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博物馆(Quanzhou Museum)位于福建省泉州市
丰泽区北清东路
西湖公园北侧,成立于1985年1月,是集陈列展览、文物收藏、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泉州市博物馆原馆址位于泉州府文庙,2001年泉州府
孔子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新馆,2002年9月工开,2005年
元旦建成开放。博物馆占地面积82亩,
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700平米,库房面积90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四层,具有
闽南地区建筑风格。基本陈列设有“
泉州市历史文化”“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泉州南音·戏曲艺术”“金色的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纪实”四个陈列,并举办各种临时展览。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7363件/套,
珍贵文物464件(套)。
200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设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同时也是中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2015年,参加
丹东市“致远”舰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该项目入选“201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参与发掘的“永春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入选“2016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历史沿革
泉州市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1月,馆址位于泉州市中心的泉州府文庙大成殿,辟有“府文庙文物陈列展”“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泉州古代教育馆”等,兼管府文庙古建筑。
2001年6月,泉州府
孔子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
清源山下、
西湖公园北侧建设泉州市博物馆新馆,2002年9月开工,2005年
元旦建成开放。
200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此设立“世界
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建筑布局
泉州市博物馆馆区北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南临西湖公园,整体建筑结合泉州地域东西多元文化交融的传统,采用中国庭园合院与西方现代广场相互融合的形式,具有
闽南地区建筑风格。
泉州市博物馆占地82亩,
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700平米,库房面积900平方米,办公用房600多平方米。
泉州市博物馆主体建筑共四层。高耸的圆柱仿古
石雕、牌楼为馆区入口,按建筑主轴南至北依次为馆前广场、主馆区和辅助设施区。馆前广场以中国庭院式布置,按不同的功能设置具有闽南色彩和历史内涵的休闲绿化空间和旱喷池;建筑群以南主楼和东、西、北四栋建筑组成,由敞开式双层联廊虚实相间围合露天展示空间形成大型庭院,借鉴传统的三重檐的屋面为母体,结合韵律极强的重檐形式,采用叠构手法,吸取闽南建筑色彩和丰富石材的优势,使整体建筑既具有现代动感气息,又有
泉州市传统文化神韵的建筑形象。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泉州历史文化
“泉州历史文化”展览分四个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展示泉州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状况。整个展览分为“早期开发”“刺桐崛起”“
东方第一大港”和“泉南雄风”四大部分。展出实物计2458件、图片201帧、碑刻拓片8件、沙盘3个、场景22个、浮雕图版8个、模型11个。展览叙述:远古时期,闽越族先民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拓土开疆。汉晋以来,中原士族衣冠南渡,和
泉州市土著居民共同开发。唐、
五代十国,港城崛起,至宋元鼎盛,形成“东方第一大港”;泉州人凭借发达的造船业和先进的航海技术向海洋要发展,使海上交通和贸易拓展至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门户。明清时期,泉州继续在耕海牧洋的风浪中挺进,温陵子民东渡台湾,成为开发祖国宝岛的生力军;刺桐百姓移民海外,为世界的共同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展厅面积6500平方米,由主题馆、传统建筑展览馆和音乐戏曲展览馆三个部分组成,内容包括
闽南语与方言文化、
泉州市历史起源、多元文化并存现象、东亚文化交流与传播等方面。实物展品有新
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物遗迹、还有外来宗教石刻、侨批、
侨汇、钱币、陶瓷、建筑构件、乐器等多项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丰富的文献史料,印证了泉州在东亚区域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展示中心强调“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交流和开放的理念,拼搏和进取的态度,包容与和平的精神。
泉州南音·戏曲艺术
“泉州南音·地方戏曲艺术” 陈列馆展览面积910平方米,分为序厅、乐史寻踪、
世界遗产、乐坛瑰宝、艺术传承五大部分。展出实物757件、图片60幅。陈列以泉州南音和地方戏曲艺术发展的历史为主线,展示泉州南音、梨园戏、
木偶戏、高甲戏、打城戏、掌中木偶戏等独具地方特色的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瑰宝。
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纪实
“金色的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纪实”展览面积1260平方米。
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在
泉州市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展览由图片、文物展品和场景组成,共展出图片近500张、文物展品445件,场景10个。展览通过“序厅”“组织领导篇”“齐心协力篇”“文艺表演篇”“赛场风采篇”和“尾声”等六部分内容,旨在总结泉州成功举办国家级大型综合性活动的宝贵经验,弘扬集体观念,再现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场景。
临时陈列
中国年画展
《贴得人间喜气来——晋江市博物馆馆藏中国年画展》的年画题材丰富,有各类
武将门神、灶爷、财神、观音、
八仙、
南极仙翁、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光景色等应有尽有。展出的有
清代、民国及近现代年画共有108件。
中华民间服饰艺术展
《华衣冠佩——中华民间服饰艺术展》展出
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约100件套服饰、佩饰类精品文物。
红色文化精品展
《峥嵘岁月——红色文化精品展》是为庆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为纪念为中国革命、现代化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一辈革命工作者,泉州博物馆与收藏家郭福荣先生共同推出的专题展览。展览共分六个主题,分别为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共产党建设、科技进步,共展出100多件文物。
侨批与金融历史文化展
《家国情怀 记忆遗产一一侨批与金融历史文化展》展示侨批、番银等实物精品400多件,分“下南洋与侨批业”“侨批中的家国情怀”“侨批与海上金融之路”等7部分。批信时间从1884年至1991年,跨越清末、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涉及的侨居地以东南亚为主,还包括
美国、
加拿大、
大洋洲、
毛里求斯等国家;涉及侨乡以
闽南地区为主,还包括
潮汕地区和
江门市地区等。
馆藏文物
截至2022年国家文物局统计信息显示,馆藏藏品7363件/套,其中
珍贵文物464件/套。
学术科研
考古研究
2015年10月,作为“致远”舰水下考古发掘合作单位之一,
泉州市博物馆派水下考古部人员参加
丹东市“致远”舰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该项目入选“2015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以泉州市博物馆考古队员为主的
德化县与
永春县交界处“辽田尖山”
原始瓷窑址发掘,揭露面积约50平方米,发现4条原始瓷
窑炉,出土较多的原始瓷文物标本。2015年底,泉州市博物馆与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
永春县博物馆三方合作,对“辽田尖山”“苦寨坑”两处原始瓷窑址的考古发掘,发现原始瓷窑炉13座,出土原始瓷标本约3万件。2016年初,策划召开由全国著名的古陶瓷专家参加的“永春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专家座谈会”;2017年4月,“永春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入选“2016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出版专著
泉州市博物馆编撰出版的著作有《德化民窑青花》《中国德化瓷史》《德化窑(明代)》《中国福建古陶瓷标本大系:德化窑(上、中、下)》《铁观音——安溪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德化窑瓷鉴定与鉴赏》《“中国白”一一福建德化瓷》《磁灶窑瓷》《泉州六朝隋唐墓》《文化闽南》《泉州古城历代碑文选》《福建陶瓷与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民居营建技术》《东亚海洋考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从1995年创刊自办《泉州文博》刊物。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泉州市博物馆与
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收藏快报等新闻媒体、刊物合作开辟“边鉴宝”“出土文物鉴定”“电话预约鉴定”等特色栏目,让文博爱好者、藏友及关心文物事业的热心市民及时、详细地了解这一活动具体情况。在每年“518免费鉴宝”活动的当天,为藏家和市民提供服务。在维持良好现场秩序,保证人员及藏品安全的情况下,由工作人员引导藏友到相应的专家面前,由鉴定专家点评每一件藏品,让藏家和市民在点评的过程中接受古玩收藏的知识,从而提升民间收藏的艺术水平。
泉州市博物馆每年开展陶艺创作互动活动,由工作人员边指导边实物讲解相关陶瓷艺品的制作和烧制过程。从陶艺制作,机动陶泥拉坯、手动泥塑造型,到陶瓷艺品彩绘、上釉烧制等生产程序全部由体验者亲自动手,让他们充分感受互动的乐趣,并从中学习制作陶瓷的基本常识。
2021年7月22日,泉州市博物馆举办“童心飞扬红心向党——泉州
锡雕DIY”活动,由非遗传承人杨曙宏带领孩子们了解锡雕的历史和文化,动手制作一面“红心向党”旗,感受从刻到打磨成型的乐趣,体验古往今来的匠人精神。
2022年11月18日—19日,
泉州市“寻找最佳守城人”挑战赛在泉州市博物馆完成夜间首秀。泉州市博物馆广场及《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主题馆多个展厅分别开展精彩纷呈的闯关打卡、欢享音乐、趣味游艺、星空电影等活动项目。活动围绕“守护泉州城”为主题打造市博夜间文化热点,旨在呼吁青年力量自觉地宣传、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2023年8月24日,泉州市博物馆举办2023两岸大学生德化陶瓷聚落文化和传统建筑调查
夏令营暨学术研讨会,活动以德化陶瓷聚落和传统建筑为主题。来自闽台两岸的大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先后走访考察了
三班镇三班村、
桥内村、蔡径村、泗滨村,
龙浔镇丁墘村、高阳村、宝美村,
浔中镇后所村、仙境村,
上涌镇黄井村、
曾坂村等传统村落的古建筑、古街巷、古窑址,全方位、系统性地了解德化陶瓷的发展起源、制作工艺、人文风俗等,为后期的设计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对外交流
泉州市博物馆参与承办“
中国古陶瓷学会2008年泉州年会暨中国古外销陶瓷学术研讨会”,以及2014年“东亚海洋考古学术研讨会”。先后派员赴
英国参加“德化瓷专题研讨会”,到
新加坡参加“
闽南地区古陶瓷研讨会”,参加台湾“纪念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研讨会”,参加
肯尼亚拉姆群岛及马林迪水下考古调查,赴
土耳其布鲁姆参加中美水下考古学术交流,赴
香港中文大学参加“第四届世界华文
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文化生态之旅”,赴
联合国总部参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图片展”暨“
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等。
文物保护
泉州市有着丰富的馆藏文物、地下遗存、地面古建筑及沿海水下遗物。泉州市博物馆设立的文物保管部负责泉州馆藏文物、考古发掘现场文物、沿海出水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同时开展各类文物保护修复科研课题研究;进行各类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修复、复制、保护处理及展厅、库房等环境的监测。