厂的陈规陋习,严格规章制度,扭亏为盈。1936年获利216万余银元。商战屡屡获胜,声誉与日俱增,公推为汉口总商会会长。
黄文植乐善好施,在
武穴市、汉口以至家乡做过大量好事。1937年11月,
冯玉祥在武汉从事
抗日活动,创办《抗战到底》《抗日画报》,收容流亡武汉的进步人士,得其全力支持。
长期任
国民政府中央赈济委员会特任委员,救灾赈荒,每急公好义,慷慨解囊。鄂、陕水旱灾害频繁,不仅捐献财物,还在汉口、南京设立两所孤儿院,将灾区大批孤儿接来抚养教育。在家乡
南昌县更尽绵薄之力,捐资修建万舍桥,设置义渡,施粮济贫,给贫病者免费送药施诊;出资20万
银元,加修赣江西河堤、广福圩堤,使附近48个村庄、5万余亩农田得以受益;出资10万银元创办南昌县私立文植小学,吸收农家子弟免费入学。
近代以来,
江右商帮在武汉的经济舞台上延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演绎着精彩的商业传奇,推动了武汉近代工商业的迅猛发展。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黄文植,他担任江西旅汉同乡会会长12年之久,三次当选汉口总商会主席,并应
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校长
陈时的聘请,兼任了该校的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文植劝募救国公债达1000万元之巨。黄文植凭借他精明的头脑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成为了二三十年代名满武汉商界的风云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江右商人的一些突出特点,例如讲究诚信,为人质朴、做事认真,乐善好施,在
武穴市、汉口以及家乡做过大量好事。他为武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有以黄文植为代表的江右商人群体,拉开了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序幕,使武汉成为近现代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